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具體資料贅述在文中結尾
2025年8月15日凌晨2點30分,北京大學首鋼醫(yī)院腫瘤科醫(yī)生黃丹丹的生命定格在了35歲,這位曾經救治過2500多名腫瘤患者的醫(yī)學博士,最終沒能戰(zhàn)勝自己體內的“癌王”: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
在生命的最后時刻,她給8歲的兒子留下了三句最簡單,卻也最沉重的囑咐,這是一個母親用自己一生的奮斗提煉出的生命智慧,也是她留給孩子最寶貴的遺產,讓無數人淚目。
那么她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到底說了什么呢?
醫(yī)生成為患者
黃丹丹來自河南一個貧困小山村,她從小就明白一個道理:讀書是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
于是她拼命學習,考入南昌大學第一臨床醫(yī)學院,后以全年級第一的優(yōu)異成績,被保送至北京大學醫(yī)學部本碩博連讀。
博士畢業(yè)那年,黃丹丹迎來了人生的雙豐收,不僅與同為博士的丈夫結婚生下兒子,留在北京首鋼醫(yī)院,成為腫瘤內科的主治醫(yī)師。
眼看黃丹丹的生活將會越來越好時,苦難卻不期而至。
2023年12月,在一次例行體檢中,黃丹丹被查出“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已經到了晚期,癌細胞已經擴散到骨髓。
作為腫瘤學博士,她比誰都清楚這意味著什么,可她沒逃避,也沒落下一滴眼淚。
2024年初,她開了抖音號“丹丹的抗癌日記”,開始拍視頻記錄自己治病的過程,從化療反應、飲食建議、再到醫(yī)保報銷流程……
她一條條細致入微的講,像上課一樣,因為身為醫(yī)生的黃丹丹深知,有太多家庭面臨著突如其來的打擊,不知所措,從而延誤了治療。
“我不是想博同情,”她在第一條視頻中說,“是想告訴病人家屬,癌癥沒那么嚇人,但也別不當回事?!?/p>
但盡管黃丹丹如此堅強,作為一名母親,她最放不下的還是她那8歲的兒子,這位聰明的醫(yī)學博士,為兒子編織了一個關于“奧特曼打怪獸”的謊言。
因為知道兒子喜歡奧特曼,她就告訴兒子,媽媽的身體里住進了一只叫“腫瘤”的怪獸,而每一次痛苦的化療,都是一顆顆射向怪獸的“子彈”。
而媽媽,就是那個拿著子彈打怪獸的奧特曼。
然而在美麗的謊言背后,卻是殘酷的現實,她經歷了六輪高強度化療、一次自體移植,還試了CAR-T,化療藥物的神經毒性讓她雙手不停顫抖,雙腿發(fā)軟,甚至無法站立。
即便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黃丹丹也仍舊心系患者。
2025年2月,她開始更新賬號“正能量火箭丹”,希望能將自己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傳遞給其他患者,并科普科學規(guī)范抗癌的方法。
白天,她是虛弱的病人,承受著治療帶來的巨大痛苦。
晚上,只要身體稍有好轉,她就成了為病友答疑解惑的“抗癌軍師”。
她分享如何應對化療后的皮膚紅腫,坦然訴說那些難以啟齒的副作用。
2025年7月10日,她發(fā)布了最后一條視頻,畫面劇烈晃動,聲音微弱斷續(xù),她留給世界的最后一句話,依然是一位醫(yī)生的囑托:
“大家……記得體檢……”
最終,她還是倒下了,“奧特曼”在最后,只能和怪獸同歸于盡。
在生命的盡頭,黃丹丹留給兒子的不是復雜的道理,而是三句最樸素的囑托:
“吃好、鍛煉好、學習好?!?/p>
這三句話,是母親最深沉的愛,也是她自己從河南農村一路奮斗到北大博士,用一生驗證過的人生真理。
雖然她沒能親眼看到孩子長大,但這三句簡單的囑咐,將成為兒子未來人生道路上最堅實的行囊。
生命雖短,愛卻永恒
2025年8月15日凌晨,黃丹丹永遠地離開了我們,年僅35歲,8月17日上午11時,在八寶山殯儀館菊廳舉行了告別儀式。
雖然沒能打贏身體里的“怪獸”,但她從未輸掉這場與命運的抗爭,她留下的不僅是關于定期體檢的警示,更是一個關于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出無限價值的答案。
黃丹丹醫(yī)生走了,但她留下的不僅是2500多個被治愈的生命案例,更有一份面對疾病時難能可貴的勇氣和樂觀。
希望那個八歲的小男孩,能帶著母親的遺愿,在未來的人生路上披荊斬棘。
信息來源:
大河網2025.08.19《35歲腫瘤科醫(yī)生黃丹丹因癌癥去世,丈夫:孩子現在是我最大的支撐》
封面新聞2025.08.18《突發(fā)訃告!黃丹丹去世,年僅35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