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羽木(媒體人) 編輯/馬小龍 校對/劉軍
▲資料圖: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校園。圖/該校微信公眾號
據澎湃新聞報道,近日,部分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非全日制研究生反映稱,報考時他們依據往年標準和招生簡章信息,收到錄取通知書時,卻注意到學費已從原來的1.4萬元/年上調至2.8萬元/年。
這些學生質疑學校未在招生簡章、研招網等主要渠道同步更新調整學費信息,未能有效履行告知義務,導致學生權益受損。而在對學生的答復中,校方稱,學費上調經過調研、成本測算和上級備案等流程,且漲幅依據相關文件,調整流程嚴格合規(guī)。
從程序上看,若學校聲明的學費備案等環(huán)節(jié)都有充分的依據和記錄,似乎確實符合規(guī)定。學校于2024年10月在該校財務處官網發(fā)布學費調整通知,也可視為一種公示行為。然而,問題的關鍵在于,即便這些操作算得上合規(guī),是否就能等同于對學生權益的充分尊重和保障?
要知道,學費屬于學生的核心利益關切。學費普漲數千到萬余元不等,有的漲幅甚至翻倍,更是需要提前充分告知的重大事項。如果學校一邊對學費進行大幅調整,一邊又在告知上留下瑕疵,這顯然容易放大對學生的心理沖擊。
更何況,對任何學生而言,學費原本就是其選擇學校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涉事高校卻在這個關鍵環(huán)節(jié)疑似“掉鏈子”,相應做法也引起了爭議,這是否是為了招生而刻意制造某種信息不對稱,也難免不讓人聯想。
學校強調,在招生簡章發(fā)布后不久就在學校財務處官網發(fā)布了學費調整通知。但一個常識是,招生簡章和研招網才是學生接收學費信息的主要平臺。而在不少人的眼中,學校財務處官網,實際上更接近于一種“內網”功能。
據此,以在財務處官網公開了作為公示的理由,是否能證明盡到了告知義務,明顯存在疑問。相比之下,一些高校在招生簡章中直接列明具體學費金額的做法,無疑才是更符合常規(guī)、對學生更友好的操作。
事實上,國家發(fā)改委等多部門發(fā)布的《關于加強研究生教育學費標準管理及有關問題的通知》中也明確要求,高等學校在招生簡章中必須注明研究生學費具體標準。因此,如若學生說法屬實,學校未在招生簡章同步更新調整學費信息,已有違規(guī)之嫌。
不管怎樣,對于學費這類重要信息,學校有責任采用更廣泛、更符合學生信息接收習慣的方式進行公示,以確保信息的有效傳達。尤其是學費翻倍這么重大的調整,更應當通過多種渠道確保提前讓學生充分知曉。
近年來,高校學費調整并非孤例。但每一次調整都應在保障學生知情權和選擇權的基礎上進行。而高校作為社會價值的傳遞者,每一個行為都具有一定的社會教育意義,原本也應該在尊重學生權益等方面給出積極示范。
因此,對于這件事,涉事高校還是應該積極與學生溝通協商,尋求妥善的解決方案。同時,相關部門也不妨介入調查,就該校學費的漲幅及其公示等環(huán)節(jié)的規(guī)范性進行權威界定。
受多種因素影響,近年來高校學費調整愈發(fā)普遍,到底如何提升規(guī)范性,切實保障好學生的權益,此事或也給更多高校和相關部門提了個醒。
值班編輯 康嘻嘻
星標“新京報”
及時接收最新最熱的推文
點擊“在看”,分享熱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