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各位同胞:
感謝荷蘭和統(tǒng)會的邀請,我以記者的身份參加這個荷蘭華僑華人紀念中國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勝利,臺灣光復80周年的大會,在此發(fā)言,介紹有關的新聞和我的見聞。
在這個慶??谷諔?zhàn)爭勝利的重大日子里,我們應該重溫歷史,雖然抗戰(zhàn)的歷史我們可能已經讀過很多,也許是通史,但是,我們還要深挖更多的細節(jié),走更多的路,找更多的資料,讀更多的書。比如說,荷蘭的華人當年是如何站在中華民族的立場全力支援這場戰(zhàn)爭,勝利后又是如何打著中文“抗戰(zhàn)勝利”的橫幅,在阿姆斯特丹街頭舞龍舞獅慶祝的場面。
這些,都有團體和個人在做這方面的工作。(比如說,全荷華人聯(lián)合會執(zhí)行會長陳龍就參與組織了荷蘭《抗戰(zhàn)要訊》集刊的出版)。前幾年,荷蘭和統(tǒng)會在這里舉辦過抗戰(zhàn)勝利的圖片展覽,其中就有荷蘭華人支持抗戰(zhàn)捐款捐物,出人出力的圖片,令人感動,這些都是實證。今天,這個展覽也再次在現場舉辦,我說,10年了,要補充一些新的內容。
一些來自嚴肅的新聞機構的新聞報道,也值得引起我們的關注。
2025年6月底,中國方面,就是中國93閱兵領導小組的辦公室副主任說:中國抗戰(zhàn)是全民族的抗戰(zhàn),國民黨軍隊也發(fā)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這次閱兵將邀請國民黨抗日老兵到現場觀禮。
7月份,一場關于“鼓嶺緣”中美青少年合唱周活動的報道,其中特別指出,中美并肩對付法西斯,共同為和平和正義而戰(zhàn)。
8月份,香港《南華早報》報道,中國大陸將邀請組建飛虎隊的美國飛行教官陳納德(Claire Lee Chennault)和其他飛虎隊員的后人下個月前往北京,出席抗戰(zhàn)紀念活動。
我們看新聞,要注意其中的關鍵詞。
作為記者,我曾多次參加中新社和中國和平統(tǒng)一促進會組織的海外媒體中國之行,走過很多跟抗戰(zhàn)有關的經典地點,參觀當年的抗戰(zhàn)現場和博物館;也應臺灣方面的邀請,到過臺灣,見過馬英九并合照。
抗戰(zhàn)的戰(zhàn)場是廣闊的,這里我重點講我到過的幾個地方。
我參觀過湖南芷江的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這是芷江洽降的所在地,我們在紀念牌坊前照相,參觀洽降地點的陳設,今天,已經按照當年的模樣還原。
為什么叫洽降呢?這是日本和國民政府洽談投降事宜的地方,不是正式受降儀式的所在地,卻是接受日本愿意投降并作出統(tǒng)一安排的地方,牌坊被稱為中國的凱旋門。
后來,參觀了不遠處的飛虎隊紀念館,6000個飛虎隊戰(zhàn)士名字歷歷在目,還有死難者的紀念碑。
后來,參觀過貴州晴隆的二十四道拐,中美工兵部隊和民工修建的中印公路中最為險惡的一段。
后來,參觀鎮(zhèn)遠的和平村舊址,原來的日本戰(zhàn)俘收容所。在這里,在中國共產黨人的努力下,促成部分覺悟的戰(zhàn)俘成立了“在華日本人民反戰(zhàn)革命同盟和平村工作隊”,這是日本反戰(zhàn)同盟的前身。
2024年.參觀云南騰沖保山的滇西抗戰(zhàn)紀念館和國殤墓園,記錄的是中國遠征軍和美軍的抗戰(zhàn)事跡。紀念館墻壁上陳列著上千頂鋼盔,中國遠征軍名錄墻鐫刻有10萬余名遠征軍將士名字。
中國大量的出版物,也真實地記錄了抗戰(zhàn)的歷史,其中,有我的好朋友撰寫的書籍《抗日十大名將》,廣東旅游出版社出版,寫了五個國軍五個共軍著名將領。這只是中國大陸數以千計的同類出版物中的一本。
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抗戰(zhàn)的勝利,是中華民族的勝利,是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勝利,是正義的勝利。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6月24日舉行新聞發(fā)布會,中央宣傳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長介紹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總體安排,并答記者問。副部長介紹,10月25日前后,舉行紀念臺灣光復80周年大會,支持海外僑胞在當地組織相關的紀念活動。
臺灣光復怎么回事?背景又是怎樣的呢?
清朝在甲午戰(zhàn)爭戰(zhàn)敗后,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將原本屬于中國的臺灣割讓給予日本,從此臺灣進入日治時期。1941年2月10日,中華民國政府為集中力量,經中央斡旋,在重慶組成“臺灣革命同盟會”,團結臺灣人力量,支持抗戰(zhàn),光復臺灣。
因此,在二戰(zhàn)日本投降后,也一并將馬關條約一筆勾銷,把臺灣歸還中國,所以,稱為“光復臺灣”。
根據一些資料的記載,“光復臺灣”這一說法,有馬英九的一份功勞。馬英九政府在2014年,在高中課程正進行的教學大綱微調中,將“光復”的用詞重新編入,體現了大中國史觀。所以,我們欣賞馬英九先生,他堅持了民族的大義。
在這里,我也特別說一說在荷蘭的臺灣翻譯工作者江樹生(Chiang Shu-sheng)翻譯的《熱蘭遮城日志》(De Dagregisters Van Het Kasteel Zeelandia),臺灣出版,是1624年至1662年荷蘭人寫的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流水賬,全套四大本,我擁有三本。其中,包括很多荷蘭殖民者和福建人以及鄭芝龍、清政府官員打交道的故事,說明在很早以前,臺灣有大量的大陸移民。
其中原始的荷文版序言中有這么一句:戰(zhàn)后中國臺灣,回歸祖國中國的懷抱。
臺灣很早就是中國的,早到什么時候?
1920年,臺灣作家連橫出版《臺灣通史》。在這部“起自隋代,終于割讓”的巨著中,他寫道,“國可滅,而史不可滅。臺灣無史,豈非臺人之痛歟?臺灣三百年來之史,將無以昭示后人,又豈非今日我輩之罪乎?”
1931年,中日關系繼續(xù)惡化。連橫的兒子連震東返回大陸。當時連震東妻子懷孕,父親囑咐,若生男孩,起名連戰(zhàn),“寓有自強不息、克敵制勝之意義,又有復興故國、重整家園之光明希望”。
這位連橫先生的孫子,就是連戰(zhàn)。
我的發(fā)言完了,謝謝大家。(黃錦鴻、2025年8月15日)
為你還原一個真實的荷蘭
微信號 : hollandone
網站:www.hollandone.com
郵件:info@hollandone.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