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光著腳在破廟屋頂補瓦,一個坐在辦公室簽商業(yè)合同。
同樣剃了光頭,一個修的是戒律,一個算的是利潤。
釋明心,1980年生在浙江永嘉縣,父母做小生意,家境普通。中專畢業(yè)后,他考進鎮(zhèn)政府,當了公務員,這在小地方是人人稱羨的“鐵飯碗”。
日子看著穩(wěn)妥,可他心里總覺得空,早出晚歸像是在完成一個沒盡頭的任務。
2006年,他偶然聽到佛曲《輪回》。那空靈的佛號和木魚聲,讓他覺得有人拍了拍肩膀,告訴他:走吧,你該換條路了。出家的念頭就這樣扎了根。
父母聽說后急得直掉眼淚,親戚朋友也來勸,說這不是正道。
三年里,他一邊往寺廟跑,一邊被家里人硬拽回來,僵到誰也不松口。
直到2009年,父母才勉強同意,但附帶條件:不能在老家出家,回家得穿便裝,別讓鄉(xiāng)親知道。
同年,他剃度成為釋明心,考進中國佛學院。在北京的四年,他一門心思鉆佛經(jīng),學戒律、學佛理,不摻雜別的念頭。
畢業(yè)后,他沒有選擇去香火旺的大廟,而是回到了老家的普安寺。那是一座破廟,荒草比人高,屋頂漏雨,佛像落灰。
釋明心和幾位同學卷起袖子,從清理雜草到補屋頂,全自己來。夏天熱得像蒸籠,冬天冷得直打哆嗦,他就這么一年一年撐下來。
幾年后,廟修好了,香火也旺起來。釋明心還用短視頻講佛法,不用生硬的經(jīng)文,而是用大家聽得懂的話,解釋生活里的煩惱和因果。年輕人覺得有意思,信眾越來越多。
誘惑也沒少遇到。一次,一位女富豪開著四百萬的法拉利來找他“表白”,場面一度失控。
他沒猶豫,直接報警維持秩序。這事傳開后,大家都說他有定力,不會被糖衣炮彈迷了眼。
另一邊的釋永信,走的是另一條路。1965年生在安徽潁上縣,16歲進少林寺,那時寺里還沒這么商業(yè)化。
1999年,他成了少林寺第30代方丈,剛上任時確實干了不少實事:保護少林功夫,搞文化交流,讓少林寺名聲更響。
可后來,關于他的爭議越來越多。有人爆料他挪用寺院資金,與多名女性關系不清不楚,還有私生子的傳聞。
與此同時,他注冊了700多個商標,成立公司,涉足房地產(chǎn)、旅游等多個領域,把少林寺變成了年收入幾十億的商業(yè)帝國。
釋永信自己說月薪只有700元,可出門是金絲袈裟,開豪車,住豪宅。這種反差,讓不少信眾心涼。最終,中國佛教協(xié)會注銷了他的戒牒,相當于宣布他不再是合格和尚。
反觀釋明心,日子過得不寬裕,但廟香火旺,口碑好。他很少離開普安寺,修廟、種花、收弟子,把一座荒廟做成了年輕人愿意走進來的地方。
兩個人的路,早就背向而行。一個選擇清凈,一個選擇繁華;一個講經(jīng),一個做生意。
出家人不是不能接觸社會事務,但要有分寸。
寺廟可以現(xiàn)代化,但不能丟了根。釋明心走的是少有人走的路,釋永信踩的是紅毯大道。
至于終點在哪,沒人能確定。只是眼下看,風評和口碑,已經(jīng)天差地別。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