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黃河三角洲濕地公益保護地公眾觀鳥活動在興隆濕地如期開展。本次活動由協(xié)會李洪巖副會長帶隊,全再明、王汝紅兩位指導老師招募了25個家庭近60人的“觀鳥團”開啟了一場充滿驚喜的自然探索之旅。
為了獲得最佳的觀察光線,觀鳥路線選擇從東邊順光的一條路開始前行。濕地里的鷺類姿態(tài)各異:有的靜靜佇立石板上休憩,有的在淺灘中專注覓食,有的在低空優(yōu)雅滑翔,有的則展翅在高空盤旋。孩子們在老師指導下,紛紛舉起手中的單筒、雙筒望遠鏡仔細觀察。很快,大家就相繼發(fā)現(xiàn)了白鷺、大白鷺、蒼鷺、夜鷺、池鷺、草鷺六種鷺鳥,加上入口處迎接大家的牛背鷺,七種夏季常見鷺類盡收眼底。通過帶隊老師的生動講解和對照圖鑒,大家迅速掌握了辨別它們的方法。
觀察過程中驚喜不斷:一只黃斑葦鳽倏然快速飛過,又敏捷地隱入蘆葦叢中;普通翠鳥如同一道藍色閃電掠過水面,只在孩子們眼中留下一抹驚艷的殘影,引得大家驚嘆不已。更令人興奮的是,濕地中間石板上一團不起眼的“泥塊”被眼尖的同學發(fā)現(xiàn)異樣——“快看,那會動!”原來是一只白眼潛鴨的幼崽正蹲伏在那里。它僅僅停留了幾秒鐘,便在孩子們的目光中迅速下水,游進茂密的蘆葦蕩里沒有了蹤跡。
借助高倍單筒望遠鏡,大家的目光投向遠方灘涂,發(fā)現(xiàn)了零星的鶴鷸、紅頸濱鷸、環(huán)頸鸻,以及一小群紅嘴鷗。短短兩個小時的觀鳥活動,總共記錄了30多種鳥類。雖值觀鳥人眼中的“鳥荒季”,興隆濕地卻依然生機盎然,處處是生命的律動。
盡管天氣炎熱,上午9時氣溫就已攀升至30度,體感溫度更高,家長和同學們的衣衫很快被汗水浸濕。然而,高溫絲毫沒有減退大家的熱情。孩子們興致勃勃,專注觀察,積極提問;家長們也熱情高漲,陪伴探索。每個人都收獲了滿滿的知識與樂趣。(大眾新聞記者 馬瑞琳)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