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縣有個怪談,說是南山深處住著條"鐵蜈蚣"。這蜈蚣通體烏黑,硬如精鐵,百足爬過之處,石頭就跟豆腐似的被鉆出密密麻麻的窟窿眼??h里老人說,那鐵蜈蚣是山神爺養(yǎng)的,專吃石頭里的精氣,活了幾百年了。
"放屁!"茶棚里,一個穿青布長衫的年輕人把茶碗往桌上一頓,"世上哪有什么鐵蜈蚣?"
這人叫杜文遠(yuǎn),新科進(jìn)士,剛被派到清水縣當(dāng)縣令。赴任路上就聽說了這樁奇聞,心里直犯嘀咕。旁邊賣茶的張老漢趕緊"噓"了一聲:"大人可不敢亂說,那鐵蜈蚣靈驗著呢!前年趙員外家挖井,一鋤頭下去驚動了它,第二天井里就冒黑水,家里連死了三頭牛!"
杜文遠(yuǎn)瞇起眼睛:"哪個趙員外?"
"喲,您新來的不知道。"張老漢壓低聲音,"趙德財趙老爺,咱們縣頭號大戶,城南半條街都是他家的產(chǎn)業(yè)。"
正說著,街上突然騷動起來。只見幾個家丁模樣的人推著個老漢往縣衙方向去,那老漢懷里死死抱著個布包,嘴里喊著:"冤枉啊!這靈芝是我冒死在懸崖上采的,不是偷的!"
杜文遠(yuǎn)剛要起身,被張老漢一把拉?。?大人別管閑事,那是趙家的人。"
眼看那群人走遠(yuǎn),杜文遠(yuǎn)掏出幾文錢放在桌上:"老丈,這清水縣,到底是誰說了算?"
張老漢苦笑:"明面上是縣太爺,可實際上..."他指了指趙家方向,"那位爺跺跺腳,清水縣都得抖三抖。"
第二天清晨,杜文遠(yuǎn)換了身粗布衣裳,獨自在縣城轉(zhuǎn)悠。清水縣不大,卻分得明白——北城破屋爛瓦,百姓面黃肌瘦;南城高門大院,連看門的狗都油光水滑。最扎眼的是藥材鋪,全縣七家,六家掛著"趙記"的招牌。
"小哥,買藥么?"一家藥鋪伙計招呼道。
杜文遠(yuǎn)湊上前:"聽說你們這兒有種石靈芝?"
伙計臉色一變:"客官要那玩意兒做甚?"
"家里老人咳血,郎中說非得石靈芝不可。"
伙計上下打量他,伸出五根手指:"五兩銀子一錢,不還價。"
"這么貴?"杜文遠(yuǎn)驚呼。他在京城時見過石靈芝,頂多二兩銀子。
"嫌貴?"伙計冷笑,"有本事自己上山采去!不過別怪我沒提醒——采石靈芝的地界,可是鐵蜈蚣的老巢!"
杜文遠(yuǎn)心里一動。離開藥鋪,他直奔縣衙后堂,翻出縣志。果然,在"物產(chǎn)篇"中找到記載:"清水南山產(chǎn)石靈芝,生于峭壁石縫,采之極險..."奇怪的是,近十年的記錄里,石靈芝產(chǎn)量年年銳減,價格卻翻了十倍不止。
"大人,"師爺輕聲提醒,"趙員外求見。"
杜文遠(yuǎn)整了整衣冠:"請。"
趙德財四十出頭,圓臉大耳,活像尊彌勒佛。一進(jìn)門就拱手作揖:"父母官上任,小民有失遠(yuǎn)迎,罪過罪過!"說著讓家丁抬進(jìn)兩口箱子,"區(qū)區(qū)薄禮,不成敬意。"
杜文遠(yuǎn)瞥見箱子里閃動的銀光,微微一笑:"趙員外客氣了。本官初來乍到,正想請教——聽說貴縣有種奇物,叫鐵蜈蚣?"
趙德財臉色微變,隨即笑道:"鄉(xiāng)野傳聞罷了。不過南山險峻,大人若要游玩,小民可派向?qū)?.."
