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華網汽車
在全球審美日益趨同的背景下,一股源自東方的文化浪潮正悄然興起。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上美影)推出的《中國奇譚》系列首部獨立大電影《浪浪山小妖怪》,自8月2日上映以來,迅速成為暑期檔口碑與票房雙豐收的佳作。影片巧妙融合傳統(tǒng)水墨技法與現代敘事手法,以詼諧而動人的“小人物寓言”,不僅喚起大眾對“突破平凡、追尋自我”這一主題的深切共鳴,更讓“浪浪山”成為當代年輕人心中的精神家園。
小人物寓言,映照萬千奮斗者的精神圖譜
影片聚焦四只“平平無奇”的小妖——耿直的小豬妖、口吃的猩猩怪、話癆的黃鼠狼精和愛抱怨的蛤蟆精。他們身份卑微卻懷揣夢想,踏上“假扮唐僧師徒取經”的荒誕旅程,映射出當代人面對的內卷、壓力與自我懷疑。
在影片中,小豬妖的“出走”,詮釋了“人生是曠野”的勇氣;黃鼠狼精從喧鬧到沉默,關鍵時刻喊出“我覺得這樣不對”,展現出少年覺醒;猩猩怪克服社恐怒吼“我是齊天大圣”,是內向者逆襲的寫照;四妖結伴而行,堅持“先行動,再完美”,走出自己的路;面對鼠患,明知不敵仍挺身而出,彰顯出“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平凡英雄主義。
這部影片不煽情、不說教:小豬妖最終未修成神仙,卻因守護家鄉(xiāng)而被認可。一句“我在做一件有意義的事”,讓他成為真正的英雄。其實,人生在世,真正的成長是定義自我,真正的出息是問心無愧。正如主創(chuàng)所言:“我們未必能抵達靈山,但在奔赴的路上,希望每個人都能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敝灰膽殉嗾\,敢于突破,每個普通人,都是自己的英雄。
水墨入魂,東方美學的時代回響
這份打動人心的力量,不僅源于故事的共鳴,更植根于深厚的美學底蘊。《浪浪山小妖怪》延續(xù)了《大鬧天宮》《天書奇譚》《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來的動畫藝術血脈,以水墨為底色,用濃淡相宜的筆墨勾勒山川云霧,以留白寫意詮釋人物情緒,真正實現了“以形寫神”的東方美學境界。山川云霧間氣韻流動,人物動作中意境深遠——這不僅是視覺的享受,更是中華五千年審美基因的當代表達。
正如演員周冬雨所言:“小時候我們就在看水墨畫風的中式美學,這是最好的美學設計。”《浪浪山小妖怪》作為動畫電影的杰出代表,正是“中國原創(chuàng),世界熱愛”的生動體現。這種根植于本土文化的美學自覺,使作品超越了娛樂范疇,成為新時代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
而在這背后,是600人團隊歷時數年、打磨1800組鏡頭、繪制超2000張場景圖的匠心堅守。正是這份對原創(chuàng)與品質的執(zhí)著,讓國產二維動畫再次煥發(fā)光彩,也讓世界看到:中國故事,也有其不可替代的美學高度。
動畫新作引關注,跨界聯動顯深意
當一部作品兼具深刻的精神內核與獨特的原創(chuàng)美學價值,它的廣泛受關注便成為必然。近日,央視新聞為《浪浪山小妖怪》點贊背書,阿維塔也選擇與之深度合作——這一切的發(fā)生,絕非偶然。
阿維塔的支持,彰顯了對中式美學的高度認同,意在向世界展現東方之美。這不僅是對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尊重,更推動著中國汽車設計美學在全球范圍內“破圈”,讓東方美學的獨特魅力被更多人所看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