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清晨,天津衛(wèi)的早點攤飄出陣陣香氣。
31歲的王偉坐在路邊的小馬扎上,面前擺著一碗嘎巴菜和兩根果子,粗糧的香氣混著鹵料的辛香撲面而來。他夾起一筷子嘎巴菜,看著碗里浮著的香菜和濃郁的麻醬,總想當(dāng)年小時候在南市爺爺帶著他吃早點的場景——那是刻在記憶里的天津味道,也是他故事的起點。
▲8月9日,王偉參加“和合共生 津彩綻放”直播
小兩口拌嘴,竟是因為吃
“在天津,煎餅果子怎么吃?今天給你們來個保姆級的教程……”隨著“天津早點系列”的更新,王偉的團(tuán)團(tuán)記賬號逐漸有了清晰的定位:用鏡頭記錄天津飲食文化,在煙火氣里藏著夫妻間的拌嘴和生活哲理。
他拍嘎巴菜的鹵料,得有香菜根、蔥胡子、小茴香、姜末、蔥花、大料……少一樣兒都不行,就連香菜根和蔥胡子炸制的不同火候都要精準(zhǔn)到位;講煎餅果子應(yīng)該是石墨煎餅三和面的,里面夾的果篦兒和果子并不一樣,果篦兒要酥脆,而果子就得要炸的老一點的…… “有人說我挑剔,但我認(rèn)為吃東西不能就和,這不叫挑剔,這是刻在骨子里的習(xí)慣。”說起對吃的這份“講究”,王偉就打開了話匣子,滔滔不絕。
1994年,王偉出生在天津南市。自小在爺爺奶奶身邊長大的他,對老城里的飲食文化耳濡目染。南市的街頭巷尾,藏著他關(guān)于“吃”的最初記憶:“印象最深的就是我爺爺帶我去洗澡,那澡堂以前應(yīng)該叫玉清池。每次去之前得先領(lǐng)著我去吃老幼樂的包子,再配碗餛飩加個雞蛋角兒,到了澡堂子里還得來壺?zé)岵?,必須得切個青蘿卜……”這些帶著煙火氣的日常,成了王偉日后視頻里“挑剔”的資本。
長大后,王偉成家立業(yè),跟愛人邢欣悅組成了自己的小家庭。小兩口的日子過得不錯,生活中不時出現(xiàn)的拌嘴,都是為了“吃”。
記得有一天,邢欣悅拿出頭天晚上的剩菜,準(zhǔn)備當(dāng)早餐吃。王偉看著她從冰箱拿出小米粥,又拿出一碗米飯,頓時不樂意了。“因為米跟米它是重復(fù)的,干的吃燒餅、大餅或者饅頭,這些可以搭配小米粥喝,米飯是搭配湯來吃的,米飯不能搭配稀飯?!敝钡浆F(xiàn)在,說起這段插曲,王偉依然堅持己見:“這都是固定搭配的,我小時候跟爺爺奶奶生活,飯就是這么吃的?!?/p>
后來,這些生活片段就成為他視頻的主要內(nèi)容。王偉還因此被網(wǎng)友冠上了“天津最后一個王爺”的綽號。
從幕后到臺前
2016年,22歲的王偉大學(xué)畢業(yè)后干保險電銷,卻發(fā)現(xiàn)自己不是那塊料;想要做彈簧貿(mào)易,又被現(xiàn)實狠狠打擊。奮斗了三年,負(fù)債累計到30萬時,他終于坐不住了。
一次偶然,王偉刷到零食帶貨賬號的成功案例,他決定自己也試試?!按髱资f粉絲的賬號,人家賣貨賣的也很好,所以我就想模仿人家的賬號去做短視頻帶貨?!?/p>
起初王偉讓刑欣悅出鏡,自己負(fù)責(zé)寫腳本、舉提詞器、買樣品,“我看了很多賣零食的賬號,人家都是女的,給觀眾有一些親切感。本來我長得也就那樣,也不是特別讓人能看一眼就喜歡我,我就讓我媳婦出鏡?!?/p>
可邢欣悅對著鏡頭就不會說話了。她照著提詞器念,眼神就變成直勾勾的盯著屏幕看。“三句話都能背三小時,還背不下來!”王偉無奈地說。
這樣的日子持續(xù)了沒多久,邢欣悅終于繃不住了,“我實在受不了了,我就拿手機(jī)拍他,我要吐槽他!”