"不必。"杜文遠(yuǎn)合上縣志,"本官就喜歡獨自探幽訪勝。"
三日后,杜文遠(yuǎn)背著竹簍上了南山。時值初夏,山間霧氣繚繞。他專挑陡峭處走,果然在幾處懸崖上發(fā)現(xiàn)零星的石靈芝,但大多只有指甲蓋大小,根本入不了藥。
正午時分,杜文遠(yuǎn)坐在山澗邊啃干糧,忽聽上方傳來"叮叮"的敲擊聲。他循聲望去,只見百米高的懸崖上晃著個人影,腰間拴著麻繩,正用什么東西在巖壁上鑿洞。
"老丈小心!"杜文遠(yuǎn)忍不住喊。
那人聞聲低頭,差點失足。等穩(wěn)住身形,竟順著繩子"哧溜"滑了下來,身手矯健得像只猿猴。
近看是個精瘦老漢,滿臉皺紋里夾著石屑,右手握著件怪模怪樣的工具——尺把長的鐵桿,頭部呈螺旋狀,桿身上纏著條鐵鏈。
"后生找死??!"老漢劈頭就罵,"這懸崖上采藥,最忌分神!"
杜文遠(yuǎn)連忙作揖賠罪,眼睛卻盯著那工具:"老丈,這是..."
老漢下意識把工具往身后藏:"吃飯的家伙,不值一看。"說著就要走。
"且慢!"杜文遠(yuǎn)攔住他,"可是采石靈芝?我愿出高價購買。"
老漢冷笑:"采了也白采,下山就得被趙家的人搶去。"他拍拍空竹簍,"十天半月采不到一株像樣的,都讓他們霸占完了。"
杜文遠(yuǎn)心中了然,掏出縣衙令牌:"老丈莫怕,我是新任縣令杜文遠(yuǎn)。"
"縣太爺?"老漢瞪大眼睛,突然跪下,"青天大老爺救命?。?原來他姓周,世代采藥為生。自從趙德財壟斷藥材生意,強買強賣,逼得多少采藥人家破人亡。
"那鐵蜈蚣..."杜文遠(yuǎn)指向老周手中的工具。
老周長嘆:"哪有什么鐵蜈蚣,那是我爺爺發(fā)明的鑿巖器。"他演示起來——螺旋頭能鉆入石縫,鐵鏈一抖,機(jī)關(guān)觸發(fā),內(nèi)部鐵齒交錯旋轉(zhuǎn),頃刻間就能在堅硬的巖壁上鉆出深孔,方便固定繩索和尋找石靈芝的根系。
"趙德財不知從哪聽說這工具,帶人搶了去。"老周咬牙切齒,"為掩人耳目,編出鐵蜈蚣的鬼話,嚇得百姓不敢上山。如今全縣就剩我這一把祖?zhèn)鞯?.."
杜文遠(yuǎn)聽得怒火中燒?;匮煤螅抵胁樵L,發(fā)現(xiàn)趙德財不僅壟斷藥材,還放高利貸,逼良為娼,罪行罄竹難書。但此人狡猾,與知府又有姻親,前任縣令都奈何不得。
"得想個法子..."杜文遠(yuǎn)盯著案頭的縣志,突然計上心來。
七日后,趙家亂作一團(tuán)——藥倉里的石靈芝不翼而飛,墻上留著密密麻麻的孔洞,像被什么蟲豸蛀過。更駭人的是,趙德財臥房的青磚地上,赫然出現(xiàn)一行字:"貪心不足,蜈蚣索命"。
趙德財嚇得魂飛魄散,連夜跑到縣衙喊冤。杜文遠(yuǎn)帶著衙役"仔細(xì)查驗",在趙家后院的枯井里發(fā)現(xiàn)個包袱,里面全是借據(jù)和田契,正是趙德財盤剝百姓的證據(jù)。
"趙員外,這..."杜文遠(yuǎn)"驚訝"道,"莫非鐵蜈蚣顯靈了?"
趙德財面如土色,癱坐在地。原來那"鐵蜈蚣"是他派人從老周爺爺墓里挖出來的,這些年沒少做虧心事...
第二天,趙德財主動開倉放糧,退還強占的田地。杜文遠(yuǎn)"順應(yīng)民意",將石靈芝列為官營,按市價收購。老周帶著幾個徒弟,公開傳授"鐵蜈蚣"的使用方法,采藥人再不用冒著生命危險徒手攀巖了。
秋后算賬時,師爺好奇地問:"大人,那趙家墻上的洞..."
杜文遠(yuǎn)笑而不答,從袖中取出個銅管——那是他讓鐵匠照著老周的工具仿制的縮小版,專鉆磚縫。
"世上本無鐵蜈蚣,"他輕聲道,"人心生了貪念,才招來妖孽。"
后來清水縣百姓把"鐵蜈蚣"改叫"穿山龍",成了采藥人的標(biāo)配。南山上的石靈芝漸漸多了起來,連最陡峭的崖壁也有人敢去采了。至于趙德財,聽說他后來見了蜈蚣就發(fā)抖,連百足蟲都養(yǎng)不得——這倒應(yīng)了那句老話: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
#民間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