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剛開始對中國造船業(yè)下手,試圖通過經濟手段壓縮中國在全球海運和造船行業(yè)的份額,結果沒想到卻被一張衛(wèi)星拍到的照片打了個措手不及。
照片顯示,大連船廠同時開工六艘軍艦,這一舉動立刻引起了廣泛關注。
特朗普剛上任不久,針對這一領域的政策還沒完全實施,就被中國的造船能力給打亂了節(jié)奏,美國希望通過收費來改變局面,但中國在造船領域積累的技術和產能顯然不是短期能輕易趕超的。
近年來,美國造船業(yè)陷入困境,美國的造船產量已經大幅下降,甚至占全球總產量的不到10%,且成本高得離譜,遠超亞洲的造船成本。
面對這種情況,美國政府覺得中國在造船這一行已經占了主導地位,他們認為這種情況不公平。
美國還指責說我國通過大量的補貼,把全球市場的正常格局給攪亂了,才使得這個國家在全球船舶訂單數量、正在建造的船只數量以及完工的船只數量上都占據了絕對的優(yōu)勢。
為了扭轉這種局面,美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應對措施,2025年初,美國發(fā)布了針對中國的貿易報告,明確指出其通過補貼政策操控了全球造船市場。
這引發(fā)了美國政府的反應,并決定對特定船舶征收高額費用,甚至高達百萬美元,這項收費不僅針對船只所有者,還對船隊中包含大量中國船只的運營商進行收費。
而且政策還設有激勵措施:如果使用美國制造的船只,部分費用將被退還。
美國政府之所以這么做,他們的核心目標是刺激本國造船業(yè)的需求,并通過這種收費措施對外國企業(yè)進行打壓。
美國還要求出口貨物必須由美國旗船運輸,計劃逐步提高這一比例,這無疑是為了增加美國本土船舶的需求量,同時削弱其他國家在國際運輸市場中的競爭力。
除了收費措施外,美國政府還采取了進一步的行動,2025年4月,美國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計劃重振本國的海上產業(yè),為了幫助私營船廠,美國設立了海上安全基金,提供財政支持。
而且美國政府還指示各相關部門展開調查,分析海軍造船延誤的問題,找出潛在原因,并采取解決措施,同時,美國還調整了收費方案,將其標準從按船只數量轉為按凈噸位和箱數計算,增加了進口港口起重機的關稅。
這些政策的實施雖然目的是在刺激就業(yè)并振興美國的造船業(yè),但也引發(fā)了國內外的一些反對聲音,美國航運企業(yè)和農產品出口商表示,增加的費用將推高運輸成本,最終影響消費者價格。
最近通過商業(yè)衛(wèi)星拍的照片能看出來,咱們國家一個主要的造船廠正在同時建造好幾艘大型軍艦,里面包括四艘萬噸級的驅逐艦和兩艘其他型號的驅逐艦。
這些軍艦排水量很大,技術也很先進,裝了垂直發(fā)射系統(tǒng)和現代雷達,這能看出來咱們國家在造大型軍艦方面取得了特別大的進步。
分析人士表示,我國船廠的建造速度遠遠超過了美國,甚至有報道稱該國的海軍艦艇數量已超過美國,衛(wèi)星圖像還透露,中國正在快速推進其航母建造項目,且有可能采用核動力技術。
而這些項目的進展反映了該國海軍在亞太地區(qū)部署的迅速擴大,并且通過大規(guī)模的生產,快速完成了艦隊的現代化更新。
要知道,中國造船業(yè)的一個重要特點是高度的國產化,幾乎所有造船所需的鋼材、動力系統(tǒng)和雷達設備都來自本土,不再依賴外部市場。
這種技術上的自主性,使得我國的造船業(yè)能夠較少受到外部經濟制裁的影響,即使面臨貿易制裁,我國依然能夠保持其造船業(yè)的強勁發(fā)展,進一步增強了其在全球造船業(yè)中的競爭力。
不僅僅是在軍艦建造領域,我國的民用船舶技術也取得了顯著突破,大型集裝箱船和郵輪等民用船舶的技術創(chuàng)新,使得該國在全球船舶市場中的地位愈加重要。
我國軍民融合的策略在這一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通過這種策略,民用和軍用船舶的生產資源得到了高效利用,不僅提升了生產效率,也增強了我國在緊急情況下靈活調動資源的能力。
面對美國推出的造船政策,全球航運企業(yè)采取了一系列應對措施,尤其是通過船舶轉籍、第三國港口中轉等方式規(guī)避新的收費標準。
這些措施雖然能暫時減輕美國政策帶來的壓力,但長期來看,卻會導致運輸成本增加,而這些額外費用最終將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而且全球航運市場的訂單格局也開始發(fā)生變化,中國對歐盟和英國的出口量有所增加,同時一些港口的擁堵情況加劇,導致運費進一步上漲。
國際貿易組織(WTO)對美國這一單邊主義政策提出了批評,認為這將導致全球運輸成本的普遍上升,同時中國方面也表示,這項政策違反了世界貿易規(guī)則,指出其不僅無法重振美國本土的造船業(yè),反而會加重消費者的負擔。
歐盟也表示,可能會采取報復措施,而一些來自韓國的企業(yè),正在向美國尋求豁免,試圖減輕政策帶來的負面影響。
盡管美國政府在國內采取了一些支持措施,想要刺激造船業(yè)的發(fā)展,但美國的造船產能嚴重不足,無法迅速彌補市場空缺。
當下全球航運依然高度依賴中國的船舶生產能力,而美國目前的造船設施無法與之匹敵,為了彌補這一差距,美國政府曾嘗試通過立法和設立新機構來吸引更多的造船訂單,可是由于各種原因導致計劃的推進速度較慢。
如今中國的造船能力遠超美國,且在全球航運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美國的制裁措施并未能有效改變這一局面,我國憑借其強大的工業(yè)基礎和先進技術依然穩(wěn)占全球市場的主導地位。
即使美國試圖通過經濟制裁來干預全球航運秩序,我國依舊能夠依靠自主的生產能力和技術儲備,維持其在市場中的強勢地位。
美國的政策雖然在短期內試圖推動本土造船業(yè)的復興,但由于自身產能不足、全球航運高度依賴其他國家,這也反映出,美國在全球航運領域的競爭力逐漸下降,而我國的強大造船能力使其在這一領域依舊保持領先。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