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shù)貢r間7月9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宣布自2025年8月1日起對銅征收50%的關稅,重建美國銅產業(yè)的“統(tǒng)治地位”,這是他第二任期內第四次全面加征關稅。
此前一天,他在內閣會議上表示,將對所有進口銅征收50%的新關稅,但未說明何時生效。受此刺激,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期銅價飆升13%,至每磅5.69美元,創(chuàng)1968年以來單日漲幅歷史新高,而作為全球基準的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銅價僅上漲0.3%。
這也在意料之中。早在2月25日,特朗普上臺不到一個月,就下令商務部根據(jù)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對進口銅,包括生銅和精煉銅,以及銅合金、廢銅和衍生產品是否“威脅國家安全”進行為期270天的調查。屆時,將根據(jù)調查結果決定是否加征關稅。
據(jù)此,這項調查最早也得到今年11月底才能水落石出。顯然,特朗普可謂快馬加鞭,宣布對銅加征關稅足足提前了幾個月,且關稅水平較市場此前普遍預期的25%翻了整整一倍。
美國高度依賴銅進口
根據(jù)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數(shù)據(jù)顯示,美國銅儲量約為4700萬噸,占全球總儲量的5%,位列世界第七,主要分布于亞利桑那州、猶太州等地幾個超大型斑巖型銅礦。美國是全球第二大銅消費國,僅次于中國,年消費量約340萬噸,包括精煉銅180萬噸,主要用于建筑、電氣和電子產品、運輸設備等領域。
然而,近幾十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持續(xù)加快,資源在全球范圍內不斷優(yōu)化組合,美國從智利等國大量進口較為便宜的銅,充分享受到了全球化帶來的紅利,另一方面,由于海外廉價銅漫灌市場,美國銅加工能力漸行漸衰,銅企利潤大幅下滑,如今只剩下亞利桑那州和猶他州兩家冶煉廠還在運營。
數(shù)據(jù)顯示,2024年,美國開采銅礦110萬噸、精煉銅89萬噸,難以滿足國內發(fā)展需求只能依靠進口彌補產能不足。其中,進口精煉銅81萬噸,約占美國精煉銅消費總量的一半和銅進口總量的72%,智利、加拿大和秘魯三個國家占美國精煉銅進口量的90%以上,其他還有剛果(金),以及墨西哥等國。
另據(jù)麻省理工學院 “經濟復雜性觀察站”提供的資料,2024年,美國銅制品進口約為172億美元,智利是最大的銅制品供應國,對美出口額達61.6億美元,加拿大位居其后,達39.9億美元,之后是墨西哥9.8億美元、秘魯9.04億美元和德國8.48億美元。
此外,美國還進口了價值8.29億美元的廢銅,主要來源是加拿大3.93億美元、墨西哥3.43億美元、哥斯達黎加1510萬美元、巴拿馬1170萬美元,以及多米尼加共和國1040萬美元。
如果從以上數(shù)據(jù)分析,特朗普以“國家安全”為由對進口銅加征50%的關稅有點牽強附會。顯而易見,美國五大精煉銅進口國都不是美國眼中的所謂“對手“,甚至華盛頓還與其中四個國家簽有自貿協(xié)定。即使沒有簽訂自貿協(xié)定的剛果(金),也是美國《非洲增長與機會法案》的成員國,享受1800多種產品免稅進入美國市場的特殊待遇。
有分析指,如果特朗普對進口銅加征10%或稍高一點的關稅,或能在戰(zhàn)略上鼓勵國內制造業(yè),但高達50%的稅率很可能自傷其身。既然如此,那么,他為何急不可耐地對進口銅加征如此之高的關稅呢?
