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直接頂著美國的臉走,繼續(xù)買俄羅斯石油,這事在國際舞臺上簡直是直接打特朗普的臉。那么,特朗普的關稅大棒都掄起來了,印度怎么就一點不怵?
還記得特朗普第一任期的時候,他逼印度停掉從伊朗、委內(nèi)瑞拉進口石油,那時候印度認了。
但這次換成俄羅斯,美國的威脅就不管用了。因為俄印關系不是臨時做的買賣,而是幾十年積累的政治信任和軍事合作。
俄羅斯對印度不光賣油,還賣武器,關鍵時刻還會站出來支持印度,這可不是伊朗、委內(nèi)瑞拉能比的。
美國這次是真急了,8月,特朗普決定把印度商品的關稅從25% 漲到 50%,就為了讓印度不再買俄羅斯石油。還提了個條件,要等俄羅斯結束烏克蘭戰(zhàn)爭才行。
印度覺得這太簡單粗暴了,自己國家的能源安全不能綁在別人戰(zhàn)爭的進度上。何況,現(xiàn)在俄羅斯石油占了印度進口量的三分之一還多,只比伊拉克和沙特少。
印度的打算很精明,俄羅斯的石油有折扣,國內(nèi)用得起,還能煉成成品油出口賺外匯,這買賣穩(wěn)賺不賠。美國的制裁威脅聽著嚇人,但真要停下來,印度經(jīng)濟肯定受大影響。
印度的煉油廠,比如信實集團的賈姆訥格爾,甚至專門為加工俄羅斯石油做了優(yōu)化,要換其他油就不是一天能成的事。
前駐美大使辛格說得很直接,俄印關系是全方位的,不是第三方一句話就能切斷的。如果現(xiàn)在低頭,以后美國還會得寸進尺,這不僅傷經(jīng)濟,還傷感情。
要知道,美印關系從冷戰(zhàn)后的猜疑,到核試驗后的制裁,再到近二十五年慢慢變好,好不容易到今天,不能因為石油的事回到過去。
更有意思的是,特朗普嘴上說是為了逼俄羅斯停戰(zhàn),其實心里打得是商業(yè)算盤,想用石油當籌碼,逼印度在貿(mào)易談判上讓步,比如讓美國農(nóng)產(chǎn)品進入印度市場。
但印度也不傻,他看特朗普對另一個俄羅斯石油最大買家,一點禁令都沒下。這就讓印度明白了,這不是原則問題,是雙重標準。
俄烏戰(zhàn)爭開打后,印度買俄羅斯石油的比例從0.2%漲到45%,每日進口超200萬桶,理由很簡單,便宜。
對一個能源需求巨大的新興經(jīng)濟體來說,這就像沙漠里看到一口甜水井,還附帶國防技術和政治支持,不買才怪。
印美摩擦還涉及國防和出口管制。烏克蘭指控,俄軍使用的伊朗沙赫德無人機中,含有印度制造或組裝的零部件,包括威世科技的橋式整流器和奧拉半導體的信號發(fā)生器。
雖然調查沒證明印度企業(yè)違法,但供應鏈的復雜讓印度也得提高警惕。印度強調出口一直受到管控,并加強了與相關企業(yè)的溝通。但是,一旦這些貨物進出印度,最終流向就很難完全追蹤。
印度官方的態(tài)度一直很強硬。能源采購看市場,不看別人臉色;武器買賣看國家安全,不管誰說話。這是 “戰(zhàn)略自主” 的原則底線,不能動。
莫迪還親自和普京通電話,聊雙邊貿(mào)易、戰(zhàn)略合作,還打算邀請他參加年度峰會。國家安全顧問多瓦爾也在和俄羅斯高官談軍事技術、民航、冶金、化工的合作。
這些外交動作都在告訴美國,俄印關系不是臨時生意,是戰(zhàn)略選擇。
印度這種對外政策,其實就是在走平衡木。一邊是廉價能源和國防軍事合作,一邊是和美國的技和貿(mào)易關系。走不好,可能兩頭受氣。走穩(wěn)了,就能最大化國家利益。
特朗普的關稅可能會讓美印關系再降溫,但印度顯然更怕失去能源安全和戰(zhàn)略回旋的空間。
印度這次硬頂美國,不是意氣用事,是一個新興大國在兩極化世界里必須學會的姿態(tài),不做別人棋盤上的棋子。
美國的雙標,其國家的暗中購買,俄羅斯的長期盟友身份,這些因素交織成了現(xiàn)在的格局。
印度清楚,唯一能依靠的,就是自己那根不隨風倒的自主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