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本山最近老得厲害,不是舞臺上故意扮出來的滄桑,是那種從骨頭縫里透出來的疲憊,起因是女兒球球的抑郁癥又犯了。
直播鏡頭里,姑娘手抖得抓不住手機,說話都費勁,這個從小被捧在手心的星二代,又一次被看不見的網(wǎng)纏住了。
故事要從1997年的大年初一說起,那天,一對龍鳳胎呱呱墜地,趙本山的事業(yè)也正如日中天,剛剛憑借《紅高粱模特隊》火遍大江南北,他將孩子的啼哭聲,聽作了事業(yè)將更上一層樓的好兆頭,自此,雪片般飛來的演出合同,讓他的人生高速運轉(zhuǎn)起來。
他把賺來的錢,變成了一棟棟住不完的豪宅,變成了孩子們手里最新款的進口玩具,他以為,這就是一個父親能給家庭最好的交代,在這種思想的主導(dǎo)下,球球的人生被早早規(guī)劃。
四歲學(xué)琴棋書畫,八歲便被推上了遼寧春晚的舞臺,臺下的掌聲雷動,卻沒有人彎下腰問問這個孩子,累不累,喜不喜歡。
這份由父親一手打造的“優(yōu)越”,在她16歲那年第一次顯露出裂痕,她被送往新加坡留學(xué),趙本山每月給她六千新幣作為生活費。
這個數(shù)字在普通人看來堪稱天文數(shù)字,但在她所處的富二代云集的學(xué)校里,甚至不夠買一個像樣的名牌包,同學(xué)們開著跑車上學(xué),她卻在課余時間去餐廳端盤子,只為攢錢買一件自己真心喜歡的東西。
這并非家里給不起,而是父親希望她能“懂得節(jié)儉”,這份樸素的家教,在那個特定的環(huán)境里卻變了味,當她兼職的身影被同學(xué)看見,換來的不是對她獨立品格的認可,反而是尖銳的嘲諷:“你明明是明星的女兒,卻在這里打工賺錢,裝給誰看呢?”那些話像一顆顆石子,精準地砸在她敏感的心上。
她從不跟家里人傾訴這些委屈,電話接通時,永遠是那句輕描淡寫的“我挺好的”,電話掛斷后,卻是躲在被窩里無聲的哭泣,這層堅硬的外殼,在她回國后試圖闖蕩自己的人生時,被現(xiàn)實敲得粉碎。
她嘗試進入娛樂圈,滿懷期待地參加知名綜藝《天天向上》,一句“社會你球姐”的自我介紹,卻立刻引來全網(wǎng)群嘲,批評她“沒教養(yǎng)”,她轉(zhuǎn)而去父親的劇組拍戲,在《劉老根》里,她每天都是最早到片場、最晚離開的那一個,用勤奮去彌補專業(yè)的不足。
可觀眾并不買賬,尖刻的評論如影隨形,認定她是“靠背后關(guān)系進劇組”,就連趙家班的弟子都享受不到這種特殊待遇,無論她多努力,“靠爹上位”的標簽都像烙印一樣刻在她身上,無奈之下,她轉(zhuǎn)向了當時正火熱的直播帶貨行業(yè)。
起初,她小心翼翼地隱藏身份,直播間里人數(shù)寥寥,她喊到嗓子沙啞也收效甚微,萬般無奈之下,她亮出了“趙本山女兒”這張王牌。
人氣果然上來了,但隨之而來的是更加兇猛的罵聲,“如果你不是趙本山女兒哪來這么多流量”、“啃老族,真不要臉”,這些言論像潮水一樣將她淹沒,她發(fā)現(xiàn),自己無論怎么做,都無法撕掉這個標簽。
真正讓她病情急轉(zhuǎn)直下的,是家里接踵而至的風(fēng)波,2021年,趙家傳媒傳出問題,父親的徒弟們也接連出事,趙本山為此愁得頭發(fā)都白了,球球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卻發(fā)現(xiàn)自己什么忙都幫不上,那種深深的無力感,讓她本就脆弱的神經(jīng)徹底繃斷了。
她的抑郁癥在那時迅速加重。白天在鏡頭前強顏歡笑,晚上則完全依靠藥物才能入眠,以前只是白天沒精神,晚上睡不著,靠吃藥就能緩解,但隨著家里的事越來越多,她也跟著操心,病情越來越重,只能靠不斷加大藥量來維持。
后來的故事,很多人都通過直播看到了,她結(jié)婚生女,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大家都以為幸福的生活能將病魔驅(qū)散,沒想到在今年的一次直播中,她的病情以一種極具沖擊力的方式呈現(xiàn)在公眾面前,手抖得厲害,眼淚止不住地流,她坦言,那熟悉的黑暗,又回來了。
