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第二屆南華“松茸杯”定向賽在“中國野生菌王國”楚雄州南華縣熱力開跑,參賽者奔赴山林,開啟一場集尋菌、徒步、親子、休閑于一體的體旅狂歡,用腳步書寫菌鄉(xiāng)新故事。
晨起進山,奔赴山野之約
清晨9點,山林間流淌著云南夏日獨有的清涼。微風拂過松針,卷著草木與泥土混合的清新氣息,沁得人肺腑舒暢。檢錄處早已排起長隊,大家領完印著菌菇圖案的參賽服和號碼牌,圍在主辦方身邊認真聽著熱身建議——“剛開始別往快爬,慢慢往上走,保存體力才能找好菌!那些太危險的地方千萬別去,路邊有些懸崖沒有欄桿,這可不是公園景點,大人一定要看好自己小孩!”
話音剛落,大家已按捺不住親自撿拾野生菌的興奮,三三兩兩穩(wěn)步向山上進發(fā)。家庭小隊是主力軍,二胎家庭全員上陣,爸媽一手牽大寶、一手抱二寶,腳步穩(wěn)穩(wěn)往山上爬;小情侶把尋菌當浪漫約會,手牽手穿梭在樹影間。
人群中,一位白發(fā)老人格外惹眼:他膚色黝黑,身形矯健,爬起山來比不少年輕人還快。他手里提著主辦方發(fā)的小籮筐,已經(jīng)裝得滿滿當當,連放裝備的大袋子也被塞得鼓鼓囊囊。
山林尋菌,笑鬧里悟“珍稀”
進山后,尋菌與徒步交織出奇妙體驗。有人蹲在松樹底下,手指輕輕扒開厚厚的落葉,像在和山林玩“菌子捉迷藏”;有人干脆放棄撿菌,找個好地方打開零食袋大快朵頤。一小時后,有人滿臉沮喪,有人喜笑顏開,老年人果然是撿菌高手,開始路邊擺拍戰(zhàn)利品,惹得其他參賽者十分羨慕。
開屏新聞記者過去打開老人的袋子一看,里面多是奶漿菌、雞油菌,還有些同色系的常見雜菌,一問得知這些在市場上也就10元一斤。老人對著圍上來的年輕人科普道:“常見的菌價值不高,你費勁在山上撿半天,拿到市場上不會超過30元的;可那些賣上百元一斤的菌,你根本撿不著,這才是山珍的價值,物以稀為貴嘛?!贝蠹覝惤殧?shù),袋子里有約一公斤的奶漿菌、一朵青頭菌和一朵牛肝菌,下山時牛肝菌的菌帽還被弄斷了,“這樣的賣相,在市場上根本賣不了好價錢?!?/p>
與此同時,不少家庭帶著孩子來參加此次活動。一位家長表示:“主要想讓孩子體驗大自然,不然放暑假就知道玩手機、打游戲,出來鍛煉鍛煉也好?!?/p>
上午10點半,上山的隊伍陸續(xù)往回走。有收獲的揣著菌子,沒收獲的也沒空著手——有人撿了一筐小松果,權當沒白來。
賽事添彩,體驗全面升級
下山處的歡迎儀式熱鬧非凡。每個參賽隊員都領到了參與獎獎牌——用樂高玩具拼成的蘑菇造型,能自由組合成喜歡的樣式。剛才還為沒撿到菌灰心的小朋友,立刻玩起拼圖,笑容又回到臉上。
此時氣溫漸漸回升,主辦方給每個人遞上一支雪糕,清涼瞬間驅散了疲憊。
與此同時,大眾組、親子組打通了年齡壁壘,5歲娃跟著奶奶慢慢走,65歲大爺舉著手機拍風景,外地選手超六成,真正實現(xiàn)“跟著賽事去旅行”。完賽選手還能逛秋葉田研學營地、嘗萬人野菌火鍋,德茂莊園的溫泉和非遺阿蘇嗻舞蹈更讓人不舍離開。青年演員劉熙墨的直播吸引超百萬人圍觀,把南華的菌香與歡笑傳到了全國各地。
體旅賦能,激活鄉(xiāng)村新篇
賽事帶來的熱度實實在在:直接經(jīng)濟貢獻127.8萬元,拉動消費925萬元,德茂莊園周邊民宿天天滿房,農(nóng)家院里的菌子宴飄著香,土蜂蜜、菌子醬等特產(chǎn)成了“搶手貨”,“跟著賽事來吃菌”成了云南暑期的新風尚。南華縣借著這場賽事,把“吃住行游購娛”串成了鏈,讓參賽者從“過路客”變成了“回頭客”,真正實現(xiàn)“一人參賽,全家旅游”。
本次賽事由楚雄州教育體育局指導,南華縣人民政府主辦,連續(xù)兩屆“松茸杯”的成功,不僅打出了體旅融合的“南華樣板”,更讓菌鄉(xiāng)的活力在山野間生生不息。
未來,南華縣將繼續(xù)深耕“生態(tài)+體育+旅游”模式,讓更多活動走進商圈、景區(qū),用一場場賽事帶火一座城,在守護綠水青山的同時,讓鄉(xiāng)村振興的腳步更穩(wěn)、更實。
開屏新聞記者 江洋 攝影報道
一審 孫琴霞
責任編輯 何丹
責任校對 劉自學
主編 嚴云
終審 編委 劉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