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諸多文人墨客都有一種自戀的情懷,比如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比如蘇東坡的“回首長安佳麗地,三十年前,我是風流帥”;比如朱敦儒“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與疏狂”,比如柳永的“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但要說古代文人墨客中,最為自戀的,可能還非辛棄疾莫屬。他的一句,“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yīng)如是”,更是別出心裁,獨樹一幟。
辛棄疾的這句“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yīng)如是”,不僅表達了他對青山綠水的喜愛,同時也自我良好的認為,青山綠水對他也一樣喜愛。然而,這句詩不僅千古流傳,還誕生了一個頗為傳奇的人物,那就是被譽為“秦淮八艷”之首的柳如是。那么,辛棄疾的這句經(jīng)典“自戀”詩句,究竟又是出自他的哪首詩詞呢?原來,這句詩詞出自《賀新郎·甚矣吾衰矣》。
辛棄疾的這首詩詞,名字叫“甚矣吾衰矣”,表面上是在感嘆流年似水、韶華易逝,人生竟然在不知不覺逐漸老去,但實際上這句話卻大有來頭。因為這句話早在《論語》中就有出現(xiàn)過,孔子的原話是,“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fù)夢見周公”。什么意思呢?意思是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老了,都有很久沒有夢見周公了。
那么,孔子為什么要提及很久沒有夢見周公呢?所謂周公指的是周公旦,是周文王的兒子,是周武王的弟弟,是周成王的叔叔,在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繼位,周公旦輔佐周成王安定天下,制禮作樂,奠定了大周盛世,尤其是周禮的制定,對后世影響深遠,也深得孔子推崇。而孔子在這里感嘆,因為孔子年輕時時常希望效仿周公,但是,時光不等人,終歸還是年老體衰,很多事也是有心無力了,因此,孔子有此感嘆。
辛棄疾用這個典故來寫這首詩詞,其實也是有此感嘆。辛棄疾既是一個“稻花香里說豐年”的文人墨客,但同時也是一個“氣吞萬里如虎”的驍勇武將,然而,他終其一生卻也改變不了南宋偏安一隅、風雨飄搖的局面,所以,辛棄疾一生跌宕起伏、壯志難酬,便有一系列感嘆,比如“廉頗老矣”,又比如“可憐白發(fā)生”,還比如“甚矣吾衰矣”!
“白發(fā)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究竟有什么能夠令辛棄疾還心生歡喜的呢?那便是“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yīng)如是”。這有一種,佛家見性明心的境界,“我見佛是佛,佛見我亦是佛”??赡苷且驗榫辰缣?,所以“曲高和寡”,唯有自戀。
千古詞帝李煜曾說,“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東坡曾說,“不應(yīng)有恨”。然而,人生在世,豈能“無恨”?所以,臨了臨了了,辛棄疾愛恨纏綿的感嘆,“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見不到疏狂的前輩,真的是“不應(yīng)有恨”,然而,前輩卻見不到我的疏狂,這真是“千秋遺恨無人識”,令人惋惜。
辛棄疾的這首詩詞,看似只是對垂暮之年的一種自我安慰,但同時也展現(xiàn)了他對自我才華的“自戀”,也暴露了辛棄疾的內(nèi)心世界,畢竟,言為心聲嘛!他也希望能夠像孔子一樣崇拜周公旦,能夠輔佐君王安定天下、王圖霸業(yè),這樣的辛棄疾,真是感人至深,真不愧為“詞中之龍”。
只可惜,南宋的皇帝“畏金如畏虎”,再加上群臣“主和不主戰(zhàn)”,導(dǎo)致辛棄疾終究還是“英雄無用武之地”。就連被譽為“千古一帝”的康熙都感慨地說道,“君子觀棄疾之事,不可謂宋無人矣,特患高宗不能駕馭之耳”,最終讓南宋無緣像“宣王中興”、“光武中興”這樣的偉大進程。
【本圖文由“尚書臺”新媒體原創(chuàng)出品,作者金蘭,未經(jīng)授權(quán),請勿轉(zhuǎn)載、復(fù)制、翻拍】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