甚至有謠言說她動手術(shù)去世了,軀體都化了,她在直播間里不得不親自回應(yīng)這些荒誕的傳聞,解釋當時自己病情的嚴重性:“當時自己的手連東西都拿不住,一直在發(fā)抖,而且連站都站不起來了,”這種澄清本身,就帶著一種令人心碎的悲涼。
心理的疾病,終究要靠“真心”來醫(yī)治,在她最黑暗的時刻,是她的丈夫給了她一束光,兩人公布婚訊時,男方的配文就寫得明明白白:“不管你以后的病怎么樣,我都陪著你,”這足以證明,他很早就知道她的病情,并且是帶著陪伴她對抗病魔的決心,走入這段婚姻的。
他用行動詮釋了這份承諾,他曾背著球球,偷偷在北京買下了一套非常漂亮的房子,房本上只寫了她一個人的名字,若不是后來辦事需要身份證,這個驚喜她可能都發(fā)現(xiàn)不了,主動索取和被動給予,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感受,后者代表著一份被深切惦記的真心。
在球球病情嚴重、渾渾噩噩的日子里,有時連喝水這樣簡單的動作都難以完成,是丈夫一直陪在她身邊,跟她說話,喂她喝水,帶她出門散步,可以說,丈夫的陪伴是她治療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劑良藥,是這份愛,將她從崩潰的邊緣拉了回來。
女兒的這次復(fù)發(fā),讓趙本山徹底慌了神,他放下了手頭所有工作,專心陪著女兒看病,看著女兒那雙顫抖的手,這個在舞臺上揮灑自如、從未怯場的男人,眼圈紅了,他開始深刻地反思自己,是不是過去給的錢太多,而陪伴又太少。
他想起女兒16歲生日那天,自己正在外地演出,只是讓助理送去了一份昂貴的禮物,那份禮物價值不菲,卻遠不如一句當面的“生日快樂”來得實在,他終于明白,自己過去那種“用錢補償”的父愛模式,可能從一開始就錯了。
如今,他每天陪著女兒聊天,耐心傾聽她講述心里的苦悶,他告訴女兒,不用在意別人怎么說,累了就歇著,家永遠是她的港灣,這個曾經(jīng)以為錢能解決一切的父親,終于懂得了,有些東西,遠比存折上的數(shù)字金貴得多。
球球本人,在經(jīng)歷了這么多風(fēng)雨后,也展現(xiàn)出一種難得的“人間清醒”,她在直播時坦言,自己不想當明星,是因為“自己根本不是這塊料”,即便有父親的資源可以利用,但她有自知之明。
她還坦誠,自己現(xiàn)在的理想就是想多掙錢,一開始以為憑自己的能力能做好直播,后來才發(fā)現(xiàn),“沒有父親真的不行”,這份清醒和坦誠,讓她在巨大的名氣壓力下,找到了與自己和解的方式。
近期,社交平臺上出現(xiàn)了一段她剪發(fā)的視頻。視頻里,她梳著長長的麻花辮,穿著淡藍色的襯衫,氣色很好,還能有模有樣地幫朋友打理頭發(fā),完全看不出是一個重度抑郁癥患者。她在直播里也透露,病情有所好轉(zhuǎn),正在逐步減少藥量。
球球的故事讓人感慨,抑郁癥從不看你的銀行卡里有多少個零。工廠的工人會得,寫字樓的白領(lǐng)會得,生活在聚光燈下的星二代同樣會得。那些說著“有錢人怎么會抑郁”的人,或許真的不懂,心里的苦,跟錢包的厚度,從來就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
趙本山現(xiàn)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女兒能好起來。至于曾經(jīng)無比珍視的舞臺和名氣,似乎都變得不再那么重要了。畢竟,再精彩的小品,也換不來家人的健康。這個道理,他或許懂得晚了一點,但萬幸的是,還不算太晚。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