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89比90輸給澳大利亞,放在過去可能會引來一堆“又不行了的批評,但這一次大家的情緒明顯不一樣,甚至不少球迷覺得這是久違的體面之戰(zhàn),中國男籃雖然差一點點拿下勝利,但場面和氣勢上已經(jīng)讓人看到了希望,這種氛圍的轉(zhuǎn)變,本身就是一種勝利。
比賽過程不用贅述,最后時刻雷蒙的三分機會、廖三寧的持球選擇,確實留下了遺憾,但要知道這是面對亞洲最強的澳大利亞,差距擺在那兒,能打到最后一球才分勝負,本身就足夠說明問題,況且對面雖然沒派NBA球員,我們也同樣缺少核心主力,算賬算到最后,這就是一場五五開的肉搏。
有意思的是,澳大利亞賽后官方賬號主動發(fā)文致敬,說中國隊打出了不可思議的比賽,這在過去幾乎是難以想象的情景,要知道他們以前眼里只有歐洲強隊,亞洲杯更像是例行任務(wù),這次卻給了中國男籃高評價,說明我們的表現(xiàn)真的是硬生生打出來的,靠的不是運氣,而是拼勁。
具體到場上,趙睿的隊長作用很明顯,他不僅在場上敢打敢拼,更在賽后第一時間安慰失誤的隊友,這種氣質(zhì)是球隊最需要的,反觀廖三寧和雷蒙,雖然因為最后的回合被質(zhì)疑,但別忘了他們在整個亞洲杯里都有亮眼發(fā)揮,三寧的突破和控球很有郭艾倫的影子,雷蒙的防守更是球隊的隱形屏障,年輕人犯錯正常,只要敢打敢拼,就值得給掌聲。
另外不得不提的還有王俊杰,這個20歲的年輕鋒線在賽后淚灑球場,那一幕很打動人,舊金山大學甚至轉(zhuǎn)發(fā)了他入選最佳陣容的消息,這小伙的經(jīng)歷也挺勵志,大一賽季坐板凳,大二逆襲進首發(fā),如今在國家隊也能打出存在感,他的打法偏美式,沖擊力強,如果未來真能闖進NBA,那對中國籃球來說絕對是好消息。
當然,情緒歸情緒,現(xiàn)實還是要面對,接下來的世界杯預(yù)選賽分組已經(jīng)出爐,中國男籃和日本、韓國、中國臺北同組,說白了就是老對手大集合,這組出線難度不算大,但也沒有掉以輕心的理由,尤其是日韓這幾年明顯在進步,韓國的空間拉開能力,日本的外線火力,都需要有針對性的準備,否則一場陰溝翻船就可能影響整體節(jié)奏。
再往后看,進入第二階段的12支球隊將分兩組,最終名額還是要靠硬實力去搶,就目前陣容深度和打法來看,中國隊打進世界杯正賽問題不大,關(guān)鍵在于能不能在世界賽場真正拿得出手,而不是只滿足于打進就行,這也是姚明時期留給大家的標準,畢竟那時候我們是敢和歐美強隊掰手腕的。
戰(zhàn)術(shù)層面,現(xiàn)在的中國男籃主打小球和三分,這思路沒問題,但執(zhí)行力還需要時間沉淀,像楊瀚森這種內(nèi)線新星,如果能在未來的窗口期加入,會讓球隊的內(nèi)外線銜接更順暢,他的傳球和高位策應(yīng)能力能讓外線射手得到更多輕松機會,這種打法才算真正有體系,不是一味拼個人單打。
說到底,這屆亞洲杯雖然沒能奪冠,但男籃打出了久違的硬度和血性,更重要的是贏得了對手的尊重,這比一場空洞的勝利更有價值,年輕球員經(jīng)歷過失敗才會成長,球隊在大賽里找到差距才會進步,中國男籃的未來不會一夜之間變強,但至少這次讓人看到了路在哪里。
所以結(jié)論很簡單,這場惜敗不該被當作失敗,而是一次分水嶺式的信號,男籃已經(jīng)擺脫了過去那種松散和慌亂,開始找回屬于自己的強硬氣質(zhì),接下來能走多遠,要看他們能不能把這種狀態(tài)延續(xù)下去,等到世界杯預(yù)選賽再見,或許我們能看到一個更加成熟的中國男籃。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