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前言:
對庫爾班來說,1958年是畢生難忘的一段時光。
他站在觀摩團隊列里,當毛主席微笑著向他走來時,這位來自新疆和田的老農突然向前邁了兩步,伸出布滿老繭的雙手。
庫爾班覺得渾身的血都在涌——他終于見到了心心念念的毛主席。
塔里木河的泥沙在托格日尕孜鄉(xiāng)沉積出肥沃的綠洲,卻養(yǎng)不活像庫爾班這樣的窮孩子。
在維吾爾語里,庫爾班是犧牲的意思,這仿佛從一開始就注定了他的命運。
那時的和田百分之九十的土地都攥在地主的手里,庫爾班從8歲起就給地主放羊,每天的酬勞是一塊摻著沙子的干馕和一碗帶著羊膻味的涼水。
他睡在羊圈角落,冬天裹著破氈片,夏天任憑蚊蟲叮咬,有一次庫爾班不小心讓羊群啃了地主的幾棵玉米苗,被打得三天起不了床。
庫爾班一家還欠著永遠還不清的債,父親去世時地主說父債子還,把他的妹妹拉去當傭人抵債。
他眼睜睜看著妹妹哭著被拖走,那時的他不懂什么叫農奴制,只知道像他這樣的人連擁有一頭毛驢都是奢望。
1943 年,庫爾班偷偷攢了幾個銅板想贖回妹妹,卻被地主發(fā)現(xiàn),地主把他綁在柱子上,用燒紅的烙鐵在他胳膊上燙了個印記。
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xù)到了新中國成立,庫爾班躲在羊圈里,聽見外面喊解放軍來了。
他對這個詞還很陌生,扒著柵欄縫往外看,看到穿著灰軍裝的士兵幫老鄉(xiāng)挑水,還把自己的口糧分給乞丐。
這是庫爾班第一次見到這樣的官,不像巴依的家丁那樣兇神惡煞。
真正的改變發(fā)生在1952年,土地改革工作隊進了村,隊長是個漢族干部,他告訴大家,從今往后,土地是你們自己的!
庫爾班以為自己聽錯了,直到工作隊把寫著他名字的地契交到手里,他才撲通跪下,把地契緊緊按在胸口。
分地那天,庫爾班分到了一間土坯房,這是他這輩子第一個真正的家。
從那天起庫爾班像瘋了一樣干活,天不亮就下地,月亮出來了還在拾掇農具。
別人勸他歇歇,他說,以前給巴依干活,現(xiàn)在給自個兒干活能一樣嗎?
在辛勤的勞作下,庫爾班種的棉花畝產比別人多三成,被評為鄉(xiāng)勞動模范。
領獎時他第一次戴上大紅花,站在臺上說不出話,只是一個勁地給臺下鞠躬。
縣長是個轉業(yè)軍人,他拉著庫爾班的手說,好好干,以后送你去北京見毛主席!
庫爾班聽了之后當場就跪下磕了三個響頭,他知道毛主席是解放自己的人,但從來沒見過,也不知道北京有多遠,只聽說在太陽升起的方向。
從那天起,庫爾班就在心里下定決心準備去北京,他給毛驢釘了新掌,縫了個布口袋裝干糧,還把攢的幾個雞蛋腌成咸蛋。
當年秋天,他瞞著家人騎著毛驢就上了路,走了三天,到了一百多公里外的于田縣,水壺空了,干糧也沒了。
別人勸他北京遠著哩,騎毛驢得走一年,但他偏不信,仍舊往前趕,直到毛驢累得癱在地上站不起,才被路過的干部勸了回去。
村里人都笑他癡,他卻認了真,說毛主席讓咱有了地,我得去謝他。
轉年開春,他又動了身,這次備了更多干糧,還托人畫了張簡單的地圖。
走到策勒縣時運氣不好遇上了沙塵暴,毛驢受了驚,猛地把他甩進沙堆里。
等他迷迷糊糊醒來,毛驢早沒了影,最后靠著好心人搭車才總算回了家。
但兩次失敗沒讓他放棄,庫爾班開始打聽去北京的路,有人告訴他坐火車更快。
村干部知道了他的心思便向上級匯報,和田專區(qū)組織農具展覽觀摩團,地區(qū)領導特意把他的名字加進去,我們要讓庫爾班同志圓了這個夢。
出發(fā)前一夜,庫爾班興奮得睡不著。
他找出最好的白布襯衣,用茶油把辮子梳得溜光,還把自己種的核桃、葡萄干裝了兩袋,又織了塊土布,這些都是他能拿出的最珍貴的東西。
列車終于抵達北京,庫爾班走出車站看著高樓大廈直發(fā)愣。
到了中南海,他手心的汗把布包都浸濕了,毛主席從屋里走出來的時候,他腦子一片空白,只聽見翻譯說毛主席來看大家了。
毛主席走到他面前,庫爾班趕緊把手在衣服上擦了擦才敢握上去。
毛主席的手很溫暖,他的手粗糙得像老樹皮,他顫抖著從懷里掏出布包,把核桃、葡萄干和土布遞過去。
毛主席接過來,還拿起一塊核桃說這是好東西,謝謝你這么遠能來看我!
庫爾班臨終前,他讓家人把那張和毛主席的合影掛在床頭。
現(xiàn)在這張照片陳列在新疆博物館里,旁邊放著他當年騎過的毛驢的韁繩,那是一個普通農民最樸素的感恩。
庫爾班的故事后來被寫進課本,還改編成了電影。
新疆和平解放時,少數(shù)民族群眾對新政權還不夠了解,而庫爾班的經歷,成了共產黨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最生動的教材。
他騎毛驢去北京的舉動,在一些人看來或許天真,卻真實反映了翻身農奴的心聲,
在舊社會,他們連靠近巴依的帳篷都不敢,如今卻敢想著去見國家領袖,這種變化本身就是時代的進步。
如今和田的托格日尕孜鄉(xiāng)建起了庫爾班紀念館,每年都有各族群眾來參觀,聽講解員講述那個騎毛驢去北京的故事。
感恩,是最簡單也最深厚的情感,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都別忘了那些讓生活變好的人。
參考資料:
《庫爾班?吐魯木傳》(新疆人民出版社,1978 年)
《新疆和平解放檔案史料》(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檔案館編,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 年)
《和田地區(qū)土地改革資料匯編》(和田地區(qū)地方志辦公室,1986 年)
《民族團結的典范 —— 記庫爾班?吐魯木》(《人民日報》,1959 年 4 月 12 日)
《新疆通志?民族志》(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 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