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60年5月,毛主席在河南鄭州接見前來訪問的外國友人后,安排了同行的熊向暉撰寫通訊稿。
毛主席的意思,是稿件篇幅可以短小精悍,只要把第三世界國家友人以及毛主席所談到的思想要點寫上就可以。
這項任務(wù)不難,就是時間上略微有些緊張。
圖|1960年11月8日,毛澤東在北京接見外國新聞工作者
熊向暉接到任務(wù)后,先是快速打草稿,逐字逐句反復修改了幾遍,然后拿給劉寧一跟楊尚昆幫忙再修改了一遍,最后才遞到毛主席的辦公桌上。
然而,當毛主席打開那篇稿子后,眉頭卻是越看越緊皺,尤其是看到其中幾句話的時候,生氣得把熊向暉叫到辦公室,批評了一頓。
毛主席為何批評熊向暉?其中是何緣由呢?
一、副司長因稿件被批評
1960年,是建國后的第十一年,新中國從百廢待興的狀態(tài),慢慢步入正軌。與此同時,世界格局也在悄然的發(fā)生著變化。
美蘇持續(xù)冷戰(zhàn),中蘇的關(guān)系由一開始的友好,趨向惡化。位于歐洲以南的非洲,在這一年,實現(xiàn)了17個國家從殖民到獨立的過程。
全球各國之間大面積的戰(zhàn)火趨于穩(wěn)定,但戰(zhàn)后的貧窮、內(nèi)部的紛爭、大國相爭所帶來的影響,依然在持續(xù)的影響著各個國家,許多國家代表之間的走動日益頻繁。
5月勞動節(jié)前,60多個國家的外賓來到北京,歡慶五一勞動節(jié)。
后來,毛主席前往河南鄭州視察期間,又接見了來自非洲以及拉丁美洲等諸多國家的來訪人士。
毛主席對于外交工作一直十分重視。在外國友人來訪鄭州時,毛主席安排了多次參與外交工作的熊向暉,參與此次的接見記錄。
毛主席和基辛格
轉(zhuǎn)眼來到了會議這天。會議剛開場,毛主席先是真摯的表示了對遠方朋友的歡迎。
會議過程中,面對訪客對新中國建設(shè)的稱頌時,毛主席不以此為傲、而是抱以學習者的心態(tài),向在場的諸多外國友人提出積極建議、大膽批評的想法,讓各國訪客大為贊嘆。
對于自己國家建設(shè)中做得好的,毛主席不否定,同時也從“實事求是”的角度,來提醒大家切忌生搬硬套。
再好的經(jīng)驗,還是得結(jié)合著每個國家的國情來看,合適的才是最好的。
面對不足,毛主席也不避諱,甚至邀請各國友人介紹各自國家,共同討論,讓這次接待實現(xiàn)雙方都能有收獲。
在整個過程中,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熊向暉則是負責將整個過程中各國提到的重點,進行一一記錄。
在毛主席的分享以及鼓勵下,整個接見的過程十分愉快。
會議結(jié)束后,毛主席回到自己的辦公室。隨后就叫來了熊向暉,并給了他半個小時,讓他將剛剛會議要點快速整理好,發(fā)篇通稿。
熊向暉接到這項緊急工作時,心中已然有數(shù)。要寫哪些內(nèi)容,要怎么措辭,都已經(jīng)打好了腹稿。
可誰知,半小時過去,當熊向暉將自己打好的稿子交到主席辦公桌上時,主席卻是越看越不對,直接讓人叫來熊向暉,把他給批評了一頓。
二、專業(yè)實力夠硬的熊向暉
說起熊向暉,可不是個簡單人物。
相信不少人都聽說過中共特工“龍?zhí)度堋?/strong>。而熊向暉,就是“龍?zhí)度堋钡暮笕苤械囊粋€。
新中國成立以前,熊向暉曾在我黨的安排下,長年秘密隱蔽于敵方戰(zhàn)線。他以敏銳與果敢,直插敵軍腹地。
熊向暉秘密潛伏敵軍陣營期間,為我黨多次提供重要情報,為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付出諸多貢獻。
就連毛主席都曾說他“一個人能頂幾個師”,可見熊向暉在潛伏期間所作貢獻之大。
建國之后,熊向暉的身份從幕后轉(zhuǎn)為臺前,由時任外交部長的周總理舉薦,任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一職。
熊向暉從幕后轉(zhuǎn)到臺前,工作內(nèi)容的轉(zhuǎn)變不可謂不大。
外交部,這一個專門對接外國代表的部門,其重要性對于剛成立不久的新中國來說,亦是十分重要。
周總理看重熊向暉,也不僅僅是考慮到熊向暉昔日的貢獻。從熊向暉的經(jīng)歷中,可窺見一二。
周總理與唐明照(中)、熊向暉在首都機場
熊向暉出生于1919年,自小便十分聰慧,17歲憑借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了清華大學中文系。
在成為胡宗南的“心腹”后,先是被胡宗南送往當時的中央軍校學習,后來又赴美攻讀政治經(jīng)濟學碩士。
在胡宗南身邊“任職”多年,熊向暉幫胡宗南處理了不少的外交工作,是胡宗南的“得力助手”。
熊向暉在外交起草稿件方面的水平,胡宗南不止一次稱贊。
可以說,新中國成立后,熊向暉進入外交部,在專業(yè)方面是對上口了。
三、“幾字”之差
熊向暉在起稿方面是專業(yè)的,那為何還會被毛主席批評呢?
