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啊,我和你爸這把年紀了,還要出去打工,你們就不能自己努力嗎?”趙巧英抹著眼淚,看著沙發(fā)上玩手機的兒子。
八年前,六十歲的李福堂夫婦無奈離開家鄉(xiāng),進城打工供養(yǎng)兩個啃老的兒子。
他們省吃儉用,只為能多寄點錢回家。
如今,當(dāng)他們終于站在闊別已久的家門前,推開那扇塵封的大門,眼前的景象卻讓他們傻了眼...
01
李福堂和趙巧英是江南小鎮(zhèn)上人人稱贊的勤勞夫妻。
他們辛苦大半輩子,從田間地頭到鎮(zhèn)上小廠,積攢下一筆不小的積蓄,還在鎮(zhèn)中心蓋了一棟兩層小樓。
這對老夫妻最引以為傲的,是他們含辛茹苦供出來的兩個兒子。
大兒子李森大學(xué)畢業(yè),在全鎮(zhèn)都是響當(dāng)當(dāng)?shù)娜宋?,?dāng)年考上省城大學(xué)時,李福堂激動得連續(xù)請了三天客。
二兒子李浩雖然只上了技校,但在父母眼中同樣是寶,畢竟在這個小鎮(zhèn)上,能上技校的孩子也不多。
李福堂每次在鎮(zhèn)上遇到老友,都會笑著說:“咱這輩子沒啥本事,就是把兩個兒子培養(yǎng)出來了,以后有福享不完咯!”
可惜天不遂人愿,大兒子李森大學(xué)畢業(yè)后,在省城找了幾份工作都干不長久。
每次回家,李森都會抱怨工作不如意:“那工作一個月才四千,還要我每天加班到深夜,憑我的學(xué)歷,怎么能接受這種條件?”
漸漸地,李森干脆不出去找工作了,整天窩在家里打游戲,偶爾出門也是找同學(xué)喝酒打牌。
二兒子李浩技校畢業(yè)后,倒是進了鎮(zhèn)上的機械廠,可不到半年就辭職了。
他拍著胸脯向父母保證:“廠里那點錢有什么出息,我要自己創(chuàng)業(yè),大干一場!”
可這一晃就是三年,李浩的“創(chuàng)業(yè)計劃”始終停留在嘴上,除了偶爾幫鄰居修修電器賺點零花錢,大部分時間都是跟哥哥一起宅在家里或出去游蕩。
家中的積蓄在不知不覺中被兩個兒子消耗得所剩無幾。
李森常說:“爸,我的手機又卡了,給我買個新的吧,找工作也好聯(lián)系?!?/p>
李浩則時不時要錢:“媽,我要見個客戶談生意,得體面點,給我一千塊錢買件像樣的衣服?!?/p>
每當(dāng)這時,趙巧英都會心疼地掏出錢來,嘴上念叨著:“省著點用,家里錢不多了。”
李福堂雖然心里犯嘀咕,但看到兒子們信誓旦旦的樣子,又不忍心拒絕。
就這樣,一家人的生活越來越拮據(jù),原本富足的小日子開始變得捉襟見肘。
李福堂六十歲生日那天,趙巧英早早起床,準(zhǔn)備了一桌豐盛的飯菜。
她希望兩個兒子能給父親一個驚喜,哪怕是一句暖心的祝福也好。
飯桌上,李福堂不斷給兒子們夾菜,笑呵呵地說著自己年輕時的故事。
李森和李浩卻各自低頭玩著手機,對父親的話充耳不聞。
吃到一半,李森突然開口:“爸,我看上一個新手機,五千塊,給我買唄,就當(dāng)生日禮物了?!?/p>
李浩立刻附和:“我也想換一個,前兩天看到限量版的,挺好的?!?/p>
李福堂的笑容凝固在臉上,筷子停在半空中,久久沒有放下。
趙巧英忍不住說:“今天是你爸六十大壽,你們就不能送點什么,哪怕是自己寫張賀卡也好???”
李森不耐煩地撇撇嘴:“寫什么賀卡,那么肉麻,小學(xué)生才做那種事?!?/p>
李浩也嘟囔著:“媽,現(xiàn)在誰還過生日啊,不就是多活了一年嗎?”
