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多家印度媒體8月11日報道,巴基斯坦陸軍元帥穆尼爾在時隔兩個月后再次訪美,期間與美國政軍高層會晤、出席美軍司令就職儀式,并在佛羅里達州一場巴基斯坦裔富商舉辦的晚宴上,向印度拋出一記“重磅炸彈”——他公開警告,若巴基斯坦面臨毀滅,將“帶走半個世界”。這一核威脅言論,瞬間將印巴這對老對手的緊張關系推向輿論風口浪尖。
穆尼爾的警告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印巴近期一系列軍事對峙的延續(xù)。就在數(shù)月前,印巴邊境爆發(fā)沖突,印度空軍參謀長阿馬爾-辛格上將宣稱“朱砂”行動取得“重大戰(zhàn)果”,聲稱擊落5架巴基斯坦戰(zhàn)機,包括1架預警機,并吹噓俄制S-400防空系統(tǒng)“改變游戲規(guī)則”。然而,這一說法遭多方質疑:美國媒體指出,俄制S-400在俄烏沖突中表現(xiàn)不佳,印度軍方也未提供任何影像證據(jù);反觀巴基斯坦,不僅宣稱擊落6架印度戰(zhàn)機,還拿出大量視覺證據(jù),甚至獲美法軍方證實。這種“自說自話”的戰(zhàn)果宣傳,暴露出印巴在軍事宣傳戰(zhàn)中的激烈交鋒,也折射出雙方對邊境局勢的敏感與焦慮。
在此背景下,穆尼爾選擇在美國訪期間發(fā)出核警告,顯然經過精心算計。美國作為印巴兩國的共同盟友,既是印度軍購的主要來源國,也是巴基斯坦長期的安全伙伴。穆尼爾通過美籍巴基斯坦精英群體傳遞信號,既向印度施壓,也向美方“喊話”:若印度繼續(xù)挑釁,巴基斯坦可能被迫動用核武器,屆時美國也將被卷入災難。這種“一箭雙雕”的策略,既展現(xiàn)了巴基斯坦的強硬態(tài)度,也試圖借助美國影響力約束印度行動。
從“水資源戰(zhàn)爭”到“卡車撞轎車”:穆尼爾的警告為何如此尖銳?
穆尼爾的警告并非僅停留在核層面,他還將矛頭指向印度撕毀《印度河用水條約》的舉動,稱此舉將使2.5億巴基斯坦人面臨缺水饑餓風險,并揚言巴基斯坦“不缺導彈”,有能力摧毀印度任何水壩——“我們會等待印度造好大壩,然后發(fā)射10枚導彈將其摧毀”。這一威脅直擊印度軟肋:印度河是巴基斯坦農業(yè)和民生的命脈,印度若通過控制水源施壓,無異于對巴基斯坦發(fā)動“經濟核打擊”。穆尼爾的回應,則是以軍事手段反制經濟威脅,將水資源爭端升級為全面對抗風險。
更耐人尋味的是穆尼爾的“粗略比喻”:他將印度比作“高速上的法拉利”,巴基斯坦則是“裝滿碎石的大卡車”,“如果卡車撞上轎車,誰會是輸家?”這一比喻暗含兩層含義:其一,巴基斯坦雖綜合國力弱于印度,但擁有核武器這一“戰(zhàn)略碎石”,一旦沖突失控,印度即便贏得常規(guī)戰(zhàn)爭,也可能遭受不可承受的核報復;其二,巴基斯坦已做好“魚死網破”的準備,印度若誤判形勢,將付出慘痛代價。這種“光腳不怕穿鞋的”的邏輯,本質上是巴基斯坦在實力劣勢下的戰(zhàn)略威懾——通過強化“同歸于盡”的決心,迫使印度在行動前三思。
值得注意的是,穆尼爾的警告并非首次。近年來,印巴在克什米爾地區(qū)多次爆發(fā)炮戰(zhàn),雙方均曾威脅動用戰(zhàn)術核武器。然而,此次穆尼爾在美國境內公開核威脅,仍屬罕見。這一舉動背后,是巴基斯坦對印度戰(zhàn)略意圖的深度擔憂:印度近年來加速推進“冷啟動”軍事理論,試圖在短時間內對巴基斯坦發(fā)動多方向突襲;同時,印度不斷擴充核武庫,研發(fā)可攜帶核彈頭的短程導彈,降低核門檻。這些動作讓巴基斯坦感到,印度可能正在為“有限核戰(zhàn)爭”做準備。穆尼爾的警告,正是對這種危險趨勢的提前預警。
對于此事件,你有什么想說的?歡迎大家點贊評論加關注。
注:文中插圖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lián)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