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外交部發(fā)言人賈伊斯瓦爾聲稱:“美中依靠貨幣、科技和工業(yè)產能對世界的控制,攜手收割世界,印度必須向世界揭露他們的陰謀!”
美國對印度商品加了高額關稅,最高到50%,理由是印度買了俄羅斯的石油,這對印度的紡織、珠寶、汽車零部件這些出口產業(yè)打擊不小。
印度外交部嘴上喊著要“用一切辦法捍衛(wèi)國家利益”,但真要跟美國硬碰硬,印度底氣不夠,無論是工業(yè)基礎、科技水平,還是金融影響力,印度跟美國比都差得遠。
印度想通過談貿易協(xié)定爭取點空間,可美國壓根不給面子,尤其在農業(yè)和乳制品市場準入上,印度連讓步的余地都沒有,因為這些牽扯到國內就業(yè)和政治敏感點。
面對美國的強硬態(tài)度,印度除了嘴上抗議,實在拿不出啥像樣的反制招數(shù),這種憋屈感讓印度外交官憋出一肚子火,只能靠“陰謀論”來發(fā)泄,轉移國內的不滿。
過去幾年,美國在對華政策上展現(xiàn)了點靈活性,比如在俄羅斯石油問題上,沒像對印度這樣搞“二級關稅”,而是繼續(xù)跟中國談貿易協(xié)議。
這種區(qū)別對待讓印度心里很不是滋味,印度一直覺得自己跟中國一樣,都是人口大國,理應也能跟美國平起平坐,甚至成為抗衡中國的重要角色。
可現(xiàn)實是美國壓根沒把印度當回事,反而在對華政策上有些妥協(xié),這讓印度覺得自己被晾在一邊。
并且中國靠著經(jīng)濟和地緣影響力,能讓美國正眼瞧,而印度卻只能在美中博弈的夾縫里掙扎,這種“羨慕嫉妒恨”的情緒,估計讓印度外交官忍不住把矛頭指向美中,試圖用“陰謀論”掩蓋自己的尷尬。
過去幾十年印度一直想在美、俄、中之間玩平衡,左右逢源,跟美國搞安全合作,跟俄羅斯保持軍事和能源聯(lián)系,同時小心處理跟中國的關系。
可美國的關稅大棒讓這平衡徹底玩不下去,美國不僅在經(jīng)濟上給壓力,還通過跟巴基斯坦接觸刺激印度,比如公開說要調停印巴沖突,甚至跟巴基斯坦軍方高層會面。
這些在印度看來都是對主權的挑釁,更無奈的是,印度發(fā)現(xiàn)自己不像中國那樣,能靠經(jīng)濟實力或地緣籌碼讓美國讓步。
于是印度開始向中國示好,比如恢復直航、放寬中國投資限制,甚至傳出莫迪可能時隔七年再次訪華的計劃。
這與其說是主動調整策略,不如說是被美國逼得沒辦法了,賈伊斯瓦爾的“陰謀論”,表面上沖著美中開火,其實是在為印度的戰(zhàn)略困境找借口。
莫迪政府這幾年推“印度制造”和經(jīng)濟自立,可美國的關稅讓出口市場受挫,國內企業(yè)叫苦連天。
同時反對派也在批評莫迪的外交政策軟弱,尤其在印巴問題上,覺得莫迪對美國讓步太多。
內憂外困之下,莫迪政府需要個“外部敵人”來轉移視線,把美中說成“合謀收割世界”,正好能讓國內的不滿情緒有個出口,也能給印度的困境找個臺階下。
這種策略短期內能挽回點面子,但遮不住印度在全球博弈中的弱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