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自從今年日本舉辦原子彈轟炸80周年儀式后,日本首相石破茂呼吁無核三原則,避免廣島長崎悲劇再度發(fā)生,結(jié)果,日本剛說完,聯(lián)合國就隨聲附和。
辭與日本一直隔空呼吁和平,完全將日本當成“受害者”看待,面對聯(lián)合國致辭,中國記者一連串追問:“誰炸的?”可謂一針見血。
中國記者的提問,聯(lián)合國是如何回答的?明明德國就可以,為何日本不敢正視歷史?
日本廣島紀念儀式
二戰(zhàn)過后,日本損失嚴重,尤其是美國的兩顆原子彈投放,讓日本經(jīng)濟瞬間回到解放前,要不是美國為了扼制蘇聯(lián)跟日本合作,搞了個“馬歇爾計劃”,提供經(jīng)濟援助。
估計日本如今也不會有此發(fā)展,甚至遠遠落后于中國。
而針對過去歷史,日本也是只字不提,尤其是關于侵略他國歷史,直接將對他們有壞的歷史從歷史課本上抹除,一個字都不敢公開。
近些年來,日本沒少在初中和高中歷史課本上下功夫,多次修改過去歷史,比如南京大屠殺,713不對等,明明是“殺害”,卻修改正站在中立角度看待問題,替換成“有去世者”。
從一個作案人到一個旁觀者,漠視歷史,讓不少國家都看不下去,2025年3月,日本再次修改歷史課本,還被韓國指責。
當然,日本不光是修改課本這么簡單,針對廣島原子彈事件,也是“挑肥揀瘦”。
從1967年開始,日本針對廣島原子彈事件,多年來倡導要推動和平,要做到“不擁有,不制造,不運進”無核三原則。
為了更好宣傳,日本跟上在1976年,正式將時間定在每年8月6日,舉行廣大原子彈爆炸紀念儀式。
表面上日本舉行原子彈爆炸儀式并沒有問題,但在儀式上的做法就讓人看不下去了。
以今年80周年為例,日本一年一度廣島爆炸儀式照常舉行,當天日本首相石破茂還進行演講,其演講老套路依舊“換湯不換藥”:繼續(xù)呼吁無核世界和平,推動三無核原則。
可細細想來,日本這表達用意可就暴露了,因為日本全程都沒有提到為何要轟炸廣島長崎這段歷史,始終以推動無核和平為根本。
答案很明顯,日本這是向世界說明自己是第一個受到核武器國家“受害者”,在過去歷史背景原因這件事完全摒棄。
這就導致,日本說的話,是一面之詞,只說對自己有好處的,很好忽略他國感受。
更可笑的是,日本為何要舉辦廣島儀式,一方面是為了紀念核武器給日本帶來災害,另一面日本聲稱是在國際社會軍控問題分歧加劇,沒有安全保障。
要知道,二戰(zhàn)期間那會兒,日本怎么不談這方面問題,正因為如此,儀式舉辦過程中,不少人選擇抗議。
聯(lián)合國附和,中國記者追問
可令人沒想到,當天在日本發(fā)表過演講致辭后,聯(lián)合國那邊也立馬站出來,也通過一番致辭認同日本呼吁和平的看法。
8月6日,針對日本舉辦儀式,聯(lián)合國秘書長發(fā)表致辭,重點闡述了核武器不應該再使用,倡導維持和平,堅持下去。
然而,秘書長法爾汗·哈克的一番話,讓中國記者徐德智感到質(zhì)疑,要知道,秘書長的致辭全程沒有提到廣島和長崎被轟炸原因。
這也導致徐德智拋出一個很準確提問:“是誰轟炸了廣島?”看似很簡單的提問,實際上暴露的信息量很大,這主要是歷史背景,過程以及結(jié)果。
其次就是徐德智第二個問題:“為何日本會成為目標?”在眾人看來,中國記者的回答可謂一針見血,不僅將壓力給到聯(lián)合國秘書長,還想讓他們正式過去歷史,不能只看一面。
轟炸廣島長崎的是美國,至于日本為何會成為目標,從公開歷史資料可以看出,日本能成為目標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日本和德國是二戰(zhàn)挑起國之一,這是國際上國家所認同的,日本成為核武器目標,很有可能是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直接向美國宣戰(zhàn)引起的導火索。
說白了,日本當時已經(jīng)“飄”了,根本沒將美國放在眼里,美國絕不允許自身利益受損,再加上日本不投降,只能選擇核武器。
第二就是當時德國和蘇聯(lián)核武器并沒有研發(fā)出來,反倒是美國率先研發(fā)出來,出于對核武器嘗試,在二戰(zhàn)背景下,才將日本作為試驗目標,而將核武器投放地點定在廣島長崎,是因為這些地區(qū)是日本主要軍工。
的確,兩顆原子彈轟炸在廣島長崎那一刻,6千多度讓廣島長崎瞬間成為“人間地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兩個地區(qū)加起來就有20萬人去世。
即便沒有失望,因為核輻射影響,終身出于痛苦之中,也正是兩顆原子彈投放,才讓日本選擇投降。
而針對中國記者追問,聯(lián)合國秘書長也不可否認說出轟炸的人是美國,但秘書長全程說了一堆,還是沒說到點上。
最后中國記者再次提醒時,秘書長給出的原因是整個致辭圍繞核武器確保不再使用,倡導和平為重點。
總體而言,不管是致辭還是紀念,都要應該處于中立局面看待問題,所謂中立就是要站在兩方角度看待問題,既要正式過去歷史,也要牢記產(chǎn)生的結(jié)果。
以德國為例,1970年,“華沙之跪”讓全世界都知道德國進行了反省,針對諾曼底登陸等事件,德國將他們看成解放,而不是功績。
德國在戰(zhàn)爭中既吸取教訓,也敢于正視歷史,反觀日本為了可憐尊嚴,甘愿將歷史埋沒也不愿松口,這是不值得認同的。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nèi)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