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開國大校李德才風塵仆仆地從河北保定坐火車趕到北京,他此行是為了見到毛主席。
但當他來到主席辦公處后,卻被警衛(wèi)一把攔住,并告訴他沒有預約不能見主席。
就當李德才焦急地在外踱步時,他突然想起一件事,“把我的綽號報上去,主席肯定見我”。
那么,李德才的綽號是什么?為什么他篤定主席聽到綽號就會見他呢?
“土佬”
1904年,李德才出生在江西省萍都縣的一個小村莊中,年少時因家境貧寒沒能讀上書。
22歲開始,李德才逐漸意識到國家正在存亡之際,他便放下手中的鐮刀鋤頭,扛起槍加入了當地農民組織的游擊隊。
1930年,李德才成為中國工農紅軍的一份子,這一年,紅軍攻下了長沙,繳獲了許多裝備物資,很多戰(zhàn)士們換下了破舊的衣服,換上新式衣褲。
就在大家沉浸在喜悅之中時,機槍連里卻傳出了一則“笑話”,主角就是李德才。
原來,在機槍連分配衣物時,李德才分到了一條新式的軍褲。
第一次見到西式褲子的李德才不知道褲子前的開口有啥用,就把褲子穿反了。
穿反了褲子,他自然不舒服,于是,他又把褲腳卷到膝蓋,還拿草繩當腰帶系在了腰間。
這一幕十分滑稽,逗得身旁的戰(zhàn)友們哈哈大笑。
紅軍第六軍軍長黃共略恰好路過,也笑個不停,還給李德才取了個綽號,叫“土佬”。
李德才的老首長楊成武回憶起“土佬”李德才,說他之所以在紅軍中出名,“一是因為土,這里的土其實是說李德才為人質樸;二是因為李德才出生入死屢立戰(zhàn)功?!?/strong>
而李德才在長征途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表現,就是在大渡河一戰(zhàn)中。
不怕死的“大渡河英雄”
1935年,紅軍渡過金沙江后,正準備強渡大渡河,卻遭到了蔣介石部署的部隊阻撓,為了完成突圍,紅軍17位勇士組成渡河突擊隊。
這時,炮火掩護就成為突擊隊能否成功的關鍵,于是,紅一軍團的首長想到了“土佬”李德才,在紅軍當中,他作戰(zhàn)勇猛是出了名的。
在當時武器緊張的情況下,首長分配給李德才兩把重機槍,最終在敵軍的槍林彈雨之下,李德才和戰(zhàn)友配合,成功掩護部隊渡河。
經此一戰(zhàn),“土佬”的名氣在紅軍中廣為傳頌,他也被授予了“大渡河英雄”的稱號。
劉伯承聽說了李德才的英勇事跡和綽號后,講給了毛主席,主席從那時起就對李德才印象深刻。
在之后的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中,李德才經常擔任先鋒、主攻手的角色,帶領部隊參加大小戰(zhàn)斗無數,隨部隊殲滅日寇遷村憲吉和阿部規(guī)秀兩部,生俘了國民黨第三軍軍長羅歷戎和三個師長。
在戰(zhàn)友們眼中,李德才是將生死置之度外之人。
曾在大龍華戰(zhàn)斗中,李德才帶隊沖鋒時左臂被擊中,但他拒絕休息治療,簡單包扎后就繼續(xù)投入戰(zhàn)斗。
就這樣沒日沒夜的戰(zhàn)斗了三個多月后,李德才的左臂已經嚴重感染,面臨著截肢的風險。
李德才聽說后,第一反應不是因為要截肢而害怕,而是擔心自己今后沒法帶頭沖鋒陷陣。
這種精神感動了紅軍領導,楊必武為此緊急聯系了聶榮臻,請求他派白求恩醫(yī)生來治療李德才。
經過治療,李德才保住了手臂,但讓人沒想到的是,李德才傷未痊愈又重返前線。
正是憑著這種戰(zhàn)斗精神,“土佬”李德才在數十載的戰(zhàn)斗中作出了了不起的貢獻。
新中國成立后,李德才被授予中校軍銜,并擔任保定軍分區(qū)司令員,但即使到了和平年代,李德才還是“閑不住”,總想著為軍區(qū)的戰(zhàn)士們做些事情。
一天,他如往常一樣在軍區(qū)大院散步,檢查著哪里還有不完備的地方,突然,他意識到偌大的院子中間太空蕩了,不如給戰(zhàn)士們建個籃球場,豐富一下平日生活。
但建籃球場需要不少水泥,當時物資緊缺,這些水泥又該去哪里找呢?李德才突然想到了一個人,找他準行。
遭阻攔,報出綽號
為了建設籃球場,李德才想到了找主席申請水泥,要不怎么說李德才本性率真,他想到什么事,立馬就要去辦。
次日,他便風塵仆仆地搭乘火車趕赴北京,稍加安頓后,李德才直接來到了中南海,想要見主席一面。
然而,李德才剛走到門口,就被警衛(wèi)一把攔住,要他先出示預約文件,原來,為了保障中央領導的安全,當時的公安部部長羅瑞卿安排了嚴密安保。
這可愁壞了第一次來探望主席的李德才,由于沒有預約過,警衛(wèi)說什么也不肯讓他進院。
李德才在門前急得來回踱步,突然靈機一動,想到了主席一定記得“土佬”這個綽號。
于是他對警衛(wèi)說:
“把我綽號報上去,主席肯定見我”。
不一會兒,主席果然派人來接李德才到豐澤園的住房內。
主席一見到李德才,就笑呵呵地問,“聽說你有事找我, 么子事情呀?”李德才提起了想在軍區(qū)大院里修建籃球場的事,主席聽聞后,頻頻點頭,表示認可。
毛主席向他說道,建籃球場是件好事,具體的事,我告訴周總理去幫你安排一下,但要注意節(jié)約使用。
談完正事,李德才頓時輕松了不少,開玩笑似地說,“看您一次可不容易,費了很大的勁喲。”
李德才于是提出想要主席的一樣東西做個紀念品,以后想主席了就拿出來看看。
毛主席問他要什么,李德才選了主席的一支鋼筆,之后猶猶豫豫地四處看看,卻沒有再選別的。
主席看他不好意思開口,又送了他一條皮帶,“這個也送你,天天扎著,留個念想,這一次褲子穿好了哦”。
李德才和屋內的人聽后哈哈大笑,接著兩人又聊起了一些往事,期間笑聲不斷。
幾天后,李德才帶著主席的禮物回到了保定軍分區(qū),他特意叮囑負人要節(jié)約使用水泥。
籃球場建成之后,李德才瞥見附近有一所正在興建的小學,便安排戰(zhàn)士將剩余的水泥送給學校。
李德才這位戰(zhàn)爭時期的英雄、開國大校,靠著綽號“土佬”見到了主席。
在這件趣事的背后,是紅軍戰(zhàn)友深厚情誼,也是李德才質樸率真、勇敢無畏的戰(zhàn)斗精神得到認可的體現。
解放前,人民軍隊中有著許許多多像李德才這樣家境貧寒的“土佬”,他們也許文化程度不高,但在革命事業(yè)中,他們義無反顧地戰(zhàn)斗,拋頭顱灑熱血也在所不辭,這樣的戰(zhàn)士怎能讓人不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