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起發(fā)生在上海的家庭意外事件,無疑為全國的家長們敲響了警鐘。車內(nèi)并非絕對安全的避風港,而家長的僥幸心理才是導致悲劇的根源。
官方披露了更多車內(nèi)事發(fā)時的細節(jié),看過之后令人不禁咬牙切齒。這對不負責任的父母竟然將事故責任全部推給汽車制造商,網(wǎng)友的犀利評論一語道破了他們的真正心思。
為何說這起事故的主要責任在于父母?公眾又是如何看待此事的呢?
沒有絕對安全的場所
誰家沒把汽車當成孩子的移動生活空間?車門一關,外界的風雨仿佛與己無關。在一些人眼中,車廂不僅是交通工具,更是孩子臨時的休息室、用餐區(qū),甚至是他們的游樂場。
我們總是理所當然地認為車內(nèi)不會發(fā)生意外,沒有人能傷害到孩子。直到上海這起事件曝光,我們才意識到自己的想法太過天真。去年五月,這家人像往常一樣駕車外出,車上坐著母親、五歲的女兒和兩歲的兒子。
僅僅半小時后,年僅兩歲的孩子在車內(nèi)停止了呼吸。整個過程令人匪夷所思:媽媽和女兒坐在第二排,而最小的孩子獨自在第三排玩手機。不知何時,五歲的姐姐無意中觸動了第二排座椅的調(diào)節(jié)開關,座椅靠背緩緩放平,如同一張致命的陷阱,牢牢卡住了弟弟的頭部。
等到大人發(fā)現(xiàn)時已經(jīng)太遲了。痛失愛子的父母將全部怒火發(fā)泄在汽車廠商身上,一紙訴狀將對方告上法庭,索賠200萬元,理由是車輛設計存在缺陷,座椅沒有自動感應和回彈功能,且缺乏明顯的警示標識。
聽起來似乎合情合理。在這個科技發(fā)達的時代,我們習慣了各種智能防護:車窗防夾手、倒車影像、雷達預警。那么,一張座椅為何就如此“遲鈍”呢?然而,法院最終駁回了他們的全部訴求。
判決結果一出,網(wǎng)絡上議論紛紛,許多人覺得難以接受。但仔細想想,將全部責任歸咎于車企真的公平嗎?這場悲劇究竟是如何一步步發(fā)生的?真的是汽車設計缺陷導致的嗎?
真正的隱患在于疏忽
讓兩歲的孩子獨自坐在后排本身就是個嚴重的問題,或者說這對父母根本缺乏基本的安全意識。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不應該脫離安全座椅的保護嗎?兩歲多的孩子身體尚未發(fā)育完全,成人座椅的安全帶不僅無法提供保護,反而可能勒住脖子造成危險。
如果當時孩子被正確固定在安全座椅中,即使前排座椅被放平也根本不會被波及。家長們總能找到各種理由逃避責任,比如“只是一小段路,抱著就行”、“孩子哭鬧不肯坐,實在沒辦法”、“我開車很穩(wěn),不會出事”等等。
用一百種僥幸心理去賭那萬分之一的意外,但對每個家庭來說,這萬分之一的可能就是百分之百的災難。這起事故血淋淋地告訴我們,兒童安全座椅不僅是為了應對劇烈碰撞,更是為了在狹小的車內(nèi)空間里提供最大限度的保護。
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疑點是,從事故發(fā)生到孩子失去生命跡象,整整過去了半小時!母親就在第二排,距離兩個孩子如此之近,為何沒能及時察覺異常?我不是要將所有責任都推給母親,但從常理來看,是否應該經(jīng)常確認一個尚在襁褓中的孩子的狀況?
一個手機屏幕、一段導航提示音,甚至片刻的走神,都可能讓我們暫時忘記身邊還有一個需要照看的孩子??傄詾楹⒆釉诤笈虐察o地玩手機就萬事大吉,卻沒想到危險可能就在眼前。
汽車終究是一臺精密的機械,而不是自帶看護功能的兒童房。父母的目光不應該長時間離開孩子,每一次回頭查看、每一次聽到異常聲音的警覺,都有可能避免一場災難。
不該依賴的“完美保障”
這對父母將責任推給車企的行為顯得有些站不住腳。從消費者角度看,他們或許認為“花了錢就該萬無一失”,但技術并非無所不能。我們總是期待汽車越來越智能,能夠預判所有危險,糾正所有人為失誤。
車企當然有義務不斷提升產(chǎn)品的安全性,也許未來所有汽車座椅都會配備壓力感應和防夾功能,就像電梯門一樣靈敏。但技術永遠有其局限性,安全標準也往往滯后于現(xiàn)實需求。在現(xiàn)行法規(guī)和技術條件下,那輛車的座椅設計是符合標準的,用戶手冊中也明確標注了兒童乘車的注意事項。
產(chǎn)品責任不能成為監(jiān)護失職的“護身符”。將所有希望寄托在一臺機器上本身就是最大的不負責任。再智能的汽車也無法理解五歲孩子的好奇心,也無法衡量兩歲孩子的脆弱性。方向盤掌握在家長手中,孩子的安危更應該系在家長的心上。
網(wǎng)友的一句評論道出了這對父母的真實想法:“自己犯的錯要別人來買單”。仔細想想,難道他們意識不到問題的根源在于自己五歲的女兒嗎?還是他們根本不愿承認作為父母的失職?
作為成年人,一眼就能看出問題所在,也能明白誰該為這起事故負責。但這對父母卻選擇將車企告上法庭,還提出了200萬元的賠償要求,是不是抱著“能賠多少算多少”的心態(tài)?在這起事件中,兒童乘車安全的主要責任顯然在于父母,而非汽車廠商。
悲劇的發(fā)生,往往不是因為某個巨大的、突如其來的錯誤,而是由一系列微小疏忽累積而成。安全座椅的缺失、片刻的注意力分散、對技術的過度依賴、對孩子行為的錯誤預判,只要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能夠被及時糾正,孩子就不會遭遇這場意外。
世上沒有后悔藥,我們也無法讓時間倒流。我們能做的,就是將他人的血淚教訓銘記于心。下一次當我們把孩子放進車內(nèi)時,請務必多花幾分鐘,確保他們被牢牢固定在安全座椅中。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