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報道,當地時間8月20日,以色列國防軍開啟“新的戰(zhàn)斗階段”,地面部隊已控制加沙城郊區(qū)。以色列安全內閣擬于21日批準攻城方案,總理內塔尼亞胡下令加快作戰(zhàn)時間表。
此番行動正值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同意加沙?;鹱钚路桨钢畷r,不僅已遭到以色列內外的強烈反對,還將把加沙城近百萬居民逼入絕境。
然而,以色列政府仍不為所動,執(zhí)意推進地面行動。
步步“吞食”
加沙城位于加沙地帶北部,是巴勒斯坦最大、最古老、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之一,擁有數千年歷史,也是哈馬斯2007年控制加沙后的行政和軍事核心基地,被以色列視為哈馬斯“最后據點之一”。
19日,以色列防長卡茨批準對加沙城的作戰(zhàn)計劃,代號為“基甸戰(zhàn)車2”。
20日,以軍宣布三個旅正在展開地面行動,已控制加沙城郊區(qū),邁出進攻加沙城的第一步。軍方還宣布征召約6萬名預備役軍人,分擔國內防務,確?,F役部隊全力投入前線作戰(zhàn)。
當晚,內塔尼亞胡下達指示,要求以軍縮短攻克加沙城、消滅哈馬斯的時間表。據稱,內塔尼亞胡或于21日批準上述作戰(zhàn)計劃。
軍方消息人士稱,“我們將進入新的戰(zhàn)斗階段,在加沙城及其周邊地區(qū)采取漸進、精準的行動。”
這一系列快速進展讓人應接不暇,但并不令人意外,其實是對此前“接管加沙”方案的落實。
早在8日,總理辦公室發(fā)表聲明稱,安全內閣已批準內塔尼亞胡提出的“消滅哈馬斯”提議,國防軍準備“接管加沙城”。
當時,聲明僅提及“接管加沙城”,而非內塔尼亞胡此前宣稱的“控制整個加沙”,引發(fā)外界關注。
與此同時,以色列安全內閣會議通過了所謂“結束戰(zhàn)爭五原則”:解除哈馬斯武裝、接回所有被扣押人員、實現加沙地帶非軍事化、保持以色列對加沙地帶的安全控制、建立既不歸屬哈馬斯也不歸屬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的民事政府。
這似乎是以色列此前三大目標(解救人質、消滅哈馬斯、消除加沙對以安全威脅)的升級版。
從“整個加沙”到“加沙城”,以色列最新行動有何考量?內塔尼亞胡又為何下令加快攻勢?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教授丁隆指出,以色列攻打加沙城,延續(xù)其對加沙前景的總體戰(zhàn)略設想,旨在實現四方面目標。
其一,解救人質。目前難度很大,存活人員所剩不多。
其二,消滅哈馬斯、占領加沙。以色列正朝這一方向努力,已鎖定其兩三個據點,準備發(fā)起最后的致命一擊。
其三,扶植“傀儡政權”。以色列希望建立一個既非哈馬斯、也非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的民事管理機構,作為其代理人,以降低直接管理成本。
其四,居民遷移。加沙地帶仍有200多萬巴勒斯坦人。以色列試圖通過遷移,徹底改變加沙的地位和屬性。周邊國家明確抵制這一計劃。據稱,以色列正與南蘇丹等國接觸。
基于上述目標,“加沙城只是以色列行動的第一步,其最終目標仍是逐步控制整個加沙地帶,但前提是消滅或驅逐哈馬斯?!倍÷≌f,以色列安全內閣此前只提“加沙城”不提“整個加沙”,主要出于能力與成本考量——
它不可能一次性“吞下”整個加沙。要想實現長期控制,需要付出高昂代價,包括軍事傷亡、財力負擔、輿論壓力等。因此,它選擇分階段進行,先集中控制加沙城及哈馬斯主要據點。
引人注意的是,以方分析人士認為,以色列攻占加沙城風險很大。據信許多幸存的人質仍被關押在那里,而哈馬斯很可能已在相關地區(qū)準備了炸藥,以防以色列的襲擊。
遍體鱗傷
截至目前,以色列已控制加沙約75%的區(qū)域,剩余約20%仍在哈馬斯手中。面對以色列新一輪猛攻,哈馬斯的承受能力將成為下一步局勢的關鍵。
同在20日,哈馬斯發(fā)表聲明,譴責以色列軍方無視調解方(埃及和卡塔爾)努力執(zhí)意批準“基甸戰(zhàn)車2”軍事行動。
僅兩天前,哈馬斯已同意調解方提出的加沙地帶最新停火方案。內容包括初步?;?0天,釋放超過一半的以色列被扣押人員,以換取數量不詳的巴勒斯坦囚犯。
據稱,以色列已收到此提議,但未作出官方回應,也沒有派團參加談判的計劃。埃及則強調,現在球在以色列手里。
以色列戰(zhàn)略事務部長德爾默在法國會見卡塔爾官員時“開條件”稱,只有所有被扣押人員被釋放,才能達成?;饏f(xié)議。以色列防長卡茨指出,哈馬斯之所以突然松口,顯然是擔心以色列真的征服加沙。
那么,哈馬斯為何率先對停火提議點頭,它真的如以色列軍方所說“遍體鱗傷”、彈盡糧絕嗎?
