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宮博物院的萬千珍寶中,有一把其貌不揚的“破椅子”格外引人注目。這把被稱為“鹿角椅”的奇特坐具,高131公分,寬92公分,縱深76.5公分,遠看就像幾根巨大的鹿角隨意拼湊而成。但走近細看,才能發(fā)現(xiàn)其中蘊藏的匠心獨運。
整把椅子的骨架完全由天然鹿角構(gòu)成,椅背用了一整副大型鹿角,四只椅腳則取自小鹿角,坐面鑲嵌著名貴的黃花梨木,邊緣還精心包裹著牛角邊條,中間用象牙作為裝飾分界。
最驚人的是,這些看似隨意伸展的鹿角枝杈,經(jīng)過工匠們長達數(shù)月甚至一年的精心打磨,每個凸起都被處理得光滑圓潤,既保留了鹿角的天然形態(tài),又確保了使用的舒適性。
這把椅子制作于清朝鼎盛時期,材料來源于康熙皇帝親手獵獲的麋鹿。據(jù)說康熙受到先祖皇太極的啟發(fā),特意用自己獵獲的鹿角制作了這把椅子,以此提醒子孫后代,滿清是靠“馬上得天下”的,即使坐穩(wěn)了江山,也不能忘記祖先的勇武精神。
乾隆的“心頭好”
當這把鹿角椅傳到乾隆手中時,立刻成為這位皇帝的心頭好。令人意外的是,乾隆對這把椅子喜愛到“舍不得坐”的地步。他常常圍著椅子打轉(zhuǎn),撫摸著光滑的鹿角,眼神里滿是珍視。
乾隆對收藏有著近乎癡迷的熱愛,尤其喜歡在珍貴字畫上蓋印題詩。王獻之的《中秋帖》上,就被他蓋了80多個印章。面對這把鹿角椅,他自然也沒能克制住“創(chuàng)作沖動”,在椅背的顯眼位置,他親筆題寫了一首御制詩:
“制椅猶看雙角全,烏號命中想當年。
神威詎止群藩詟、圣構(gòu)應(yīng)謀萬載綿。
不敢坐兮恒敬仰,既知樸矣愿捐妍。
盛京惟遠興州近,家法欽承一例然?!?/p>
這首詩寫于1772年,字里行間流露出乾隆對祖父康熙的敬仰之情。他將這把椅子視為祖先精神的象征,每次看到它,就想起康熙當年策馬狩獵的英姿。
詩中“不敢坐兮恒敬仰”一句,更直接表達了他對這把椅子的敬畏之心,喜愛到舍不得坐上去,生怕褻瀆了這份傳承。
鹿角椅在乾隆心中已遠遠超越了一件家具的范疇,而是連接祖先的精神圖騰。他特意將這把椅子安放在重要位置,時時提醒自己不忘滿洲勇武之本。
皇家工藝的極致傳承
乾隆對這把鹿角椅的珍視,直接推動了清宮造辦處對鹿角椅工藝的極致追求。他不僅要求工匠們嚴格遵循祖制,更下令精選材料、反復(fù)試驗,只為復(fù)制出能與祖父遺作比肩的珍品。
制作一把新的鹿角椅,堪稱對耐心與技藝的終極考驗。工匠們首先要從皇家獵苑的上千副鹿角中,挑選出形態(tài)完美、大小匹配的珍品。選角只是第一步,更大的難題在于處理這些天然彎曲、質(zhì)地堅硬的鹿角。工匠們需要用特制的藥水浸泡軟化,再以炭火小心烘烤塑形,整個過程稍有不慎就會導(dǎo)致鹿角開裂報廢。
最精妙的是椅子的榫卯結(jié)構(gòu)。由于每根鹿角的形態(tài)都獨一無二,工匠必須因材施藝,純手工打造出完全貼合的榫眼。他們不能破壞鹿角天然的脈絡(luò)走向,還要確保四條椅腿受力均勻,這需要耗費數(shù)月甚至一年的時間反復(fù)調(diào)整。
椅面鑲嵌的黃花梨木也需精挑細選,紋理要如行云流水,觸感溫潤如玉。邊緣包裹的牛角條和象牙嵌片,每一片都經(jīng)過上千次打磨,薄如蟬翼卻堅韌異常。
乾隆時期制作的幾把鹿角椅,最終達到了形神兼?zhèn)?/strong>的境界。它們既保留了野性粗獷的生命力,又處處體現(xiàn)著皇家工藝的嚴謹精密。這些椅子被安放在紫禁城的重要宮殿中,成為乾隆心中“崇武尚德”的精神圖騰。
宮廷遺珍
時間快進到2017年,一場頂級拍賣會上,一把清代鹿角椅的出現(xiàn)引發(fā)了全場震動。這把椅子與故宮珍藏的康熙、乾隆御用鹿角椅如出一轍,其來源可追溯到顯赫的清代宗室舊藏。
當拍賣師報出起拍價,競價牌便如雨后春筍般舉起。電話委托席上,來自全球的藏家通過衛(wèi)星電話展開激烈角逐。價格從數(shù)百萬一路飆升,最終槌音落定在驚人的2000萬元人民幣。這不僅刷新了中國古典家具的拍賣紀錄,更印證了鹿角椅跨越三百年的不朽價值。
這把天價椅子憑什么如此珍貴?首先在于材料的稀缺性,成年雄鹿的完整鹿角本就難得,而能用于制作椅子的鹿角更是萬里挑一。其次,工藝早已失傳。
清宮造辦處的鹿角處理秘法隨著王朝覆滅而消失,現(xiàn)代工匠即使用高科技手段也難以完美復(fù)制。最重要的,是它承載的歷史厚度。每一道鹿角紋理都記錄著康乾盛世的皇家氣度,每一處榫卯結(jié)構(gòu)都凝結(jié)著滿族“弓馬定天下”的精神傳承。
拍得此椅的藏家感嘆:“這不是在買家具,而是在收藏一段活生生的歷史?!?/p>
顛覆想象的“人體工學”
一把用堅硬鹿角制成的椅子,坐著真的會舒服嗎?這個問題曾讓無數(shù)人困惑。直到現(xiàn)代研究者對故宮原物進行科學分析,才揭開了其中的奧秘。
當人坐上去的瞬間,會立刻感受到鹿角椅的精妙支撐。椅背兩根主鹿角的分叉點,恰好抵住坐者的后腰,形成完美的腰部承托。椅背上方向兩側(cè)伸展的枝杈,則如同兩只手臂,輕輕扶住人的背部兩側(cè)。
最神奇的是鹿角的天然彈性,經(jīng)過特殊處理的鹿角并非完全堅硬,而是帶有細微的韌性,能隨著人體的移動產(chǎn)生微妙的形變緩沖。
這把椅子的設(shè)計暗含了頂級的人體工學智慧。工匠們沒有強行改變鹿角的天然形態(tài),而是巧妙利用其彎曲的弧度,椅背的S型曲線完全貼合人體脊柱,兩側(cè)枝杈的高度恰好支撐腋下,就連扶手末端的自然上揚,也正好托住手肘。
一位曾試坐過仿制品的收藏家這樣描述:“它像是有生命一樣,身體的每一處曲線都能找到對應(yīng)的支撐點,尤其是腰部的承托感,比現(xiàn)代任何一把人體工學椅都自然舒適?!边@種舒適并非來自柔軟的填充物,而是源于材料、結(jié)構(gòu)與人體之間達到的完美共鳴。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