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午吃完飯散步,
跟同事正聊著最近那個機動車和行人糾紛的事情時,
不遠處的十字路口邊上的喧鬧聲,吸引了我們的注意。
快步上前,在熙攘的人群之中尋找信息,
很快,我們就知道大概發(fā)生了什么,
其實事情很簡單,有個騎電摩送貨的人,
撞到了正常過路的行人,
而且根據(jù)信息反饋,
騎電摩送貨的人在這個問題上是全責(zé),
并且是“大家認為全責(zé),他自己也認為是全責(zé)”的那種全責(zé),
但我們都知道,事實的結(jié)論未必能引發(fā)情緒上的共鳴,
認知上的對錯,并不能讓該冷靜的人冷靜下來。
有些事情就是這樣,雖然他知道自己是錯的,
但最憤怒的那個人,也是他。
這個又錯又憤怒的人,并不從事實上辯解自己沒錯,
這也是我對此人頗為欣賞之處,
從博弈論的角度而言,在大家都知道他錯了,
他也知道他錯這個事實構(gòu)成之后,
他如果想要繼續(xù)狡辯下去,
那么出發(fā)點就不能否定所有人的共識,
而是要潑臟水,扣帽子,找開脫。
當(dāng)然,他也確實是這么做的。
首先,他采取潑臟水的思路是很清晰的,
他強調(diào)一點,這個十字路口存在某種不合理的問題,
只不過他說了半天,始終沒有說明白究竟怎么不合理,
因為他大多數(shù)陳述的信息,
都跟罵人的臟字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聯(lián),
仿佛他在潑臟水這個問題上是其次的,
罵人,才是他真實的目的,
不過這也從側(cè)面印證了潑臟水這個行為的根本邏輯,
表面上是讓一個合理的存在變得不合理,
但實際上,就是想借機罵人,罵事,
罵所有不理解自己,不同情自己,不認可自己的存在。
其次,在扣帽子上的表現(xiàn),
也符合了我對一些偏執(zhí)之人的刻板印象,
他在跟周圍人對抗的過程中反復(fù)強調(diào),
我撞的這個人,他不老實,因為他要躲我,
他要是不躲我,我可能就繞開他了,
所以雖然是我撞他,但其實是他活該。
這套邏輯,
但凡一個心智正常的人都知道對方是在胡攪蠻纏,
但是在以情緒支配大腦的人看來,
這個邏輯是非常清楚的,
他要先把錯誤的帽子扣在對方身上,
然后強調(diào)我之所以犯錯,是因為他也有錯,
我可以有錯,但他也必須要有錯,
這樣至少“看起來”我錯的沒那么嚴重。
所以,在做了這兩件他認為很對,
但實際上只是在做一些引發(fā)更大爭論的事情之后,
最后一點,也就是找開脫這件事上,
似乎讓周圍討論以純粹的氣氛“升華”了,
他說自己很不容易,送貨為生,
廢物的爹,殘疾的媽,不爭氣的娃,
都靠他養(yǎng)家,
撞的這個人,實際上是阻礙了他“活下去”的理由,
站著罵街的,才是最委屈的,
被撞到在地的,反倒是“始作俑者”。
就這樣,在看似無休無止的爭論持續(xù)了沒多久之后,
來了兩個人,大家都安靜了,
安靜之后,這二人問清了情況,
三言兩語說透了本就不復(fù)雜的事實,
然后問這個“最委屈的人”,你知道自己錯在哪了嗎?
此人一改常態(tài),那臉上囂張跋扈的神情突然就黯淡了,
在連連點頭之后,小聲的承認了自己的過錯,
我同事見狀,在一旁小聲對我說,
這小子剛才廢話了半天,我還以為他不知道自己做錯了,
我說,他不是不知道,
他是太知道了。
幾句話能說清楚的問題,怎么能如此爭論不休,
這并不是事情本身有多么曲折復(fù)雜,
而是有些人,還是抱著僥幸心理,
認為只要狡辯的水平足夠高,
就能逃避責(zé)罰,就能逃之夭夭,
但是,當(dāng)他們看到自己已經(jīng)“走不了”的時候,
迫使其冷靜的理由,
就會讓他們瞬間“想通了”很多他們之前裝聽不懂的問題,
是的,一旦不狡辯了,也就不用再多說什么了,
畢竟他們自己也很清楚,如果沒有狡辯的余地,
他們的后悔,
往往來的比沉默更快一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