有天凌晨兩點鐘,王偉突然坐起來說了句“想吃醬牛肉”。轉(zhuǎn)天一大早,他就去市場買牛腱子。但是“這一頓飯足足做了三天”。
新鮮的牛腱子泡了一天的血水,然后再拿醬油、黃豆醬之類的醬料去腌制一天,再鹵制,然后再用鹵湯泡一天。泡完了后用保鮮膜裹上……
王偉的這個舉動,終于讓邢欣悅抓到了“把柄”?!拔覀兘Y(jié)婚之前他就是會半夜想起來吃一個什么東西,然后可能要開車10多公里就要去吃,我覺得這個行為就已經(jīng)挺令人費解的了。現(xiàn)在他還能為了這口吃的足足耗上三天的功夫。我就把這些拍下來,然后去吐槽他。我就說我老公又犯病了,吃的矯情?!?/p>
然而讓邢欣悅沒想到的是,這條帶著“小情緒”的吐槽視頻,竟意外打開了流量密碼……“我覺得我吐槽出來之后大家會同情我、心疼我一下。但是沒想到的都是同情他的。大家都說他的美食做的地道,還有跟他要配料和做法的?!闭沁@種真情實感的流露,引起了網(wǎng)友的共鳴,粉絲數(shù)量快速上漲。
就這樣,邢欣悅慢慢的從臺前轉(zhuǎn)為幕后,她拿著手機(jī)拍王偉在生活中的各種講究。“其實也挺好的,把我徹底就解放出來了?!毙闲缾傉f。
▲邢欣悅拍、王偉邊吃邊解說
“記憶款”炸雞排
王偉說,他每天吃什么飯,就拍什么內(nèi)容的視頻,“演不了一點”。所以視頻里都是王偉愛吃的美食。“你比如餃子里的津味素,我就沒拍過,因為我不愛吃。但卷圈也是素餡兒的,我愛吃,我還特意介紹過這個卷圈怎么吃?!?/p>
鏡頭前的每一道美食看似信手拈來,實則都凝聚著王偉的執(zhí)著。為了還原最地道的味道,他常常要反復(fù)嘗試數(shù)十次,把最簡單的食材做出最講究的滋味。這份對美食的執(zhí)著,在他復(fù)刻中學(xué)食堂炸雞排的事情上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上中學(xué)時,王偉特別喜歡吃食堂做的一款炸雞排?!爱厴I(yè)之后,嘗過很多雞排,味兒都不對?!蓖鮽フf。
為了能做出口味相似度很高的雞排,王偉嘗試了兩個多月,雞肉的各種做法嘗試了遍,根據(jù)自己的記憶不斷地調(diào)整配料,終于成功了。
“這個雞排網(wǎng)上沒有資料,我就按照我的記憶一直在找貼切它的做法。比如說我記得雞排外表的顆粒是很粗的,我就找類似的比如雞米花、鹽酥雞的做法,然后再復(fù)刻到雞排上看這個味兒對不對。做完了覺得不對,就先放著。過段時間如果碰到其他做法,我就再根據(jù)配料自己再調(diào)。
這件事惦記了很久,最后是臺灣的鹽酥雞的做法復(fù)刻到雞排上,然后再加上天津的改良,比如腌制,擱多少蔥、姜、水,腌多長時間,一點點調(diào)整,最后是做出的雞排跟我記憶里的味道有90%相似?!?/p>
這款雞排做成的時候,王偉也拍了視頻,引起了一波兒校友的 “ 回憶殺 ” 。
▲邢欣悅、王偉在家拍攝視頻
破圈與傳承
三年時間,王偉的“團(tuán)團(tuán)記”粉絲數(shù)量從幾千人上漲到現(xiàn)在的200多萬人。王偉的美食版圖也正在悄然擴(kuò)張。
暑假期間,王偉拍攝了“天津旅游攻略”,他研究路線到凌晨兩點,“在天津怎么玩,怎么樂,還得從怎么吃入手。到了天津第一件事,先吃早點……”
雖然睡得晚,但轉(zhuǎn)天7點王偉就到達(dá)想要拍攝的點位,“吃早點還是得趕早兒,”從早點攤到胡同深處,從果子面包到嘎巴菜,每個鏡頭都浸透著老天津犄角旮旯里的煙火氣。
王偉頂著烈日連拍了三天,每天拍三、四個點位,卻要走上三萬多步,“拍不出我想要的感覺來那就得重來”。汗?jié)n在衣服上結(jié)出鹽花也不肯換——“每天回來只睡三、四個小時。他說必須得是穿同一件衣服拍,說這是細(xì)節(jié),畫面得連貫。那衣服就酸著穿了三天。汗堿摞汗堿了都。他就是能很認(rèn)真、很努力地去做一件事情?!毙闲缾偛幻庥行┬奶?。
“有人說短視頻要快節(jié)奏,可有些味道就得慢火熬?!蓖鮽サ囊曨l正在完成一場靜默蛻變:從單純的美食展示,升華為城市文化的生動注腳。那些被時光打磨的老手藝、藏在巷尾的傳統(tǒng)小吃,正通過他的鏡頭獲得新生。
在流量為王的時代,王偉依然固執(zhí)地守著“真做真吃”的底線。在他的視頻里,花四小時熬制的高湯在翻勺時潑了大半,卻堅持保留這個“翻車”鏡頭?!斑@才是真實的后廚?!边@份笨拙的真誠,恰是團(tuán)團(tuán)記最珍貴的底色。
記者 | 鄭璐
編輯 | 陳彤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