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美國加征高額關稅的印度,開始和菲律賓在南海開展聯(lián)合巡邏,我們該如何看待這件事?
8月4日,據(jù)法媒報道,菲律賓軍方當天表示,印度與菲律賓海軍艦艇首次在所謂“具有爭議”的南海海域開展聯(lián)合巡邏,印度出動了3艘艦艇。
此前有報道稱:應印度總理莫迪邀請,菲律賓總統(tǒng)馬科斯于8月4日至8日對印度進行國事訪問。關于這件事,有兩個點比較值得關注。
第一,印度對菲律賓的軍事支持力度在不斷增加。
比如此前,印度就向菲律賓出售了“布拉莫斯”導彈。
第二,在菲律賓的惡意攪動下,插手南海的黑手似乎變得越來越多,比如此前的美國,后來的日本,如今的印度,以及其他一些西方國家。而這些國家的立場,顯然更傾向于“慫恿”菲律賓對抗中國。
那么,我們又該如何應對這些域外黑手對南海局勢的干涉呢?
首先,印度跟菲律賓進行合作,在南海開展所謂的聯(lián)合巡邏,其真正的目的就是通過制造地緣摩擦來惡心中國。
簡單講,由于中國在印度洋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包括在斯里蘭卡、巴基斯坦等國的港口進行投資建設,以及常態(tài)化部署的護航編隊,這實際上就讓一直將南亞視為自家“后花園”的印度非常不滿。
因此,他們試圖通過"東進戰(zhàn)略",在南海開辟對華牽制的新戰(zhàn)線。
這恰好與菲律賓試圖拉攏更多域外勢力,攪動南海局勢的想法不謀而合。
當然,這只是印度單方面的想法。至于說到具體效果,那就不是印度單方面能說了算的。
因為印度跟菲律賓的勾結,在中國面前,完全就是關公面前耍大刀。
說白了,在絕對的力量面前,菲印這次舉行的巡邏行動,就是一場小丑的作秀,不可能給印度贏得什么實質性的戰(zhàn)略籌碼。
打個不太恰當?shù)谋扔鳎绹汕埠侥高M入南海,我們可以將其視為惡人登門,需要手持大棒進行驅趕,但印度派幾艘艦艇過來,充其量就是“老人家過馬路”,我們反而要小心印度碰瓷。
其次,菲律賓主動巴結印度,恰恰暴露出其外交戰(zhàn)略已經陷入進退失據(jù)的困境,猶如一只無頭蒼蠅,到處亂飛,四處碰壁;又像是一個急癥病人,病急亂投醫(yī)。
這種混亂、幼稚的“遠交近攻”策略,充分暴露出菲律賓在南海問題上孤立無援的窘境,尤其是深陷關稅戰(zhàn)泥潭的特朗普政府,目前根本沒有多余精力去管菲律賓這些雜事。
因此,極度缺乏安全感的菲律賓,想著多抱幾條“大腿”,以此獲得更多的心理安慰。
但問題是,這種方式有用嗎?很顯然,并沒有任何作用。
有一點需要強調的是,中國維護自身南海主權的立場,不會因為菲律賓拉攏多少域外勢力給他們撐腰,而發(fā)生任何變化。
事實上,一些域外勢力跑到南海來攪局,并不是真的想要幫助菲律賓,只不過是將菲方當成是對抗中國的馬前卒罷了。同時,順便刷刷存在感,借機在國際上露露臉。
當然,一旦南海真發(fā)生了直接軍事對抗,他們肯定會第一時間拋棄菲律賓。2016年,“中美南海對峙”已經證明了這一點。當時的美軍,來勢不可謂不洶。
然而,解放軍一亮劍,美軍航母逃跑也不可謂不快。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印度在南海的表現(xiàn),再一次表明,雖然他們最近因為關稅問題跟美國正在鬧矛盾,但“騎墻”外交的根本性思維并沒有發(fā)生任何變化。
直白點說就是依仗美國,同時也不得罪俄羅斯。
因此,我們不能因為美印關系生出了一點波折,就想著如何拉攏印度,一是沒有多大必要,二是也沒有太大效果。
中國有一句俗話,來而不往非禮也;還有一句是寇可往我亦可往。
印度來南海攪局,我們也可以多去印度洋轉轉。
事實上,印度的“死穴”有不少,有國內的,也有周邊的,其中,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就算一個。
很顯然,加快推進“中巴孟區(qū)域合作”進程,重構南亞區(qū)域合作架構,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