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財聯(lián)社報道,最近加拿大那邊有點坐不住了,先是農業(yè)大佬們集體跑到國會大廈前抗議,手里舉著“還我中國市場”的牌子,接著能源巨頭們的股價跟坐過山車似的,一周跌掉了將近三成。有人扒出來,這一切的源頭,竟然是中國幾個月前悄悄打出的幾張牌。說起來也有意思,這些反制措施看似是突然發(fā)難,細究起來卻處處透著“等了好久終于等到今天”的味道。
要搞明白這事兒的來龍去脈,還得從幾年前中加關系那點糾葛說起。加拿大這國家,說起來也挺擰巴,一邊靠著向中國出口菜籽油、豌豆這些農產品賺得盆滿缽滿,另一邊又總愛跟著美國后面摻和事兒,今天說點涉臺的糊涂話,明天又跑去參加什么聯(lián)合軍演,把中國的核心利益當兒戲。之前中國也不是沒反制過,對他們的農產品、煤炭加征關稅,但那時候更像是敲敲警鐘。真正讓加拿大覺得后背發(fā)涼的,是從去年開始的這波操作,每一步都踩在他們最難受的節(jié)點上,說句“精準打擊”一點都不過分。
這里面還牽扯到美國,這就更熱鬧了。美國對加拿大也沒多客氣,動不動就拿關稅說事兒,甚至還放出話來要把加拿大變成“第51個州”,聽得人都一愣一愣的。就在這時候,中國突然開始大量進口加拿大石油,去年3月一個月就買了730萬桶,這操作當時讓不少人看迷糊了?,F(xiàn)在回頭看,這步棋走得可真夠妙的,表面上是幫加拿大穩(wěn)住了石油出口,實際上是讓他們嘗到點甜頭,心里開始嘀咕:“脫離美國,好像也不是不行?”
這種感覺就像溫水煮青蛙,等加拿大慢慢適應了這種“中美之間找平衡”的狀態(tài),真正的壓力才開始一點點加上來。去年3月那波石油進口,其實就是反制的前奏。當時美國正琢磨著限制中國石油進口,中國二話不說,把從美國買的石油砍了九成,轉頭就跟加拿大簽了大單。這一手不光是打了美國的臉,更重要的是讓加拿大產生了錯覺,覺得中國可能為了能源合作,在其他問題上會讓讓步。
哪知道這只是開始。到了8月,加拿大那邊腦子一熱,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100%的關稅,本以為能跟在美國后面喝點湯。中國這邊呢,沒立刻跳起來反駁,就看著他們折騰。等到9月,加拿大農業(yè)區(qū)剛從旱災里緩過點勁兒來,正盼著秋收后往中國運菜籽油呢,中國突然出手了——啟動全球首例“反歧視調查”,專門針對他們那沒憑沒據(jù)的關稅政策,緊接著又對菜籽油、化工產品發(fā)起反傾銷調查。
這時間點選得太絕了,菜籽油占加拿大對華出口的40%,這一下就打在了七寸上。有加拿大農民在采訪里說,本來倉庫都清空了等著裝新收的菜籽,結果訂單一夜之間全黃了,哭都沒地方哭去。
今年3月開始的第三波反制,才算真正把加拿大逼到了墻角。這邊美國剛對加拿大加征關稅,那邊中國就跟上了,對豌豆、豬肉這些農產品也加了100%的稅,還轉頭跟烏克蘭簽了新的進口協(xié)議。這意思很明白:你不賣給我,有的是人賣。
再加上WTO那邊的官司,加拿大一下子成了風箱里的老鼠,兩頭受氣。有媒體統(tǒng)計,這幾波反制下來,加拿大農民損失超過15億加元,相關企業(yè)的股價跌了20%還多。能源出口更慘,本來想靠中國市場抬抬價,結果現(xiàn)在只能低價往拉美賣,利潤直接縮水三成。想讓美國幫忙填點缺口?人家一句“國家安全”就給懟回來了。
經濟上難受,政治上更是焦頭爛額。之前加拿大總想著“靠美國壓中國”,現(xiàn)在才發(fā)現(xiàn),美國根本靠不住。歐盟那邊呢,看著加拿大的慘狀,也開始打退堂鼓,西班牙、德國都公開反對跟著加稅。加拿大這一下成了國際舞臺上的孤家寡人,說出去都有點丟人。
國內就更別提了,新總理的那些反華政策,之前看著挺唬人,現(xiàn)在農業(yè)州的老百姓不干了,抗議游行一場接一場,支持率兩周就掉了12個百分點。現(xiàn)在他算是騎虎難下了,跟著美國吧,經濟受不了;轉向中國吧,面子上掛不住。
說起來,加拿大也是自己犯了糊涂。他們總覺得有美國當靠山,中國不敢真把他們怎么樣,卻忘了中國老祖宗說的“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中國這幾波操作,看似不連貫,其實都是盯著加拿大的命門打——農業(yè)和能源這兩個最依賴中國市場的行業(yè),還有他們那種“經濟靠中國、安全靠美國”的畸形結構。
這背后其實是中國對時機的精準把握,有點像《孫子兵法》里說的“以迂為直”。不著急立刻反擊,就等著加拿大自己出破綻。比如選在農業(yè)豐收的時候動手,讓他們的糧食爛在倉庫里;趁著美國對加拿大施壓的時候加把勁,讓他們兩邊都顧不上。這種“以逸待勞”的打法,比一上來就硬碰硬要高明多了。
而且中國這幾拳打得都挺準,專挑那些對華出口占比超過30%的產品下手,保證每一下都能讓加拿大感覺到疼。這就像打架的時候,不跟你拼力氣,專找你的軟肋打,省時又省力。
更重要的是,這事兒不光是針對加拿大,也是做給其他國家看的:跟著美國瞎摻和,是要付出代價的。你看歐盟那些國家,看到加拿大的下場,不就開始猶豫了嗎?德國就明確表示,不想跟著對中國電動車加稅,怕自己也落得一樣的下場。這就是中國反制帶來的“溢出效應”,用事實告訴全世界,把經貿問題政治化,沒好果子吃。
說到底,中國對加拿大的這幾波反制,真不是簡單的“以牙還牙”,更像是一場精心設計的戰(zhàn)略行動。從一開始的石油進口埋下伏筆,到后來的關稅反制亮出底牌,再到最后的國際孤立收網,每一步都走得穩(wěn)穩(wěn)當當。
加拿大現(xiàn)在算是嘗到苦頭了,跟著美國當馬前卒,最后卻成了犧牲品。而中國用這波操作證明了,在大國博弈里,光有實力還不夠,還得有腦子,會選時機。這大概就是中國作為一個文明古國的智慧吧,不輕易出手,出手就一定能達到目的。
現(xiàn)在加拿大那邊還在吵吵嚷嚷,不知道接下來會怎么應對。但不管怎么說,這堂課他們算是記下了:跟中國打交道,最好還是踏踏實實做生意,別總想著耍小聰明,不然最后吃虧的還是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