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欣盯著蒸籠上的霧氣,心里比面團還揪得慌。開學后早高峰的早餐店,全靠姑姑四小時日結幫工撐著。
一百元現金日結,沒合同不繳社保,這是親戚間的默契。
可聽說9月1日最高法新規(guī)要施行,她翻來覆去睡不著。新規(guī)說“自愿放棄社?!睙o效,企業(yè)不能拿書面承諾當擋箭牌。
給姑姑簽合同繳社保,月成本要多掏兩千塊。繼續(xù)“親情幫忙”,又怕哪天踩了法律紅線。
這種焦慮,全國480萬小微餐飲店都在冒。
熱干面店老板算過賬,每天賣300碗面,收入剛夠抵社保。薄利行當里,社保合規(guī)要吞掉近三分之一利潤。
北京一家包子鋪,5人月繳社保1.
36萬,比凈利潤還多三千。店主蹲在店門口抽了半盒煙,最后在“關店”本上畫了勾。矛盾不止在錢。
服務員年流失率超50%,企業(yè)怕社保成“沉沒成本”。
還有員工圖眼前現金,主動說“不用繳”,卻不知丟了工傷報銷、養(yǎng)老積累。最高法這次動真格,是要撕了“偽契約”,筑牢安全網。
《社會保險法》里寫得明白,社保是強制義務,血緣也豁免不了。
某物業(yè)公司沒繳社保,被追了17萬保費還加滯納金,信用分直接降。要是員工工傷,企業(yè)得全額兜底——有店賠過23萬醫(yī)療費,夠買多少份保險?
小欣的姑姑要是繼續(xù)幫工,真出點啥事兒,店得擔全責。
咋辦?有人想到“小時工”——周工時不超24小時,只繳工傷險就行。
小欣算了算,把姑姑每天幫工時間壓到4小時內,能簽非全日制協(xié)議。中央廚房、智能炒菜機也在幫著減負,有品牌人工占比壓到15%以下。
政策上,長三角在試點社保減免,有人喊給小微餐企“階梯繳費基數”。新規(guī)背后是老齡化壓力——2025年60歲以上人口占28%,養(yǎng)老金缺口大。
預計新規(guī)每年能多收2000億養(yǎng)老保險,相當于當前收入的8%。企業(yè)短期多花錢,長遠看是買“風險分散”——工傷險年繳幾百,能擋幾十萬賠付。勞動者少拿點現金,換的是醫(yī)療報銷、異地結算的底線尊嚴。
小欣最后把姑姑的幫工轉成小時工,她可能沒意識到。
這不是簡單的生意妥協(xié),是個體在人口結構、經濟轉型里的制度接棒。法律撕毀“自愿放棄”的紙,守的是勞動者老有所依的尊嚴。也是讓千萬家小店,不被一場工傷意外壓垮的韌性。
陣痛會過去嗎?有人說“看轉型快慢”,有人說“看政策溫度”。
小微餐企的生存智慧,藏在每個早攤的熱氣里。具體操作還得問社保部門,政策細節(jié)以官方解讀為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