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但我國近代,還真有這樣一位“神行太?!?/strong>,一生都沒有打過敗仗。
就連偉大領(lǐng)袖毛主席也對他贊不絕口,稱他“戰(zhàn)爭經(jīng)驗豐富,有軍事才能,很會打仗”
這位堪稱“戰(zhàn)神”的傳奇將軍,就是羅炳輝。
說到羅炳輝,就絕對繞不開的那讓日軍吃盡苦頭的三大戰(zhàn)術(shù)了。
1939年,淮南遍布日偽軍的據(jù)點,剛剛調(diào)任新四軍四五支隊司令員的羅炳輝,看著身穿破舊軍裝的戰(zhàn)士們和武器匱乏的連隊,毫不退縮,他大手一揮:“沒有武器,咱們就用腦子打!”
于是,一套就算日軍翻遍兵書也找不到應(yīng)對方法的戰(zhàn)術(shù)體系就這樣慢慢成型。
暗藏乾坤梅花樁
1941年,日軍中隊長山本帶著部隊進犯金牛山。羅炳輝讓偵察兵在山上插滿樹枝,這樣從遠處看起來,就好像埋伏著千軍萬馬一樣。
實際上,他把部隊分成50多個小組,每個小組三兩個人,就像梅花瓣一樣散布在各個山包。日軍剛進山谷,前哨小組放兩槍就跑,山本以為遇到了小股游擊隊,于是揮刀下令“全速追擊”。
等他們氣喘吁吁爬到山頂?shù)臅r候,四周突然槍聲大作。原來每個梅花瓣都是誘餌,真正的火力從四面八方壓過來。戰(zhàn)斗結(jié)束,日偽軍留下500多具尸體,羅炳輝的部隊只傷亡53人。山本更是發(fā)瘋一樣地感嘆
"這是什么鬼戰(zhàn)術(shù)?根本找不到主力!"
重重殺機麻雀群
洪澤湖邊的蘆葦蕩里,羅炳輝給民兵們做示范:“看見沒?就像捉麻雀那樣,先撒把米引它們過來,等聚齊了再一網(wǎng)兜住?!?/strong>
他把民兵編成三人小組,給每個人都發(fā)下武器,白天在湖里打魚,晚上摸黑炸碉堡。
這讓日軍指揮官惱羞成怒,懸賞500大洋要抓“麻雀隊”隊長,結(jié)果抓來抓去,發(fā)現(xiàn)每個村都有“隊長”,每個隊長都只帶兩三個人。
這種“螞蟻啃大象”的打法,讓日軍白天不敢單獨行動,就連晚上睡覺也要在營房周圍撒鈴鐺。
暗藏陷阱地堡群
五尖山的地堡群,也是羅炳輝的得意之作。他帶著戰(zhàn)士們夜里施工,用草皮和樹枝把地堡偽裝成小山包,里面卻挖了四通八達的地道。
地堡頂部大概5米以上,可以容納50個人左右,補給更是足以堅持10來天,他還安排了10多名狙擊手,在距離地堡不同距離的敵方插立地標,方便戰(zhàn)士們調(diào)節(jié)準星。
靠著地堡群的堅固防御,新四軍成功擊退國民黨頑軍的多次進攻,保住了路西根據(jù)地的交通要道。
不過,這樣的一位軍事奇才,出身卻非常普通,甚至可以說是“低微”。
1897年羅炳輝出生,他的家庭世代為奴,7歲的時候,羅炳輝就得跟著父親下田做農(nóng)活,10歲的時候就背著柴刀上山砍柴。
從小,羅炳輝的性格就非常倔強,11歲的時候就敢和當?shù)氐泥l(xiāng)紳爭論,遭到對方記恨,第二年,羅家就遭到了誣陷。
羅炳輝自己一人前往縣城告狀,雖然最后地主用錢賄賂讓這場官司不了了之,但羅炳輝不好惹的名聲也就此在家鄉(xiāng)傳開。
1915年,18歲的羅炳輝帶著母親給的干糧,徒步走到了昆明。他可不是逃跑,是前來參軍的。但因為沒錢打點,他只能從最底層的體力活做起。
吃苦耐勞的羅炳輝不久之后就被提升成三等中士,5年后,羅炳輝終于再次升遷,成了唐繼堯的隨行軍士。
之后他跟著楊繼堯前往香港,看到對方奢靡的生活后,羅炳輝很快就意識到,他并不是真正為了群眾戰(zhàn)斗的,于是羅炳輝決定離開香港。
1927年,羅炳輝在參加贊堅追悼會的時候聽到了我黨同志朱德的講話,深受觸動,此后他就多次去聽朱德的講課。
2年后,羅炳輝秘密加入我黨。隨后,他就把全團的全團弟兄叫到打谷場:“跟著我羅炳輝,以后咱們不打窮人,專打那些騎在老百姓頭上作威作福的王八蛋!”
全團1200人跟著他連夜投奔紅軍,從此布鞋換成了草鞋,青天白日旗換成了獵獵紅旗。
1934年,湘江的江水激烈地翻滾著,蔣介石調(diào)集30萬兵力,在湘江東岸布下天羅地網(wǎng)。紅九軍團接到命令:“死守三天,確保主力渡江?!?/strong>
羅炳輝摸著地圖上的延壽圩,對政委說:“告訴弟兄們,就算只剩一個人,也要把缺口堵死?!睉?zhàn)斗打響的第一夜,他就沒合過眼。
敵人的炮火把陣地炸得破爛不堪,他帶著警衛(wèi)員穿梭在各個戰(zhàn)壕,看見受傷的戰(zhàn)士就往上背。三營營長報告物資不足,他扯開領(lǐng)口“去把我的馬殺了,給弟兄們煮點肉吃,打完這仗再賠你們十匹!”
七天六夜,全軍團人均睡眠不足兩小時,陣地前堆起的尸體比戰(zhàn)壕還高,硬是沒讓敵人前進一步。
渡過湘江后,部隊減員三分之二。有人勸他休整,他卻指著地圖上的遵義:“毛主席說那里有窮人的天下,就是爬也要爬過去?!?/strong>
在婁山關(guān),他頂著瘧疾高燒,親自指揮部隊打退敵人11次沖鋒。過草地時,他把自己的青稞面分給傷員,自己卻啃皮帶充饑。
戰(zhàn)士們私下說:“跟著羅軍團長,就算死也死得值。”
1946年的棗莊,羅炳輝站在指揮部的地圖前面,突然感到一陣眩暈,鋼筆“啪嗒”掉在地上。警衛(wèi)員趕緊扶住他,看見他嘴角已經(jīng)滲出白沫。
這是他第17次腦溢血發(fā)作,醫(yī)生警告過他:“再這么下去,命都保不??!” 可他卻推開擔(dān)架:“等打完這仗再說?!?br/>
6月21日凌晨,他突然從昏迷中醒來,抓住政委的手:“陣地... 守住了嗎?”這是他留給世界的最后一句話。
年僅49歲的他,最終還是沒能等到新中國成立的那一天,桌上還攤開著未完成的作戰(zhàn)圖,右下角寫著:“敵若東進,山口設(shè)伏”。
羅將軍的一生,是戰(zhàn)斗的一生,也是為人民服務(wù)的一生。他用自己卓越的軍事才能,為我們打出了如今的美好生活。正如他在自傳中寫下的。
“徹底為共產(chǎn)主義實現(xiàn)而犧牲奮斗流盡最后一滴血”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