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北京天安門廣場將舉行抗戰(zhàn)勝利80周年盛大閱兵,普京、武契奇等20多國領導人已確認到場。而就在同一天,華盛頓的白宮橢圓形辦公室里,特朗普將與一位年僅42歲的波蘭新總統(tǒng)卡洛爾·納夫羅茨基舉杯相慶。一邊是銘記歷史、祈愿和平的莊嚴盛典,一邊卻是精心算計、暗藏刀鋒的政治交易。特朗普為何甘愿放棄這場全球矚目的“東方主場秀”?答案,藏在他與波蘭新總統(tǒng)這場看似低調、實則殺機四伏的會晤之中。
事實上,特朗普不是不想來。幾個月來,他對訪華一事欲擒故縱:一會兒暗示“收到邀請”,一會兒又放話“協(xié)議沒簽,來了白來”。直到8月10日,白宮一紙官宣,把路徹底堵死:9月3日,他要留在華盛頓等波蘭總統(tǒng)上門“拜碼頭”。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中美貿(mào)易談判仍卡在“買不買美國大豆、罰不罰中國芯片”的死結上,特朗普干脆把訪華當成“期貨”繼續(xù)吊著。另一方面是8月15日他已與普京約好在阿拉斯加“私聊”,無需再跑到北京與“老對手”同臺競技。更何況,美國國內正忙著篡改二戰(zhàn)敘事——把蘇聯(lián)貢獻抹掉、把日本罪行稀釋,此時若現(xiàn)身北京閱兵,等于自打臉。于是,干脆不來了!
但話說回來,能讓特朗普推掉訪華、騰出9月3日黃金檔的,這位波蘭新任總統(tǒng)納夫羅茨基究竟有什么“本事”?據(jù)悉,這位1983年出生的歷史學家,在7月大選中以不足1%的微弱優(yōu)勢驚險過關,選前曾秘密到訪白宮,被特朗普公開接見,等同于拿到了“美國背書”。勝選后第30天,他就迫不及待飛赴華盛頓,既是“還愿”,更是“交底”。對于烏克蘭,納夫羅茨基雖然嘴上繼續(xù)喊支持,身體卻很誠實地削減難民福利、反對烏入北約,而這正中特朗普“逼烏割地求和”的下懷;對于俄羅斯,波蘭歷來“恐俄”,特朗普要在歐洲東翼釘下一枚更鋒利的楔子,納夫羅茨基正是最好用的那把“螺絲刀”;
對于歐盟,華沙與布魯塞爾正就法治、移民、預算鬧得不可開交,美國此時遞來橄欖枝,既拉攏波蘭,也敲打德法,一石二鳥。而之所以選擇在9.3這一天,在我看來,則是有三重隱喻。一是歷史隱喻:80年前,波蘭是第一個被納粹德國和蘇聯(lián)瓜分的主權國家;80年后,波蘭總統(tǒng)卻在這一天與美國總統(tǒng)密談,試圖聯(lián)手重新定義“勝利者”與“失敗者”。二是陣營隱喻:當北京的紅場式閱兵展示“中俄+全球南方”團結時,華盛頓的這場會晤則高調宣示“美波+東歐反俄”同盟,東西兩大敘事在同一天正面對撞。三是交易隱喻:特朗普的行事邏輯永遠是“交易”。
據(jù)外媒透露,美方正醞釀一份烏克蘭?;鸱桨浮J俄占20%領土,換取俄?;?、美放松制裁。波蘭正是東歐“緩沖區(qū)”里最合適的傳話人、監(jiān)督者和背鍋俠。從拜登到特朗普,美國在東歐的棋局愈發(fā)清晰:用波蘭、波羅的海三國構筑“新鐵幕”,用烏克蘭戰(zhàn)爭消耗俄羅斯,用高能源價格削弱德國工業(yè),再用“保護者”身份兜售天然氣與軍火。
如今,特朗普干脆把波蘭總統(tǒng)請進白宮,當著全世界的面給歐洲一記耳光:你們的“戰(zhàn)略自主”只是幻覺,真正的方向盤在華盛頓。德國《明鏡周刊》酸溜溜地評論:波蘭人贏得了白宮紅地毯,卻可能輸?shù)粽麄€歐洲的未來。9月3日,北京的天空將飛過殲-20與運-20;同一天,白宮的玫瑰園將響起美波兩國國歌。歷史尚未蓋棺,敘事已被撕裂。當和平的鐘聲與武器的呼嘯在同一個地球日交織,我們不得不警惕:紀念戰(zhàn)爭,是為了避免下一場戰(zhàn)爭;而非為新的戰(zhàn)爭提前寫下注腳。特朗普與納夫羅茨基的這場“9·3密約”,究竟會把歐洲帶向何方?相信時間很快就會給出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