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國多地進入雷雨多發(fā)季節(jié),雷暴天氣頻發(fā),許多人在遇到雷雨時,第一反應是跑到大樹下躲避,殊不知這種行為極其危險。
雷電傾向于擊中較高的物體,而樹木往往是空曠環(huán)境中最高的目標。
當雷電擊中樹木時,電流會沿著樹干傳導到地面,并向四周擴散,站在樹下的人很容易遭受電擊,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雷暴天氣千萬不要在樹下、涼亭、廣告牌等孤立的高聳物體下避雨。
雷雨天真正安全的地方,其實是裝有避雷針的建筑物內、車窗關閉的密閉金屬車廂汽車內,如無更好的選擇,也可以尋找低洼處蹲下避險,降低被雷擊中的概率。
就在8月5日,比亞迪宋PLUS EV電車就經歷了一場“天雷渡劫”。
據媒體報道,當天下午在廣西北海鐵山港服務區(qū)內,一輛緩慢行駛的比亞迪宋PLUS EV就在雷暴天氣中連續(xù)三次遭遇閃電直擊,強電流在車頂形成明顯放電現象。
事后車內女性駕駛員在網上分享了自己的遭遇,她表示當時一點感覺都沒有,也不會麻。
雷電電壓可達上億伏特,能輕易擊穿樹木、建筑,但為什么汽車被雷劈中,車內的人卻安然無恙呢?
其實汽車被雷電擊中后人沒事是正?,F象,這得歸功于一個神奇的物理結構,就是“法拉第籠”。
當雷電擊中汽車時,電流會沿著金屬車身流動,而不會進入車內,因為金屬是良導體,電流會選擇電阻最小的路徑導入地面,也就是車身外殼。
在靜電平衡狀態(tài)下,汽車內部電場強度為零,電荷只分布在表面,所以即使車外有百萬伏特的高壓,車內仍然是安全的“零電場”區(qū)域。
不過要保證車內人員安全,還得注意車窗、車門必須關閉,確保籠體完整,人也不要因為害怕而著急下車,此時要做的就是關緊車窗,待在車內,等雷雨過后再下車檢查。
這就是為什么在雷暴天氣時,密閉的金屬車廂會是真正安全地方的原因,下次再看到汽車被雷擊的新聞時,都知道為什么人沒事了吧!
其實這次汽車遭雷擊,車上人員安全并不是重點,畢竟有“法拉第籠”的保護,可以防止車內人員遭雷擊。
重點是遭受三次雷擊的比亞迪宋PLUS EV,電池、電控、電機三大件居然沒有短路跡象,也沒有壞,不得不說雷電驗證比亞迪安全實力,確實有點技術實力。
事后比亞迪售后人員已經對車輛進行了檢測,發(fā)現該車三大件、外觀結構、全車玻璃、輪胎及內飾均完好,僅車頂遺留兩處雷擊點。
要知道電動車不同于燃油車,電動車除了有金屬機身以外,還有高壓電池、電控系統(tǒng)、電機等精密部件,一旦雷電的高壓電竄入電路,就會發(fā)生風險。
雷擊后可能導致電池短路引發(fā)起火風險,也可能導致電控系統(tǒng)損壞造成車輛癱瘓,然而比亞迪的車不僅扛住了雷擊,還啥問題都沒有,這說明它的安全防護體系確實厲害。
這次事件證明,比亞迪電動車的安全設計并非噱頭,而是實打實的安全,貫徹了“安全是電動車最大的豪華”這個理念,下次遇到雷暴天氣,開比亞迪的車主或許可以更淡定一些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