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周五好。
最近,瀟灑姐陪同女兒問問參加日本青少年壁球公開賽。
經(jīng)常有同學問瀟灑姐,在這么多體育項目中,如何就為問問選中了壁球呢?
答案就是,壁球這項運動,不是瀟灑姐為問問“選”出來的,而是問問自己“試”出來的。從3歲開始,問問就先后體驗了游泳、跆拳道、棒球、足球等項目,8歲時在其中選擇了最喜歡的壁球作為專項訓練。
而瀟灑姐選擇的是,要通過有意識的培養(yǎng)和潛移默化的榜樣成為一個“運動家庭”,養(yǎng)育一個“運動小孩”。
從任何方面來說,小到“現(xiàn)在去做什么”,大到人生選擇,人類都在面對前所未有的豐富選項和人生樣本。
隨著人的成長,周圍的樣本也越來越多,在社交媒體普及的時代,千萬種活法更是目不暇接。
A的說法值得一試,B的觀點看起來也很可行,但最令人困惑是,還有CDEFG,他們的說法有些甚至完全相反,卻都有十足的道理。
與此同時,很多聲音又都在對你說,要“做自己”。
那是不是意味著,如果“像ta一樣”,就“不是我了”呢?
什么叫“做自己”,怎樣才能“做自己”呢?
在人生中能夠獲得怎樣的體驗,取決于你的選擇,也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周圍環(huán)境和人的影響。重要關系對人的影響程度,從“原生家庭”“親密關系”等話題的討論熱度就可見一斑。
當你知曉世界上的活法如此之多,哪一種又適合你來活呢?
面對周圍的聲音,如何聽,又怎么聽呢?
在上周的一篇微博中,瀟灑姐就對這類疑問作出了解答:
“如果整個世界是牡蠣,那世界最好全都敞開任你瀏覽,基數(shù)更大,你越有新發(fā)現(xiàn)?!?/p>
The world is your oyster.
本周瀟灑專欄,就為你帶來瀟灑姐的這篇最新分享,一起來看。
瀟灑姐:
我們說不要活在別人的期待里,要活在自己對自己的期待里,但是自己對自己的期待是從哪里來的呢?
肯定是一部分從先天家庭的范式里來,又有一部分從后天環(huán)境的敘事里來,包括讀來的,看來的,模仿參考來的。這些合并在一起,我們對自己的期待幾乎是雜糅的。所以長大成人的一個核心工作其實不是宣告從此不活在別人的期待里,而是開始分辨所有這些期待中,哪些的確值得和適合自己活。
有一部分彎路本身就來自:因為那是別人的期待,所以我要故意反其道而行之,你們都說雞蛋炒西紅柿好吃,為了不和你們一樣,我就偏不吃。但內(nèi)心自己其實是想吃的,只好很難受的別扭著,于是錯過了。
或者,我們還會看到很多人看上去活出了自己,榜樣光彩炫目,成為了樣本。但又如何知道榜樣是否活在自己的期待里呢?
自己應該活在自己的正向體驗和感受里,如果別人提出了期待,如果樣本示范了活法,你一試果然品嘗到快樂和收獲,那說明這個方向本身就是你的。當下的感受和收獲的快樂并不能憑空產(chǎn)生,是大腦神經(jīng)元產(chǎn)生的,是就是,有就有,大腦神經(jīng)元不說謊。
打個不恰當?shù)谋扔?,如果你渴望結識人生伴侶,你不必區(qū)分伴侶的來源到底是親戚介紹的還是自己撞見的,如果整個世界是牡蠣,那世界最好全都敞開任你瀏覽,基數(shù)更大,你越有新發(fā)現(xiàn)。
(本文首發(fā)于@王瀟_瀟灑姐 8月9日微博)
點擊預約瀟灑姐8月直播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