中國再成“替罪羊”
銅位列全球第三大消費金屬,僅次于鐵和鋁,廣泛應用于電子、建筑、工業(yè)和國防等各個領域,在美國推動清潔能源技術轉型、國防和電網現(xiàn)代化中起著重要作用,為人工智慧、先進計算和資料中心等新興技術提供了關鍵支撐。此外,銅還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從電子產品,到墻中暗線,再到汽車發(fā)動機,可謂無處不在。諸如此類的因素刺激了全球銅需求。
精煉銅則是銅棒、銅板、銅線和銅管等銅制品生產企業(yè)的主要原材料,可以說是美國銅廠經營發(fā)展須臾不可或缺的口糧,但由于國內產能有限,這些企業(yè)只能依靠進口來滿足日常生產需求。優(yōu)勢互補,這本來也不算什么事。然而,特朗普政府宣布對進口銅啟動“232調查”后,情況變得有些復雜。
全球銅市主要集中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和芝加哥大宗商品交易所旗下的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由于物流成本、匯率波動,以及投資者情緒與資金流向等因素的影響,兩大交易所的銅價會出現(xiàn)價差。此時,交易員在一個交易所買入銅,在另一個交易所賣出套利。這實際上也有助于平衡價格,在不同地區(qū)之間重新分配銅庫存。
然而,今年3月以來,市場盛傳美國或對進口銅加征關稅。為規(guī)避可能增加的關稅成本,美國工業(yè)買家紛紛提前搶購,引發(fā)了一波套利浪潮。華爾街交易員也抓住套利機會,從海外購買大量低價精煉銅轉運至美國。
數(shù)據(jù)顯示,至7月8日加征關稅前,美國每周進口銅已從今年3月底前的每周1.4萬噸大幅增至4萬噸。摩根士丹利估計,今年頭幾個月,被提前運往美國的銅多達40萬,相當于約6個月的進口量。
這種從LME買入,在COMEX賣出的套利模式導致COMEX庫存劇增,截至7月7日,已從今年2月的不足10萬噸飆升至22.1萬噸,LME銅庫存則從同期的27.09萬噸銳減至9.74萬噸。
由加征關稅預期催生的“吸銅效應”擴大了兩個交易所之間的價差,COMEX美國基準銅價大幅上漲,遠高于LME的全球價格,尤其在7月8日特朗普宣布對銅征收50%關稅之后,COMEX和LME之間的價差更是從年初的每噸300美元升至每噸逾2500美元,價格明顯扭曲。
美國銅價一路上漲,今年以來,紐約期銅已上漲近39%,超過了標普500指數(shù)的6%、比特幣的24%,以及黃金26%的漲幅。這一漲一跌,被指不僅推高了美企生產成本,而且還因LME價格洼地損害了美國的出口競爭力。
如上所述,COMEX和LME價差擴大主要由美國對進口銅加征關稅預期觸發(fā),與中國關系不大,但在美國一些人看來,中國過度投資造成銅冶煉產能嚴重過剩,銅廠只能虧本經營維持產量,并將大量過剩產能轉移到全球市場,在美國內銅價上漲之際,進一步壓低了LME的價格,美企利潤受影響中國難辭其咎。
重建美國銅產業(yè)“統(tǒng)治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銅并不是2022年美國地質調查局指定的50種關鍵礦產之一,但被美國能源部視為能源的“關鍵材料“。7月9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稱,銅是美國國防部使用第二多的金屬。今年二月,他在相關行政命令中稱,美國“擁有豐富的銅儲量,但冶煉和精煉能力遠遠落后于全球競爭對手。”
當時,白宮的解釋更直接明了:作為國防工業(yè)關鍵金屬,“外國流入美國市場的銅嚴重影響國內生產”,征收關稅有助于重建美國銅產業(yè),加強國防。這意味著銅事關美國的國家安全、能源獨立和技術領先地位。
顯然,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如果放棄對銅供應鏈的控制,美國可能面臨在銅這樣的關鍵礦物上依賴地緣政治對手的風險。特朗普政府意欲通過加征關稅,重建美國銅工業(yè),降低對進口的依賴,確保銅供應鏈安全,防止陷入更大的被動。
盡管如此,美國一些貿易保護主義者仍認為,加征關稅固然重要,但單靠關稅并不能解決問題,還要注意避免由此帶來的意外后果。為此,繁榮美國聯(lián)盟資深經濟學家米希爾·托塞卡( Mihir Torsekar)建議:
一是對陰極銅免征關稅,以確保美國制造商仍能獲得競爭所需的原料;二是加征“復合關稅”,除50%的關稅之外,再征收0.40美元/磅(或880美元/公噸)的額外關稅,從而筑牢底價,關閉COMEX-LME套利視窗,堵上近幾個月出現(xiàn)的價格漏洞;三是向中國學習,投資國內銅冶煉能力,并禁止廢銅出口,保護關鍵原材料;四是改革新礦開采平均耗時29年的審批流程。
不過,雖然美國上半年積累的銅庫存能夠暫緩關稅帶來的市場沖擊,但總有耗盡之時。而美國不僅銅的精煉加工能力有限,采礦能力同樣嚴重不足,無論是開采新銅礦,還是擴大產量,可能需要數(shù)年,甚至更長時間。
由于銅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yè),很難找到合適的替代品,許多人擔心加征關稅終將推高通脹,增加包括汽車、電子、建筑等行業(yè)的生產成本,削弱美國制造業(yè)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殃及美國消費者。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學教授莫里斯·奧布斯特菲爾德(Maurice Obstfeld)在接受CNN采訪時則指,“所有這些關稅都提高了成本,從而損害了下游制造業(yè)?!薄皩γ绹鴣碚f,這似乎是一種相當無意義的自殘行為?!?/p>
毫無疑問,特朗普政府在重建銅工業(yè)增強供應鏈韌性長遠規(guī)劃與加征關稅增加生產成本帶來的短期痛苦之間將面臨嚴峻考驗。過去幾個月,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展示了相當大的靈活性,收回成命的情況并不鮮見,料不至于“不撞南墻不回頭”。當然,特朗普加征高額銅關稅或加速全球銅供應鏈重構,直接或間接沖擊中國銅材出口, 對此必須未雨綢繆,趨利避害。
來源:香港經濟導報
作者:張介嶺 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