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想過,我們看到的,就一定是真的嗎?
記憶會不會撒謊?情緒會不會騙人?我們所謂的“現(xiàn)實”,會不會只是內(nèi)心創(chuàng)傷投射出的一道扭曲的光影?
今天,我們要聊的這三部HBO“封神”之作,就將帶你潛入三個“破碎靈魂”的內(nèi)心世界。去看一看,當記憶、情緒和現(xiàn)實一同坍塌時,一個人的世界,會呈現(xiàn)出怎樣光怪陸離,又令人心碎的樣貌。
第一座廢墟:“哲學”的沼澤——《真探》第一季
《真探》的恐怖,從來不在于那個頭戴鹿角的詭異祭祀,而在于主角拉斯特·科爾,從嘴里吐出的,每一句,充滿哲學毒藥的臺詞。
我跟你講,這部劇的主創(chuàng)尼克·皮佐拉托,是個不折不扣的“文學瘋子”。 他讓主角拉斯特,這個路易斯安那州的鄉(xiāng)村警探,開口閉口,談的都是虛無主義哲學家托馬斯·里戈蒂的理論。
于是,我們跟隨著他,不再是偵破一樁案件。我們是在墜入一個由“南方哥特”文學氛圍所構(gòu)建的、潮濕、黏膩、永遠不見天日的精神沼澤。
拉斯特,就是一個典型的“不可靠敘事者”。 不是因為他撒謊,而是因為,他的整個世界,都被他那套悲觀主義哲學,徹底格式化了。他眼中的一切,都指向腐朽與徒勞。
這,才是《真探》最偉大的設(shè)計。它探討的,從來不是“誰是兇手”,而是“在一個冷漠、無意義的宇宙里,人,應(yīng)該如何活著”。
第二座廢墟:“記憶”的碎片——《空乘危機》
如果說拉斯特的廢墟是“哲學”構(gòu)建的,那《空乘危機》的女主卡茜,她的廢墟,則是由“酒精”和“創(chuàng)傷”構(gòu)建的。
一個宿醉的清晨,一個被割喉的男人,一段完全空白的記憶。
這部劇,是《生活大爆炸》的“佩妮”卡蕾·措科,獻給世界的一場,最華麗的轉(zhuǎn)型演出。 她不僅是主演,更是制片人。
而這部劇最天才的設(shè)計,就是它將“記憶斷片”這個心理學概念,徹底視覺化了。
卡茜會在自己的“腦內(nèi)劇場”里,與那個死去的男人,反復地對話、調(diào)情、爭吵,試圖從這些虛實的幻像中,拼湊出那一夜的真相。大量的分屏鏡頭和快速剪輯,讓我們和她一樣,被困在了那座由無數(shù)記憶碎片組成的、搖搖欲墜的廢墟之中。
它告訴你,有時候,比兇手更可怕的,是你自己那段,背叛了你的記憶。
第三座廢墟:“青春”的迷幻——《亢奮》
最后這座廢墟,最華麗,也最令人心碎。
我必須給你一個降維打擊級的“信息增量”:這部劇的主創(chuàng)薩姆·萊文森,幾乎是以一種“自傳”式的勇敢,將自己青少年時期的成癮經(jīng)歷,轉(zhuǎn)化為《亢奮》那令人目眩的視覺語言。
主角茹,一個剛從戒毒所出來的17歲少女,是全劇的敘事者。但,一個癮君子的敘述,你,敢信嗎?
于是,整部劇,都變成了她那被藥物所浸泡、扭曲和放大了的感官世界。
劇中那些旋轉(zhuǎn)的鏡頭、飽和到失真的色彩、以及仿佛從皮膚下滲出的閃粉,那不是在“炫技”。那是在讓你,親眼“看見”一個癮君子腦海中的,那座美麗、迷幻,卻又搖搖欲墜的廢墟。
《亢奮》之所以能引發(fā)Z世代的全球共鳴,就是因為它放棄了所有對“青春”的美好濾鏡。它只是坦誠地告訴你:有些人的青春,不是陽光沙灘,而是一場,無人能懂的,漫長的求救。
哲學、記憶、藥物。
這三部神作,用三種截然不同的美學風格,為我們打開了三座,關(guān)于“創(chuàng)傷”的內(nèi)在博物館。
它們不再滿足于給你一個簡單的故事,而是想邀請你,潛入角色最幽暗的內(nèi)心,去親身體驗一次,當世界分崩離析時,靈魂,將如何掙扎。
這,或許就是頂級好劇,能帶給我們的,超越娛樂本身的,最寶貴的共情。
互動話題:
拉斯特的“哲學虛無”,卡茜的“記憶黑洞”,茹的“青春迷?!保@三座“精神廢墟”,你認為,哪一座,最讓你感到似曾相識,或不寒而栗?
歡迎來評論區(qū),進行一場“高段位”的靈魂交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