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3年春,江南煙雨朦朧。
太平天國的烈火剛剛熄滅,南京的城頭依舊殘留著戰(zhàn)火的痕跡。
京師內(nèi)外,朝廷焦慮不安,局勢動蕩,而此刻,在安徽合肥,正舉行著一場盛大的婚禮。
新郎不是別人,正是剛剛崛起、被譽(yù)為“淮軍之父”的新晉重臣李鴻章。
四十歲的他,正值壯年,官至江蘇巡撫,手握兵權(quán),仕途一片光明。
新娘趙小蓮,祖父是嘉慶年間的狀元趙文楷,父親趙畇是晚清重臣,出身名門、才貌雙全。這樁婚事,原本被看作是一場政治與門第的完美結(jié)合。
婚禮現(xiàn)場,賓客滿堂,鐘鼓齊鳴。
趙小蓮身著華服,端莊大氣,行至花堂之時,驚艷了滿堂賓客。
然而,就在這莊重的時刻,李鴻章的眼神,卻落在她身旁的一個人身上,那是趙小蓮的貼身陪嫁丫鬟冬梅。
冬梅眉眼含笑,膚若凝脂,靜靜佇立在新娘身側(cè)。兩人目光一對,仿佛火花瞬間點燃了整個廳堂。
就在所有人以為這不過是一瞬的錯覺時,李鴻章竟開口了:
“讓你的丫鬟做我的妾吧。”
全場一片寂靜。趙小蓮臉色微變,手指輕顫,卻勉力壓下情緒。
賓客們面面相覷,有人暗自搖頭,有人竊竊私語。
一場原本皆大歡喜的盛典,就這樣因一句驚人之言,寫下了跌宕的序章。
李鴻章生于1823年,祖籍安徽合肥,李家是當(dāng)?shù)氐母x世家,祖上雖不算顯赫,卻世代重視教育。
15歲時,他進(jìn)入名師周菊初門下。周菊初慧眼識珠,認(rèn)為李鴻章聰慧過人,必有大成,就主動提出將侄孫女許配給他。
這位周氏,比李鴻章年長兩歲,卻賢惠端莊,婚后,她一心操持家務(wù),讓丈夫?qū)W⒂谧x書應(yīng)考。
在周氏的支持下,李鴻章得以心無旁騖。1844年,他考中舉人;三年后,又一舉登科進(jìn)士。李家的命運,從此改寫。
李鴻章與周氏感情深厚,育有兩女。二人雖不似豪門佳偶那般張揚(yáng),卻相濡以沫,情意綿長。然而,命運卻在1861年無情中斷了這段婚姻。
當(dāng)時,李鴻章正在江西任職,忽聞周氏病重,他急忙趕回合肥。
遺憾的是,等他到家時,妻子已香消玉殞。喪妻之痛,使他數(shù)月不能自已,常在夜半獨自飲泣。
從此,李鴻章的生命里留下了一道無法彌合的裂口。
兩年后,兄長李翰章看著弟弟日漸憔悴,便四處張羅續(xù)弦之事,最終,他將目光鎖定在趙家。
趙小蓮出身名門,祖父趙文楷中狀元,父親趙畇位高權(quán)重。她自幼聰慧,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兼之儀態(tài)端莊,是當(dāng)時合肥有名的才女。
奇怪的是,她一直到24歲仍未出嫁。
并非無人提親,實則她心中有執(zhí)念:要嫁,就嫁“將才”。她要的是能在亂世中扶危濟(jì)困的丈夫,而非碌碌無為的庸人。
當(dāng)李翰章上門提親時,趙畇頗為猶豫。他嫌李鴻章年紀(jì)偏大,又已喪妻,身份未必配得上趙小蓮,然而,趙小蓮卻當(dāng)場表態(tài):“他就是我要找的人?!?/strong>
她看中的,并不是李家的門第,而是李鴻章的膽識與作為。
在她眼中,這位在戰(zhàn)亂中崛起的男人,正是心目中的“將才”。
于是,1863年,趙小蓮風(fēng)風(fēng)光光地嫁入李家。
趙小蓮入李府時,帶著一位貼身丫鬟冬梅,冬梅年僅十六七歲,生得明艷動人,舉止得體,頗有幾分靈氣。
她雖是婢女,卻因容貌與氣質(zhì)常常引人注目。
在婚禮那日,她身著淡雅衣裳,靜立在趙小蓮身旁。
原本只是陪嫁侍女,身份卑微,卻偏偏一顰一笑間,讓李鴻章心神俱亂。
這就是命運的荒誕,堂堂一位晚清重臣,卻在大婚當(dāng)日,被一個丫鬟奪走了心神。
于是,便有了那句驚世駭俗的話:“讓你的丫鬟做我的妾吧。”
趙小蓮的心情復(fù)雜。
她既憤怒,又無力反駁。她清楚,身為官宦人家的閨秀,婚姻多半難以自主。
李鴻章的地位與前途,她違抗不起,于是,她只能選擇沉默。
婚后不久,冬梅果然被納入李家,她不同于一般妾室,她得到了李鴻章極盡寵愛。
他不但為她買珠寶首飾,還親自教她識字讀書。
每次出差征戰(zhàn),他幾乎都帶著她,外人議論紛紛,他卻毫不在意。
冬梅聰慧體貼,凡事小心周到,常常在細(xì)微之處照料李鴻章的生活。對他而言,這個身份卑微的女子,成了不可或缺的心靈慰藉。
而趙小蓮,則選擇隱忍,她默默接受這一切,在表面上維持著正妻的體面。
就在一切似乎安定時,噩運卻悄然降臨。
冬梅懷孕后,李鴻章喜不自勝,日日小心呵護(hù)。
誰料某日,她在府中不慎跌落臺階,頓時血流如注,胎兒未保住,她自己也因失血過多而香消玉殞。
噩耗傳來,李鴻章幾乎崩潰,他一向堅毅,此時卻泣不成聲。
據(jù)說,他曾在冬梅靈前長跪不起,淚流滿面。
愛妾冬梅的離世,成了他心中永遠(yuǎn)的傷疤,從此,他變得更加沉郁寡言。
冬梅死后,趙小蓮重新成為李鴻章的依靠。
兩人漸漸感情回溫。趙小蓮為他生下女兒李菊藕。
1888年,李菊藕22歲時,嫁給了比她大22歲的張佩綸,張佩綸是晚清名臣,曾以探花出身,文名極盛。兩人婚后,育有一子張志沂。
張志沂再生一女,名張愛玲。她便是日后蜚聲中外的文學(xué)巨匠。
于是,這段因一場婚禮生出的糾葛,竟最終延伸到民國文壇。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