導讀
7月14日-15日,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強調了建設創(chuàng)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的現(xiàn)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標,并部署了城市工作7個方面的重點任務。關于此次中央城市會議,中國城市規(guī)劃學會特別邀請專家學者深刻領會與思考會議內容,共同探討中國特色城市現(xiàn)代化新路子。
本文字數(shù):2015字
閱讀時間:7分鐘
作者 | 田銀生
中國城市規(guī)劃學會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guī)劃分會委員,華南理工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教授
保護傳承歷史文化是城市建設的重大任務和歷史責任,7月14日至15日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再次對此提出明確要求。近些年來,我國的歷史文化保護傳承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在建章立制、明確對象、理論研究和具體實踐等各個方面都成績斐然。隨著城市建設進入存量更新時期,文脈賡續(xù)的任務更加繁重,所遇到的問題也更為復雜。為此,要尋求更為全面和科學的路徑才能滿足高質量發(fā)展的要求。這次會議還進一步明確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強調要激活城市內在動力,追求內涵式發(fā)展。這不僅是城市建設的總方針,也指出了保護傳承歷史文化的一條道路,即把尊重人民的基本生活和保護傳承歷史文化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
生活是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的根基。城市首先是人居環(huán)境,只有滿足人民基本的生活要求,才能談到歷史文化的保護傳承。這個道理并不復雜,大量優(yōu)秀的實踐已經給予了證明。比如我國有很多歷史街區(qū),由于時代變遷,不同程度地存在狹小擁擠、品質不高等問題,居民常常做出一些房屋改造活動。一些地方能從生活的高度理解這些活動,善加對待,很好地平衡了歷史保護和居民生活的實際需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相反,也有地方沒有認識到這些活動對居民的意義,要么放任不管,要么嚴加禁止,結果都出了問題。前者的危害顯而易見,使得亂象叢生而損害歷史文化。后者看似保護,實則限制了必要的發(fā)展,割裂了保護和發(fā)展的關系,變成僵化的保護,出現(xiàn)了很多事與愿違的保護性衰敗。正反例子都說明,無視生活的需求必然損害城市作為人居環(huán)境的基本功能?!捌ぶ淮?,毛將焉附”,歷史文化也因此失去了載體而不復存在。在現(xiàn)實中還可以看到,凡是把歷史街區(qū)、村鎮(zhèn)的居民遷出,把生活場所變異為商業(yè)牟利工具的,大都以失敗而告終。
生活是歷史文化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土壤。對于歷史文化,不僅要保護傳承還要創(chuàng)新發(fā)展。沒有生活的土壤,文化都是無源之水和無本之木。文化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并非刻意而為,而是生活的凝練和升華,我國燦爛的文明就是這樣創(chuàng)造出來的。比如,宋朝是我國歷史上文化、藝術十分繁榮的一個時期,我們不能否認文化名人對此的貢獻,但更應該看到民眾生活的基礎作用。當時,商業(y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城市開始趨向近代化,平民性質得到了極大增強,開放性的商業(yè)街市全天候支持公共活動,用來滿足百姓的各種日常需求。城市充滿了煙火氣,不僅使市民文化勃興,還造就了高雅文化的土壤,養(yǎng)成了很多重要的文化成就。
宋詞是一個典型例子。詞原本是用于表演的唱詞,產生于唐朝中期,風行于五代,入宋后卻長期沉寂,到真、仁年間才又驟然轉盛。這種轉變源自百姓的娛樂需求。在當時的街市上,除了一般商店外,還有“瓦子”一類的演出場所,有說唱、雜技、音樂、舞蹈等各種演出,其中“小唱” 特別受到人們的喜愛,為此產生了對詞的旺盛需求。詞人柳永很受歡迎,他的詞很符合大眾口味,極受歡迎,有力地促進了詞在北宋的重新興起。在這樣的基礎上,文人們逐漸改變了對詞的偏見,以新的態(tài)度和內容進行創(chuàng)作,終于把宋詞發(fā)展成為我國文學園地中的一朵奇葩。除了宋詞之外,我國的小說、戲劇、曲藝、繪畫等等,都在宋朝得到極大發(fā)展,都是以這樣的方式壯大起來的。
生活本身也是歷史文化的組成部分。人類社會曲折向前,各種宏大事件是發(fā)展的高潮,使得歷史文化精彩紛呈。但在所有輝煌的背后都有平凡的生活作為支撐,它們以多元復雜的作用對歷史的走向產生了巨大影響,共同書寫了歷史文化的篇章。比如,第一次工業(yè)革命是城市從近代向現(xiàn)代轉變的關鍵時刻,取得了一系列的偉大成就。但在初期,卻無視工人階級的生活,對他們的住房漠不關心,使其居住條件極其惡劣,恩格斯對此曾有詳細的描述和批判。然而,低劣的工人住房急速加劇了城市環(huán)境的惡化,使得瘟疫反復流行,把城市和社會都推到了危險的邊緣。認識到這一點后,整個社會都行動起來,圍繞工人住房進行城市革新,從烏托邦到田園城市的各種探索,住房始終是一個焦點問題。直到現(xiàn)代主義的城市規(guī)劃,更是把居住、工作、交通、游憩并列為城市的四大功能。但不難發(fā)現(xiàn),這四大功能都是普普通通的生活需求。所以,整個一部近現(xiàn)代城市史,除了生產力進步外,對生活的關注始終是一條平行的主線,與今天的“以人為本”并無二致。
對生活的尊重能更加完善歷史文化保護傳承路徑。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的路徑一般分為“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兩條,前者是以政府為主體開展工作,后者則是讓居民以主人翁的姿態(tài)投入進來。兩條路徑各有優(yōu)點,前者的工作效率高,后者有利于精細化管理和長效機制的建立,兩者的結合是保護傳承歷史文化的理想模式。當前,“自上而下”的工作做得較好,但“自下而上”亟需加強。為此要把居民生活與歷史保護很好地協(xié)調起來,讓他們從中獲益而不是受損,只有這樣才能從內心深處激發(fā)出他們參與的熱情,使我們的工作更加有效。
【免責聲明】本公眾號發(fā)布的內容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進行牟利。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于第一時間協(xié)商版權問題或刪除內容。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重磅 | 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發(fā)表重要講話
點擊圖片閱讀全文
規(guī)話名城 | 田銀生:保護與發(fā)展的平衡,理論和實踐的結合
點擊圖片閱讀全文
【規(guī)劃年會】田銀生:城市形態(tài)學與城市歷史文化保護
點擊圖片閱讀全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