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劉小順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
省會,在人們的固有印象里,往往是一個省份的“心臟”——作為本省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省內其他城市多少會帶著幾分“仰望”,本省省內的居民提起自己的“省城”也都往往透著幾分向往。但在中國,卻有這么一座省會城市顯得格外“另類”:它綜合實力強勁,但總被省內兄弟城市“調侃”,甚至被大家戲稱為隔壁省的“精神省會”,這座“另類”的省會城市就是南京。
南京坐落于華東腹地,作為江蘇省的省會,不僅是省內經(jīng)濟的“排頭兵”,在省內GDP排名數(shù)一數(shù)二,更是長三角城市群里舉足輕重的副核心城市。論綜合實力,南京在GDP、科教資源、交通樞紐等硬指標上常年穩(wěn)居全國前列,在日趨激烈的城市競爭中,始終保持著強勁的發(fā)展勢頭,讓無數(shù)人對這座城市的未來發(fā)展前景充滿期待。
更不必說,南京還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的底蘊早已刻進骨子里。秦淮河的槳聲燈影里藏著江南的柔情,明城墻的斑駁磚縫中寫滿歷史的厚重,中山陵的蒼松翠柏間透著人文的深邃。作為長三角極具代表性的旅游城市,每年都有數(shù)以千萬計的游客被這座城市的魅力俘獲,很多游客甚至還說,來了南京就不想走,走了還想再來。
但就是這樣一座“全能型”省會,在江蘇省內的“人緣”卻有些微妙,江蘇省省內其他城市都不怎么待見南京這個省會。反倒是隔壁安徽省的好多城市,例如馬鞍山、蕪湖、滁州等等,跟南京走得格外親近——很多安徽人周末還會來南京逛街、看病、求學,甚至在南京工作定居,安徽好多城市與南京之間的互動比江蘇省內其他城市還頻繁。于是,網(wǎng)友們還都半開玩笑地給南京起了個綽號:“徽京”,說它更像安徽省的省會才對。
這背后,其實藏著地理與歷史的雙重密碼。打開地圖你就會發(fā)現(xiàn),南京在江蘇省的版圖上確實有點“偏安一隅”,北部、西部、南部三面都被安徽省所環(huán)抱,地理上與皖東地區(qū)的聯(lián)系本就緊密。再看看文化,南京的方言屬于江淮官話,與安徽的合肥、馬鞍山等地的方言更為接近,反倒和蘇南的吳語區(qū)差異明顯。加上江蘇本身是一個“散裝大省”,蘇州、無錫等江蘇城市經(jīng)濟實力都很雄厚,自成一派,自然不會對省會“唯馬首是瞻”。
不過換個角度看,一座省會城市還能同時輻射到鄰省,恰恰證明了它的巨大影響力和強大吸引力。南京的高鐵15分鐘到馬鞍山,半小時到蕪湖,1小時到合肥,這種“跨省通勤”的便利,也讓南京成了長三角西翼的重要樞紐,還讓“南京都市圈”打破了行政壁壘,展現(xiàn)出更強的協(xié)同效應,也讓更多人對南京的綜合實力與影響力刮目相看。
那么,你有沒有在南京的街頭,聽見過熟悉的安徽口音?你覺得“徽京”這個戲稱,是對南京的調侃還是對南京影響力的另一種認可?如果以后有機會,你還愿意去南京走走,感受這座“尷尬又迷人”的省會城市嗎?歡迎在評論區(qū)聊聊你的看法哦!
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態(tài)度的旅行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