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1959年的第一屆全運會到2025年的第十五屆,六十六年的時光,全運會始終是中國體育發(fā)展的風向標與助推器。
從當年的簡陋沙坑到現(xiàn)在的智慧場館,從“發(fā)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zhì)”的初心召喚,到“全民全運 全運惠民” “健康中國”的戰(zhàn)略升華——這段光影交織的旅程,讓我們觸摸到中國體育跳動的脈搏!
作為專業(yè)的體育媒體,我們責任在肩,仿佛有一種使命感不斷鞭策我們,與大家一起回溯榮光,共赴新程。在十五運會倒計時80天之際,廣東體育全運頻道傾力打造的融媒體節(jié)目《全運回眸》將在全媒體矩陣正式上線,以獨特視角閱讀歷史,以創(chuàng)新表達致敬未來!
多種手法復現(xiàn)歷屆全運精彩故事
《全運回眸》以歷屆全運會為時間軸,通過親歷者的口述與資料展示,講述屬于每一個時代的運動員,參與者的故事,以體育的小切口,回看當時的社會風貌與歷史細節(jié),以不同的物件或者藝術展示手法,輔助以珍貴的歷史圖像、資料,讓觀眾尋找記憶共鳴。
第一屆全運會開幕盛況
同時,通過挖掘一些鮮為人知,或者被多數(shù)人遺忘的細節(jié),重塑人們腦海中的全運印象,通過對比,讓人能感受到國家不僅僅在體育領域迎來巨大飛躍,更是在經(jīng)濟、文化、科技等領域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展示新中國建設偉大成就。
第一屆全運會會徽
泳壇名將戚烈云回憶首屆全運會參賽經(jīng)歷
《全運回眸》第一集以 1959年舉行的第一屆全國運動會為主題,以一位豆蔻年華的少女打開“一運會”相關歷史記憶為開篇,講述新中國歷史上首位打破世界紀錄的游泳運動員戚烈云老先生對于全運會記憶深處的故事。
戚烈云分享體育故事
如今已耄耋之年的戚老先生曾于1957年在廣州越秀山改寫當年的蛙泳男子100米世界紀錄,是新中國早期廣東體育界的明星運動員,與舉重名將陳鏡開、乒乓球名將容國團齊名。
戚烈云在節(jié)目中回憶了他對于第一屆全運會的印象,并講述了他與兩位好友,鐘南山、容國團在國家隊訓練的細節(jié)。作為中國體育界的先驅者之一,已經(jīng)92歲的戚老即便到現(xiàn)在依然堅持體育鍛煉。他在感慨時代進步的同時,也寄語十五運會,希望能辦得有聲有色,讓更多人參與到體育中來。
耄耋之年的戚烈云仍堅持游泳鍛煉
“往事不如煙” 戚烈云分享當年體育故事
在《全運回眸》第一集的前期走訪與制作過程中,編導收集了大量資料,包括珍貴的一運會圖冊、郵票、徽章等。在采訪戚烈云老先生的過程中,他樂觀的態(tài)度與對體育的堅持深深地打動了采訪的記者。
在那個訓練條件、醫(yī)療恢復條件都相對艱苦的年代,老人家對于客觀的困難只是寥寥數(shù)語,卻對各種的收獲感慨良多。同時談及與鐘南山院士相處的細節(jié)時,他表示鐘南山多才多藝,除了在體育上有不錯的成績之外,他們還曾一同參與組織過一支二十多人的小型樂隊,進行日常演出。
《人生能有幾回搏》 用藝術方式重現(xiàn)容國團拼搏故事
在節(jié)目的制作過程中,編導還走訪了舞劇《人生能有幾回搏》導演孫鵬鵬,她表示在全運年為廣大市民送上這樣一部原創(chuàng)體育舞劇是一個光榮的任務。
在編排該劇的過程中,她更加全面與立體地了解了容國團的體育奮斗史,更加深刻地去理解“人生能有幾回搏”這句話的含義,同時克服了舞劇無臺詞僅用動作敘事的難題,以舞蹈與聲光電、裝置藝術相結合,寫意地還原了容國團奮力拼搏、排除萬難、勇攀巔峰的動人故事。孫鵬鵬期待能夠讓更多人通過《人生能有幾回搏》這部舞劇,激發(fā)對體育的熱愛。
而在該劇中扮演容國團的舞劇演員李超軼在分享自己塑造角色的心路歷程時,還透露了一些劇作上演之后的小趣聞。李超軼表示有很多觀眾在觀看《人生能有幾回搏》之后,不僅加深了對容國團的了解,而且也對即將到來的十五運會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并希望能夠到現(xiàn)場觀賽,近距離感受體育競賽的激情與魅力。
《全運回眸》精彩故事不停歇
第一集《全運回眸》將于8月21日,十五運會倒計時80天之際在全運頻道的融媒體矩陣正式上線。當晚7點30分,廣東體育頻道電視端也將同步放送,敬請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