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得好: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不管是在啥時候,旅游業(yè)都可以有效地提高當(dāng)?shù)氐氖杖,促進當(dāng)?shù)亟?jīng)濟的發(fā)展,也會打響當(dāng)?shù)氐闹?伴隨著源源不絕的游客前來,還能擁有不少的收益。
但人們喜歡旅游都是為了調(diào)整自己的心情,在旅游過程中消費,也多是想讓自己玩得盡興,給自己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
如果這段旅游的回憶并不美好,又或者在旅行的過程當(dāng)中被人冒犯,游客們還會愿意在這趟行程中消費,或者再次到那里進行旅游嗎?
英國也開始貼出“中文標(biāo)語”?
中國的出境游這幾年是越來越火了,世界各地都能看到中國游客的身影,不僅走得遠(yuǎn),還舍得花錢,讓不少國家的旅游業(yè)刮目相看。
英國作為老牌旅游勝地,有大英博物館、白金漢宮這些當(dāng)?shù)靥厣包c,為了多吸引點中國游客,還搞過簡化簽證、增加中文服務(wù)之類的措施。
但最近幾年英國的一些公共場所里,開始多了不少專門用中文寫的標(biāo)語,這一點跟幾年前的德國挺像。
那時候,在德國柏林博物館島,“請勿觸摸展品”的中文版本比德文還大一圈。
慕尼黑一條商業(yè)街的“禁止吸煙”牌子,也是中文版本擺在最顯眼的地方。
現(xiàn)在在英國也能見到類似的場景。
倫敦塔橋附近的一家商場,入口就貼著一行醒目的中文:“店內(nèi)禁止長時間逗留”。
幾個中國游客走到門口一看,原本輕松的步子明顯慢了下來,還有人忍不住小聲問同伴:“這是專門給咱看的吧?”
從商家和管理方的角度,他們覺得自己有理由這樣做。
有英國商場經(jīng)理說,之前遇到過不少中國游客因為不清楚規(guī)則而產(chǎn)生誤會:在標(biāo)明固定價格的區(qū)域硬要講價,或者在不允許休息的地方坐很久。
他們覺得,用中文提醒能更直接、減少溝通麻煩。
可問題是,這種“只針對某個群體”的標(biāo)語,很容易讓人覺得被特別對待了,尤其是當(dāng)這種語言只出現(xiàn)在警告牌上時,那種微妙的不舒服感就來了。
中國游客表示不能接受
對于這些專門用中文寫的標(biāo)語,大多數(shù)中國游客的反應(yīng)都很直接:接受不了。
一位常年在國外拍照旅行的攝影師就說過,他在英國某個景點看到過“請勿大聲喧嘩”的中文提示,可離得不遠(yuǎn),那幾個吵吵鬧鬧的外國游客卻沒人管。
這樣的反差,讓他覺得這不是在“友好提醒”,更像是在給中國游客貼標(biāo)簽。
在旅游論壇上,這類話題一點也不少。有人分享過經(jīng)歷:在英國一家餐廳,他看到餐區(qū)立著“請按需取餐,杜絕浪費”的中文標(biāo)牌,可其他國家的游客即使拿了很多沒吃完,也沒人多說一句。
這種差別對待,讓不少中國游客覺得既不公平,也很委屈,本來是抱著尊重當(dāng)?shù)匚幕男那閬砺眯,結(jié)果卻被單獨拎出來提醒。
更關(guān)鍵的是,這種被“針對”的感覺,已經(jīng)開始影響大家的旅行選擇。
不少人在留言里直言,“不想去一個讓自己覺得被歧視的地方”。
旅游本來是不同文化之間的友好交流,可一旦被摻進了偏見,游客的熱情自然會冷下來。
偏見、誤解與文化差異
不得不承認(rèn),個別中國游客在國外確實有不太文明的舉動,比如亂扔垃圾、公共場所說話聲音大等等。
但這種事并不是中國游客獨有的現(xiàn)象,可偏偏有些外媒和當(dāng)?shù)厝颂貏e愛盯著看,甚至把它當(dāng)成整個群體的標(biāo)簽。
德國一家旅行社就曾說過,他們之所以貼中文警示,是因為“老聽到當(dāng)?shù)厝吮г怪袊慰汀保瑓s沒想到這樣一刀切,反而傷害了大多數(shù)守規(guī)矩的游客。
第二個原因是文化差異造成的誤會。
在國內(nèi),買東西砍價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但在英國大部分商場,價格都是固定的。
“謝絕講價”的提示本來只是告知規(guī)則,可一旦只用中文寫,就容易讓人誤會是在針對中國人。
中國人習(xí)慣熱鬧,聊天時音量可能稍高,而在英國這種崇尚安靜秩序的環(huán)境里,就容易被看成是“吵鬧”。
如果缺少跨文化的解釋,單純用標(biāo)語去限制,只會讓誤會更深。
很多國家的旅游管理方,更傾向于用“警告”而不是“引導(dǎo)”去規(guī)范游客行為。
他們很少提前告訴中國游客當(dāng)?shù)氐奈幕土?xí)慣,卻在出問題后直接掛上帶有警示意味的中文標(biāo)牌,把界限劃得很清楚。
這種做法看似省事,但既生硬,又不容易真正解決問題。
結(jié)語:
旅行的意義,不只是走過山海,更在于遇見不同的人、感受不同的文化。
中文標(biāo)語本身沒錯,關(guān)鍵是看它傳遞的,是尊重和平等,還是帶著偏見的提醒。
真正理想的狀態(tài),是在異國街頭,中文、英文、法文等各種語言的提示牌并排出現(xiàn),不同膚色的游客在同一套規(guī)則下互相理解、彼此尊重。
可能有一天,中國游客在國外看到的中文,不再是冷冰冰的“禁止”“請勿”,而是熱情的“歡迎來到倫敦”“祝您玩得開心”。
參考信源:
抖音——池田聖
澎湃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