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地的老把式都知道旱地種稻難如登天。
可河源東源縣義合鎮(zhèn)中洞村的旱地卻翻起了金色稻浪。成片水稻迎風吹,收割機轟鳴著吞下金黃稻穗。實測數(shù)據(jù)亮眼,近百畝節(jié)水抗旱稻畝產干谷達503公斤。
過去這兒的土地因缺水、勞動力流失成了撂荒地。
今年初轉機來了,科技特派員和工作隊四處尋良種。他們盯上了節(jié)水抗旱稻,這品種不用泡水插秧。“旱優(yōu)78”等品種耐旱省水,還能減少面源污染。
春旱考驗時,這稻子憑抗旱性畝產干谷超400公斤。如今義合鎮(zhèn)復耕撂荒地500余畝,還試種了其他優(yōu)質稻種。有人犯嘀咕,旱地種稻產量咋樣?
米質能行不?數(shù)據(jù)說話,這稻子產量米質和常規(guī)水稻沒啥差別。更讓人高興的是,甲烷排放大減,化肥也少用三成。
中洞村的成功給全鎮(zhèn)吃了定心丸,推廣計劃提上日程。
工作隊打算結合覆膜保墑技術,打造“華南旱稻示范帶”。
咱農民都知道,老辦法種地離不開老天爺解渴。
但現(xiàn)在科技給咱撐腰,旱地也能有好收成。當然啦,各地情況不同,選品種得看自家地塊兒。
山區(qū)缺水地、平原撂荒地,都得挑合適的稻種。
有人可能想問,咱這兒能不能試種這種稻子?
這就需要多問問當?shù)剞r技站,看看氣候土壤搭不搭。
我個人覺得,老輩兒的種地經驗不能丟,可也得信科技。土辦法加新科技,種地才能少看老天爺臉色。眼下正是謀劃秋冬種的時候,旱地改種值得琢磨。
別等著土地荒著,主動問問有沒有合適的抗旱品種。
說不定咱的旱地,也能變成金黃的豐收田。記住了,種地不能死腦筋,新路子能闖出新天地。
關注后續(xù),看看你們那兒適合哪種抗旱好品種!旱地種稻不是夢,科技撐腰咱能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