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上海書展現(xiàn)場,一場聚焦中國繪畫經(jīng)典的文化盛宴——《芥子園畫傳》與芥子園文化推介會如期舉行。本書主編徐宇峰以“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密碼本’”定義這部跨越三百年的藝術巨著,揭開了活動序幕。
誕生于康熙年間的《芥子園畫傳》,由李漁及女婿沈心友在南京芥子園主持刊刻,其“圖解畫理、雅俗共賞”的特質(zhì),成為歷代畫家、習藝者的“案頭必備”,在中國畫壇流傳廣泛、影響深遠。任伯年、吳昌碩、林風眠、齊白石、黃賓虹、潘天壽、李可染、張大千、傅抱石、陸儼少等都將其視為“啟蒙恩師”,被譽為影響中國畫壇近三百年的“紙上的美術館”。
活動現(xiàn)場重點推介的人民美術出版社新版《名家課徒稿臨本——芥子園畫傳》,該書甄選康熙珍稀原版初印本,精準復刻,精修還原無縫畫面,重新加以注釋;并對《芥子園畫傳》的章節(jié)內(nèi)容進行了有機拆分與編輯組合,便于學習者分類臨摹品鑒,巧妙化解繁體文言隔閡,輕松領略國藝文化精髓。
“我們希望還原《芥子園畫傳》的原初風貌——康熙原刻本的木刻韻味、清代畫家的批注心得,同時加入現(xiàn)代解讀,讓古人的‘繪畫口訣’變成今人能聽懂的‘藝術指南’?!毙煊罘尻U釋編撰理念時,現(xiàn)場還特別展出了康熙原刻本復刻版、清代民間摹刻版及上美全新編注版,清晰呈現(xiàn)經(jīng)典的傳播演變軌跡。
隨后,到場藝術家們齊聚“新海派芥子園雅集”,暢談畫傳與其藝術生涯的深厚淵源。陳家泠先生通過視頻盛贊:“《芥子園畫傳》是中國繪畫美學的濃縮——從‘三遠法’的空間營造,到‘骨法用筆’的氣韻表達,每一筆都有文化淵源?!薄斑@些‘套路’不是限制,而是幫助初學者‘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創(chuàng)新基石。”
一位攜孫參加的老讀者輕撫書簽感慨:“我的啟蒙老師用它教我畫第一棵樹,如今孫子也能接續(xù)這份經(jīng)典。”這份跨越時空的文化傳承感動全場。
簽售環(huán)節(jié)將氣氛推向高潮,嘉賓們?yōu)樽x者簽名留念,有幸運者更獲贈復刻的“龔鼎孳芥子園印章”。當古籍智慧與現(xiàn)代出版碰撞火花,這部美學“密碼本”正在新時代續(xù)寫啟蒙傳奇。
記者:郁婷藶
圖片:郁婷藶、主辦方
視頻:傅雷
編輯:徐悅琳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靜安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