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軍入侵庫爾斯克州一周年之際,朝鮮大手一揮,派10萬人援俄。
日前,庫爾斯克州州長欣施泰因接受采訪時透露,朝鮮將派10萬掃雷專家和1000名軍事建筑師,幫俄羅斯重建家園。10萬人不是一個小數(shù)字,若欣施泰因所言不虛,這意味著朝鮮幫俄軍收復(fù)庫爾斯克后,援俄力度繼續(xù)加大,俄朝同盟更進一步。但既然是戰(zhàn)后重建,為什么俄羅斯不找“基建狂魔”中國呢?難道一杯羹也不給分?
庫爾斯克州州長欣施泰因接受采訪
首先,庫爾斯克重建確實是個大問題。打了將近9個月,這里面目全非,雖然現(xiàn)下烏軍已被擊退,但仍然面臨烏軍的突襲,25萬離鄉(xiāng)難民中,只有70%返回家鄉(xiāng)。還有烏軍撤退時遺留大量未爆地雷,這才是重建前提。
但目前在俄羅斯國內(nèi),軍隊和工業(yè)都缺人,尤其是青壯年勞動力,分給后方的掃雷、基建重建人數(shù)就不夠,即便高薪也難招來人。而朝鮮的10萬人力能填補這個缺口,俄方就能騰出精力來應(yīng)對烏軍。
之所以沒讓中方參與重建,主要原因有幾點。其一,雖然中俄關(guān)系友好,但眾所周知,對俄烏沖突中我們一直持中立立場。而庫爾斯克作為前線戰(zhàn)區(qū),無論重建還是掃雷、修建工事,這些都帶有明確的軍事屬性。中方介入并不理智,身為盟友的朝鮮可能更合適。
朝軍入俄
其二,庫爾斯克州是朝鮮打下來的。朝軍對當(dāng)?shù)丨h(huán)境、重建修復(fù)重點難點熟悉,早已和俄軍磨合成熟,可省去中間許多麻煩。而且俄軍需要的是能夠快速部署、低成本的勞動力,這一點朝鮮再符合不過。
其三,俄羅斯將這份合同交給朝鮮,也是出于戰(zhàn)略考量。畢竟俄朝是軍事同盟關(guān)系,而且金正恩之前也放話說,朝鮮無條件支持俄羅斯在烏克蘭問題上的所有措施,理所應(yīng)當(dāng)出一份力。
這幾年來,俄朝基本形成一個模式,朝鮮援助武器彈藥,派遣士兵、工兵赴俄,俄方回饋衛(wèi)星導(dǎo)航、潛艇、導(dǎo)彈等軍事技術(shù),還有糧食、石油這些硬通貨,但中國并沒有這種需求。而且,就算中方有心,恐怕俄羅斯也心有戒備。
我們都知道,俄烏沖突爆發(fā)后,普京果斷“向東看”,對華貿(mào)易依存度已上升40%以上,并逐步在遠東和中方加大合作,還在中亞稍微松了手,拖了多年的中吉烏鐵路才能順利開工。但庫爾斯克屬于核心區(qū)域,俄羅斯更傾向于選擇朝鮮,畢竟和中國比起來,朝鮮更“可控”。
俄軍是否要總攻?
但是,是否真如庫爾斯克州長說的,朝鮮派了10萬排雷兵呢,這個數(shù)字恐怕水分很大。因為掃雷是專業(yè)技術(shù)活,朝鮮全國可能都沒有10萬,實際比例很可能接近紹伊古此前透露的“6000工兵+5萬勞工”模式。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頻頻傳出俄軍要發(fā)起總攻的消息,而且信號很明顯。據(jù)美媒報道,8月初,普京曾公開宣布必須“完全收復(fù)”烏東四州。而德國媒體則稱,俄軍總參已制定了一份精確時間表,2025年8月至10月為關(guān)鍵窗口期,目標(biāo)是在年底前徹底控制四州全境。
除此之外,烏克蘭軍方人士透露,俄軍在東線集結(jié)16萬精銳主力,再加上3萬朝鮮士兵(之前韓國情報說的),目的是不惜任何代價,奪取烏軍在頓巴斯戰(zhàn)線的三大軍事要塞,徹底瓦解烏東防御鏈。
“雙普”要會面
而8月6日美國特使威特科夫抵達莫斯科,事后傳出普京將在未來幾天和特朗普會面。表面上看普京服軟,實則底線不改,拖延談判加速地面行動。
基于這些情況,俄軍發(fā)起總攻是完全可能的,而且正在步步推進。這10萬朝鮮人入俄,他們是否會被派駐烏克蘭戰(zhàn)場,不得而知,但最起碼將俄軍解放出來,讓普京沒有后顧之憂,為其終極一戰(zhàn)掃清了障礙。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