飯桌上的氣氛一下子冷了下來,李福堂放下筷子,默默地走進了臥室。
當(dāng)晚,李福堂聽到趙巧英在廚房里低聲啜泣的聲音。
他輕輕走過去,看到妻子佝僂的背影在燈光下顯得格外孤獨。
“巧英,別哭了,孩子們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咱們老了,管不了他們了?!?/p>
趙巧英擦著眼淚,哽咽著說:“福堂,咱們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大,就是為了讓他們這樣啃老的嗎?”
李福堂沉默良久,終于下定決心:“巧英,我看咱們?nèi)コ抢锎蚬ぐ?,一來可以多賺點錢,二來也讓孩子們獨立獨立?!?/p>
趙巧英驚訝地看著丈夫:“福堂,你都六十了,城里那么累,你吃得消嗎?”
李福堂苦笑一聲:“比起看著孩子們這樣,我寧愿去城里干活,起碼心里踏實?!?/p>
第二天,李福堂和趙巧英將決定告訴了兩個兒子。
出乎意料的是,李森和李浩不但沒有阻攔,反而顯得很興奮。
李森拍著父親的肩膀說:“爸,您去城里好啊,那邊工資高,記得每個月給我們寄點錢回來?!?/p>
李浩也笑嘻嘻地說:“對啊媽,您在城里找個輕松點的工作,多掙點錢,我創(chuàng)業(yè)正缺啟動資金呢!”
老兩口聽了這話,心里更是一陣刺痛。
鄰居陳大娘得知此事后,特意來勸說:“福堂,巧英,你們這么大歲數(shù)了,還去城里受那罪干啥?不如在家享清福,看著點兒子們?!?/p>
李福堂搖搖頭:“陳姐,不去不行啊,家里沒錢了,兩個兒子又不爭氣,我們不出去掙錢,全家都得餓肚子?!?/p>
臨行前一天,陳大娘悄悄塞給李福堂一個老式錄音筆:“福堂,這個你拿著,或許有用,我總覺得你們一走,孩子們會更不像話?!?/p>
李福堂不明白陳大娘的用意,但還是道謝收下了。
收拾行李時,李福堂從床板下取出積攢多年的存折,上面有十萬塊錢,是他和趙巧英的養(yǎng)老錢。
他猶豫再三,最終決定將存折藏在房梁上的暗格里,只留了兩萬塊在身上作為去城里的啟動資金。
趙巧英看著丈夫小心翼翼的樣子,心中百味雜陳:“福堂,你說咱們這一去,會不會再也回不來了?”
李福堂輕輕摟住妻子的肩膀:“巧英,別擔(dān)心,咱們就當(dāng)是出去散心,等孩子們真正長大懂事了,咱們就回來。”
出發(fā)那天,天剛蒙蒙亮,李福堂和趙巧英拖著簡單的行李站在家門口,回頭看了一眼朝夕相處的老房子。
屋里,兩個兒子還在呼呼大睡,連送別的意思都沒有。
趙巧英紅著眼圈,輕輕關(guān)上門,跟著丈夫踏上了去往城市的路。
02
城市的生活比李福堂夫婦想象的還要艱難。
他們租住在城郊一間不到二十平方米的出租屋里,屋內(nèi)只有一張床、一個小桌子和簡陋的灶臺。
李福堂憑借老實本分的形象,在一個建筑工地找到了保安的工作,每天站崗十二小時,月薪兩千五。
趙巧英則在附近的小餐館洗碗打雜,每天手泡在水里,到晚上手指都腫得彎不下來,一個月能拿到兩千塊錢。
剛開始的日子,兩人省吃儉用,每月都按時往家里匯款三千塊。
每次打電話回家,李森和李浩總是抱怨錢太少,要這要那的。
李森常說:“爸,我準(zhǔn)備考公務(wù)員,報班費要一萬多,你們多寄點錢回來吧。”
李浩則說:“媽,我創(chuàng)業(yè)計劃有眉目了,但需要資金,你們在城里多掙點錢啊?!?/p>
雖然心里懷疑,但老兩口還是咬牙答應(yīng)了。
第二年,趙巧英問起考試情況,李森支支吾吾:“還沒考呢,我在復(fù)習(xí),明年再考?!?/p>
李福堂問起創(chuàng)業(yè)計劃,李浩打哈哈:“正在談,很快就有好消息了?!?/p>
老兩口雖然心中不滿,但想著兒子們可能真的在努力,便繼續(xù)默默地工作,寄錢回家。
第三年的一天,李福堂在工地搬運材料時扭傷了腰。
醫(yī)生說他腰椎間盤突出,需要休息調(diào)養(yǎng),但李福堂哪里休息得起,吃了止痛藥就又回去上班了。
趙巧英心疼丈夫,背著他報名做了外賣配送員,每天騎著電動車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李福堂得知后,心疼地說:“巧英,你都快六十的人了,送什么外賣啊,多危險!”