熊向暉在得知自己寫的通訊稿被卡在了毛主席辦公桌上時,心中也是十分不解。
寫通訊稿,他也不是第一次寫了,算得上是老手。可為何毛主席在流程上遲遲沒有“放行”呢?難道是出現(xiàn)了錯別字?
最終他懷著忐忑的心情敲響了毛主席辦公室的門。
辦公室里,毛主席緊皺著眉頭,看到熊向暉后,將一旁書桌上的通訊稿遞給了他。
熊向暉接過手去,看著被單獨圈出來了三個地方,眉間神色有嚴肅、也有不解。
前兩個地方,一個是將感謝這些朋友對中國人民的“稱贊”二字改為“友誼”,另一個則是在描述會取得反對帝國主義的最后勝利這句話時,強調(diào)語氣,加上“一定會”,表示我們對反帝國主義的必勝決心。
加上“一定會”、把“稱贊”改為“友誼”這兩處,熊向暉能夠理解毛主席要表達的涵義。
熊向暉夫婦
然而面對第三處,熊向暉就有些不懂了。
“中國人民在毛澤東主席的領(lǐng)導下取得的偉大成就”這句話,按照毛主席的意思,是要把“毛澤東主席的領(lǐng)導”八個字、以及“偉大”兩個字給去掉,把整句話給換成“中國人民在自己的工作中取得的成就”。
熊向暉不理解,新中國歷盡千辛萬苦才走到建國這一天,之后的十一年里的一步步建設(shè),毛主席在其中所作出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為何不能這么寫?
聽到熊向暉的疑問后,毛主席收起了以往的和藹,神情嚴肅的看著熊向暉。
在毛主席看來,中國人民能走到當下的階段,并不是因為有著毛主席的領(lǐng)導、或者說是任何一個干部的領(lǐng)導,而是靠的群眾團結(jié)一致、共同發(fā)力,才達到的結(jié)果。
再者,建國十一年間的發(fā)展,此期間所帶來的變化自然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但如果要將其說成“偉大”,就有些夸張了。
1960年我國煤炭工業(yè)的大發(fā)展,有力地保證了鋼鐵工業(yè)的繼續(xù)躍進
近些年,毛主席時常到各個地區(qū)進行視察。為的就是走近群眾,發(fā)現(xiàn)建設(shè)過程中的不足。
“毛澤東主席的領(lǐng)導”這幾個字,實在有些“干部化”,也有些“唯心主義”的思想了。
建國前,從共同抵抗侵略者、推翻三座大山,無論是哪一個,靠的都是人民群眾,而并非是某一個人。
新中國的基礎(chǔ),所取得的建設(shè),都來自于每一個人民群眾。
結(jié)語
熊向暉聽完毛主席的批評后,低下了頭。
哪怕多年后再回憶起毛主席的教育,他的心中依然感慨萬千。
熊向暉
這只是一篇通訊稿,在熊向暉過往的工作中也寫過無數(shù)次。
但毛主席的話,一直激勵著他,牢記國家是人民的國家,成就是人民的成就。
參考資料:
[1]熊向暉.毛主席對一篇新聞稿的修改[J].文史天地,1997,(02):30-32.
[2]熊蕾.跟毛主席學改文章[J].上海人大月刊,2007,(06)
:54-55.DOI:10.16702/j.cnki.cn31-1590/d.2007.06.005.
3.《環(huán)球人物》雜志:毛澤東高度評價熊向暉:“一人可頂幾個師” 2018-01-05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