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天上不會掉餡餅,騙子的手段層出不窮,盡管詐騙軟件頻頻曝光,仍有投資人因對金錢的渴望跳進陷阱。
近日,山東臨沂一寫字樓曝光了一起詐騙案件,門口站滿了面容痛苦、焦慮、絕望的人,究竟發(fā)生了什么?
“全民投資”到“一夜清零”
2024年初,“樹拍易購”上線,平臺宣稱自己是“新型數(shù)字拍賣+消費返利”模式的電商平臺,主打“低門檻、高回報、穩(wěn)收益”。
用戶只需充值成為會員,就能參與“樹拍”,即虛擬商品拍賣,聽起來像淘寶?不,它的“玩法”遠比你想象的瘋狂。
他們的核心模式是這樣的,充值即投資:用戶充值100元、500元、1000元不等,獲得相應積分,如1:1兌換。
參與“樹拍”,每天平臺上線若干“虛擬商品”,如一棵虛擬果樹、一塊虛擬土地,用戶用積分競拍。
高額返利,拍中者不僅能獲得商品“所有權(quán)”,還能在7-15天內(nèi)獲得15%-30%的現(xiàn)金返利!未拍中者也能獲得少量積分返還。
拉人頭獎勵,推薦新用戶注冊并充值,推薦人可獲得被推薦人收益的10%-20%作為提成,形成“三級分銷”結(jié)構(gòu)。
短短半年,平臺注冊用戶突破50萬,交易額超15億元,臨沂本地微信群、朋友圈、甚至菜市場,都在談論“樹拍易購”。
“一天賺幾百,比打工強多了。”“我表姐投了2萬,一個月回本,現(xiàn)在凈賺6萬!”“平臺有備案,有客服,還能提現(xiàn),能是假的?”
2025年7月18日凌晨,平臺突然發(fā)布公告:“系統(tǒng)升級,暫停服務”,隨后,APP無法登錄,客服失聯(lián),網(wǎng)站關(guān)閉。
崩盤了!
據(jù)初步統(tǒng)計,全國至少有8萬余人受騙,總損失金額預估超過12億元,其中,山東臨沂、濟寧、菏澤三地受害最重,單人最高損失達186萬元。
披著“創(chuàng)新外衣”的龐氏陷阱
“樹拍易購”看似新奇,其實是一個典型的龐氏騙局。
承諾低門檻、高回報,100元就能參與,每天返利1%-3%,年化收益率高達365%-1095%。與銀行理財年化收益率的3%-4%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
那種承諾的回報,正常投資者一聽就知道,這是誘餌,暴利往往意味著騙局。
所謂的“積分兌換”不過是虛擬賬本,它并非貨幣,而是平臺控制的資金池。
當你充值后,資金直接進入池中,而“返利”來自于新用戶的充值資金。
這種模式本質(zhì)上是一個典型的龐氏結(jié)構(gòu),通過新用戶的錢來支付早期投資者的回報,制造出盈利假象,讓更多人相信他們能賺到大錢。
更可怕的是“拉人頭”模式,平臺通過三級分銷和高額推薦獎,成功讓受害者變成幫兇。
很多人投入資金后,開始拉親戚朋友入伙,甚至建立微信群和線下宣講會。
臨沂的楊先生就曾拉了23個人,賺了4萬多的推薦費,他當時以為自己在賺錢,但現(xiàn)在才明白,自己不過是在幫騙子騙人罷了。
這種病毒式傳播讓資金池迅速膨脹,但也加速了崩盤。
當新用戶增長放緩,資金鏈斷裂,整個體系會瞬間崩塌,平臺還精心設計了虛假背書,用“與某國企合作”或“獲XX金融牌照”等話術(shù)來迷惑人們,甚至請來“專家”在線直播。
它深知人性中的貪婪、從眾心理和僥幸心理,利用這些弱點誘騙投資者。
受害者們的心聲充滿了絕望,臨沂的馬先生原本靠種地和打零工生活,他投入了10萬元,又借了27萬元。
最后崩盤時,他坐在田埂上哭了兩個小時,妻子不知道他把家當賣了,孩子結(jié)婚的錢也沒了。楊女士,一個單親媽媽,投了本該給孩子存的2萬元教育基金,一夜之間虧了七萬,最終還欠了網(wǎng)貸。
張先生,退休教師,投了86萬,最后只能依靠低保生活。這些人生因貪婪和輕信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警方行動:抓捕6人,追贓難如登天
最近山東警方成功破獲了“樹拍易購”APP的詐騙案件,7月25日,警方迅速抓獲了包括平臺技術(shù)負責人、運營總監(jiān)和兩名“講師”在內(nèi)的六名主要嫌疑人。
這些人背后有一位主犯李某,32歲,曾因網(wǎng)絡詐騙被判刑,出獄后與他人合伙開發(fā)了這款詐騙APP。
他們的服務器設在境外,資金通過地下錢莊和虛擬貨幣轉(zhuǎn)移,層層洗白,手段非常高明。
雖然警方凍結(jié)了部分賬戶并追回了不足1.2億元的資金,但這點追回的資金占總數(shù)不到10%。
更讓人氣憤的是,很多受害者在平臺關(guān)閉后,竟然還接到“客服”的電話,說只要再交2000元認證費,
就能解凍賬戶,拿回本金,這不就是在重新犯案嗎?二次詐騙,層出不窮。
說到這里,不禁要問,為什么我們總是在同一個坑里跌倒?“樹拍易購”不是第一個,肯定也不會是最后一個。
從“e租寶”到“錢寶網(wǎng)”,再到“PlusToken”和“趣步”,騙局不斷翻新,但核心卻始終如一:高回報的承諾,熟人社交裂變,虛假權(quán)威背書。
最讓人痛心的是,很多普通人明明知道風險,卻總是輕信“穩(wěn)賺不賠”的誘惑。
我們?yōu)楹螌覍抑姓??原因有幾個:首先,很多人金融素養(yǎng)不足,搞不清楚什么是投資,什么是投機。
其次微信群、朋友圈形成的信息繭房效應,很多人只聽“成功案例”,屏蔽了質(zhì)疑的聲音。
而監(jiān)管滯后也是一個大問題,這些平臺往往用“科技公司”或者“文化傳播”的名義備案,逃避了金融監(jiān)管。
而且,由于資金跨境、服務器設在境外,追贓的成本也非常高。
更可怕的是,騙子們已經(jīng)在“專業(yè)化”、“團隊化”、“劇本化”了。
現(xiàn)在,他們背后有心理學專家設計話術(shù),有程序員開發(fā)逼真的APP,有網(wǎng)紅直播“造神”,甚至還有法律團隊規(guī)避風險。
這些人不是簡單的騙錢,而是在進行“系統(tǒng)性收割”。
警方通報“樹拍”涉嫌集資詐騙案:嫌犯已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央視新聞 2025-08-10 15:06北京
面對這些層出不窮的騙局,普通人該怎么辦呢?絕對不輕信“穩(wěn)賺不賠”的投資,承諾保本高收益的99.9%是騙局。
不參與“拉人頭返利”,如果推薦獎勵超過10%,很可能就是傳銷,不下載來路不明的APP,特別是那些要求充值和綁定銀行卡的。
千萬不要泄露個人信息,身份證、銀行卡、驗證碼這些信息都要小心保管。
最后,不盲目跟風,別人賺錢不代表你能賺錢,冷靜思考三分鐘,問問自己,“錢從哪來?”記住,騙子貪的是你的本金,而你貪的是利息。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nèi)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