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中國商務部發(fā)布了一則公告:對歐盟發(fā)出2道制裁,將其兩家銀行列入反制清單,禁止中國境內組織、個人與其進行有關交易、合作等活動。
這一果斷舉措,源于歐盟對中企的單邊制裁,就在前幾日,歐盟以“協(xié)助俄羅斯規(guī)避貿易限制”為由,將兩家中國金融機構實施制裁,這種典型的“長臂管轄”不僅損害了中企合法權益,更讓中方的克制與耐心消磨殆盡。
這兩家被制裁的銀行背后都有立陶宛本土資本支持,且與當地政府的經濟政策關聯較深。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立陶宛還多次在涉臺問題上挑釁,觸碰中國核心利益,中方雖有警告但始終留有余地。
而歐盟借著對俄制裁打壓中企,無疑是在已有摩擦的基礎上再添新矛盾,更是將中方的克制當成了可以隨意“拿捏”的理由。
中方選擇這兩家立陶宛銀行作為反制對象,既是對歐盟錯誤行為的針對性回應,也傳遞出“誰挑起對抗,誰就要承擔后果”的明確態(tài)度。
即便它們規(guī)模不大,但其作為歐盟制裁鏈條上的一環(huán),恰好成了中方維護自身權益的具體抓手。
另外,我商務部發(fā)言人再次做出表態(tài),希望歐盟珍視雙方在相關領域的良好合作,立即糾正錯誤做法。
但歐盟卻始終一意孤行,讓中方“忍無可忍”,拿出反制手段,用實際行動維護自身主權、安全和發(fā)展利益。
如今,歐盟要為自己錯誤的制裁行為付出代價,但其成員國意大利卻仍在醞釀新的對華小動作,試圖繼續(xù)對中企下黑手。
幾乎同一時間,彭博社從知情人士那里得知,意大利政府正打算對中國投資者在意大利主要企業(yè)的持股進行限制。
這些企業(yè)涵蓋私營和國有控股公司,涉及能源、制造等關鍵領域,都被視作具有所謂的“戰(zhàn)略意義”。
當中,輪胎生產企業(yè)倍耐力成了備受關注的焦點。中國國企中化集團持有該公司37%的股份,可就因為有中資控股這層關系,倍耐力在美國可能會遭遇銷售限制。
而意大利政府這會兒居然在研究如何向中化集團施壓,讓其出售持有的倍耐力股份。
表面上看,意大利是為了避免與美國產生潛在的緊張關系,實則是想打“中國牌”,試圖通過犧牲中企利益換取美國的"好感"。
此前,意大利就曾多次動用“黃金權力規(guī)則”,限制中企在當地的投資和發(fā)展。這種做法不僅損害了中國企業(yè)的利益,也破壞了中意之間的友好合作氛圍。
要知道,就在去年七月底,意大利總理梅洛尼還到訪中國,當時明確表達了想重新推進兩國合作的想法,雙方也一起簽下了一份為期三年的合作計劃。
不難看出,即便曾經有過合作共識,也可能因外部壓力或自身利益考量而出現反復。
意大利一面表達合作意愿,一面卻在經貿領域針對中企搞小動作,這種“搖擺”恰恰提醒我們,不能對任何外部承諾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我們既要積極拓展對外合作,也要筑牢自身防線,警惕那些以“合作”為幌子、實則暗藏遏制之心的行為。
從立陶宛的涉臺挑釁,到歐盟的連帶制裁,再到意大利為“討好”美國計劃犧牲中企利益,這些不斷升級的小動作,一次次挑戰(zhàn)著中方的底線。
總之,沉住氣走好自己的路,一步一個腳印把自身的底子打牢、實力做強,任外界怎么變,都能立得住、行得穩(wěn)。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