趙巧英搖搖頭:“福堂,我不怕苦,就怕咱們兩個老了,孩子們還不能自立。”
日子一天天過去,老兩口漸漸減少了與家里的聯(lián)系,只是定期匯款,很少過問兒子們的生活情況。
第五年,趙巧英在送外賣時認識了一位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的林老板。
林老板開了一家農(nóng)家菜館,生意紅火,但缺少會做地道農(nóng)家菜的廚師。
得知趙巧英年輕時在村里是有名的好廚師后,林老板極力邀請她去餐廳做廚師。
“趙姨,您的手藝這么好,在餐廳做廚師比送外賣強多了,工資我給您五千,包吃住?!?/p>
趙巧英心動了,但又擔(dān)心李福堂一個人在工地太辛苦。
她把這件事告訴了丈夫,沒想到李福堂非常支持:“巧英,你去吧,你做菜的手藝確實好,別辜負了自己的才能?!?/p>
就這樣,趙巧英成了餐廳的主廚,很快因為一手地道的農(nóng)家菜手藝,贏得了食客們的贊譽。
林老板看中了趙巧英的才能,主動提出加薪,并教她餐廳管理的知識。
第七年,在林老板的鼓勵和幫助下,李福堂和趙巧英開了一家屬于自己的小農(nóng)家菜館。
他們將多年來的積蓄全部投入,又向林老板借了一部分,餐館雖小,但勝在菜品地道、價格實惠。
趙巧英掌勺,李福堂負責(zé)采購和管理,兩人配合默契,餐館生意日漸興隆。
有了穩(wěn)定的收入來源,老兩口不再需要往家里匯款,但他們始終沒有告訴兒子們自己已經(jīng)開了餐館。
每當(dāng)夜深人靜,李福堂望著窗外的燈火,思緒總會飄回小鎮(zhèn)上的老家。
“巧英,你說孩子們現(xiàn)在怎么樣了?”
趙巧英嘆了口氣:“福堂,咱們這么多年沒回去,也不知道他們過得怎么樣,有沒有真正長大成人?!?/p>
李福堂眼中閃過一絲憂慮:“巧英,我時常在想,咱們當(dāng)初的決定對嗎?把孩子們留在家里,會不會讓他們更加無所事事?”
趙巧英握住丈夫的手:“福堂,命運這東西,誰說得清呢?咱們已經(jīng)盡力了,孩子們的路,終歸要他們自己走。”
第八年春節(jié)前,李福堂做了一個夢,夢見老家的房子倒塌了,他和趙巧英被埋在廢墟下。
驚醒后,李福堂滿頭冷汗,心中涌起一股強烈的不安。
“巧英,我覺得咱們該回去看看了,八年了,也該回去看看了?!?/p>
趙巧英點點頭,眼中含著淚光:“是啊,無論孩子們變成什么樣,那終究是咱們的家,咱們的根啊?!?/p>
餐館交給了信任的員工打理,老兩口收拾了簡單的行李和一些城里的特產(chǎn),踏上了回家的路。
03
回家的路上,李福堂和趙巧英心情復(fù)雜,既期待又忐忑。
“福堂,你說孩子們看到我們會不會很驚喜?”
李福堂點點頭:“肯定會的,八年沒見了,他們一定很想我們。”
一路上,兩人暢想著回家后的場景,猜測著兒子們的變化。
或許李森已經(jīng)考上公務(wù)員,或許李浩的事業(yè)已經(jīng)有了起色,又或許他們已經(jīng)成家立業(yè),給自己添了孫子孫女。
車到站時,天色已晚,小鎮(zhèn)上的燈火忽明忽暗,顯得格外冷清。
兩人拖著行李,沿著熟悉的小路,走向闊別八年的家。
遠遠地,李福堂看見了自家的房子,可眼前的景象讓他的心一沉。
趙巧英驚訝地捂住嘴:“福堂,這,這還是我們的家嗎?”
李福堂強忍心中的震驚,上前推開了大門。
門“吱呀”一聲開了,眼前的景象更是讓兩人驚呆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