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8月的南海,一場別開生面的“海上大戲”正在上演。菲律賓總統馬科斯拉著遠在南亞的印度,在黃巖島附近搞了一場聲勢浩大卻虎頭蛇尾的聯合巡航,結果中國10萬艘漁船在海事部門護航下浩浩蕩蕩開進南海,直接把菲印的“作秀”襯得像過家家。
馬科斯本想靠拉幫結派在南海刷存在感,沒想到一腳踢到了鐵板,不僅自己國內民怨沸騰,還把印度拖進了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
8月5日,中國東海至南海的傳統開漁節(jié),上演了全球最大規(guī)模的漁業(yè)行動。超過10萬艘漁船在海事部門58艘巡邏艇、21架無人機和430余名執(zhí)法人員的護航下,分批次駛向南海作業(yè)區(qū)。
馬科斯政府可能沒算到,中國會用這種方式破局。漁船背后是千年漁業(yè)傳統的主權法理,是實際管控的民間基礎,更是國家保護民生的決心。
馬科斯沉迷于“南海冒險”。先拉美國、日本,再拽澳大利亞、法國,最后連印度都被拖下水。2025年8月,菲印在黃巖島搞聯合巡航,馬科斯還在新德里高調宣稱要維護非法的“南海仲裁裁決”??上н@場“表演”漏洞百出:印度軍艦全程與中國海軍保持10公里以上距離,巡航結束后急忙澄清“不針對任何國家”,生怕被卷入沖突。
菲律賓的算盤很簡單:用“國際化”掩蓋自身軍力短板。其海軍主力不到50艘,大多是美國淘汰的二手巡邏艦,面對中國海警船和驅逐艦,毫無勝算。但馬科斯誤判了兩點:一是低估中國反制決心;二是高估美國支持——特朗普突然宣布對菲加征關稅,直接打了馬科斯的臉。
代價很快顯現。菲律賓2025年上半年對華農產品出口暴跌,20萬農民陷入困境,馬科斯支持率跌至39%,民眾認為親美政策損害國家利益。東盟國家如新加坡也公開批評菲方“制造地區(qū)緊張”。這場豪賭,馬科斯輸得徹底。
印度參與這場鬧劇,本質是場戰(zhàn)略投機。莫迪政府想通過“東進政策”染指南海,順便向菲律賓推銷軍火——2024年菲方剛花3.75億美元買了印度“布拉莫斯”導彈。但現實很骨感:印度海軍唯一的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連艦載機都沒配齊,另一艘“超日王”號瀕臨退役,在南海根本形不成持續(xù)存在。
分析人士指出,印度被菲律賓“坑”得不輕:戰(zhàn)略上,挑釁中國卻反被震懾;經濟上,菲方因國內危機已無力追加軍購;國際形象上,淪為一場失敗表演的配角。而在國內,菲律賓民眾對于馬科斯徹底失望,馬科斯的支持率一跌再跌,杜特爾特家族的支持率卻不斷上升,即便如此,馬科斯依舊不死心!
更深層的是規(guī)則之爭。中國通過“執(zhí)法優(yōu)先+民事存在”的組合,定義了南海何為“正常狀態(tài)”——有序漁業(yè)活動受國家保護,而菲印的軍事作秀才是“異常挑釁”。這種“灰色地帶”戰(zhàn)術既避免直接軍事沖突,又讓挑釁者付出切實代價。
馬科斯或許還沒明白:南海不是政治賭場,而中國的耐心也絕非軟弱。10萬漁船壓陣、海空力量托底的現實,已經給所有域外玩家劃出紅線——這里的規(guī)矩,必須尊重歷史、法理和實力構成的三角框架。菲律賓的困境和印度的尷尬,恰恰是誤判這一點的代價。對中國而言,這場博弈只是再次證明:在南海,唯有扎根民生的持久存在,才是真正不可撼動的“定海神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