丁隆指出,哈馬斯本身就是去中心化的游擊隊式組織。經過近兩年的沉重打擊,它的處境異常艱難,正處于生死存亡的關鍵節(jié)點。
一方面,哈馬斯領導層遭重創(chuàng)、組織結構被打散、武器和糧食補給幾乎斷絕、外部支持稀少。據以軍稱,其成建制的據點只剩兩三個。但哈馬斯求生意愿強烈,深知戰(zhàn)事繼續(xù)對其極為不利。
另一方面,哈馬斯不僅是政治組織和武裝力量,更是一種意識形態(tài),核心是武裝抵抗以色列和伊斯蘭主義思想。它“藏兵于民”,與加沙民眾緊密融合,讓以色列難以通過軍事手段徹底消滅。只要以色列占領持續(xù),抵抗思想就不會消失。雙方的較量仍將持續(xù)。
野心膨脹
以色列戰(zhàn)鼓不息,加沙大片土地化為焦土,逾6萬名巴勒斯坦人喪生,人道災難不斷加劇……國際社會和以色列國內反對聲四起。
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20日在社交媒體發(fā)文,批評以色列即將實施的軍事行動將給民眾帶來“災難”,并可能引發(fā)“永久戰(zhàn)爭”。法國、英國、加拿大等西方多國近期宣布,將于9月承認巴勒斯坦國。
以色列全國多地連日爆發(fā)大規(guī)模反政府抗議,約100萬人走上街頭,指責內塔尼亞胡向公眾撒謊。民調顯示,以色列民眾強烈支持在確保人質獲釋的前提下結束戰(zhàn)爭。
然而,盡管抗議聲浪洶涌,內塔尼亞胡仍我行我素。他抨擊抗議活動助長哈馬斯士氣,堅稱將推進攻克加沙城計劃。
與此同時,美國繼續(xù)為以色列撐腰。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19日還在受訪時將內塔尼亞胡稱為“戰(zhàn)爭英雄”。
22個月過去了,加沙沖突真的“無解”嗎?
丁隆認為,加沙近期達成?;饏f(xié)議的希望仍渺茫。戰(zhàn)爭邏輯幾乎完全由以色列的內政需求及其地緣政治圖謀主導。即便哈馬斯有意?;穑陨锌峙乱膊辉附o予機會。
短期來看,以色列希望沿既定戰(zhàn)略乘勝追擊。它已為此投入大量軍力、人力、財力,并承受國際輿論壓力。如果此時放棄進攻,既不符合其行動邏輯,也偏離內塔尼亞胡政府“以戰(zhàn)養(yǎng)政”的總體方略。
長遠來看,自2023年10月以來,沖突的烈度、范圍和深度遠超哈馬斯最初預期,不僅讓加沙滿目瘡痍、哈馬斯幾近被摧毀,其外溢效應更波及整個中東:敘利亞阿薩德政權被推翻,伊朗與以色列直接交戰(zhàn),什葉派“抵抗之弧”幾已斷裂。
在此過程中,以色列的軍事冒險主義空前膨脹,甚至超過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zhàn)爭時期。它試圖借機謀求類似“第二次建國”的戰(zhàn)略躍遷,有意徹底改寫加沙局勢,重塑中東整體地緣政治格局。
此外,美國一直采取偏袒、縱容態(tài)度,近期又將主要精力放在烏克蘭問題上,對以色列施壓減輕,使得加沙?;鹱h程被進一步擱置。
接下來,以色列會否很快攻入加沙城內部;它會對最新停火方案作何回應;以色列議會復會后,內塔尼亞胡及其內閣會承受怎樣的壓力;美國會對加沙問題投入多大關注……多方面因素值得重點關注。
原標題:《深度 | 兵控郊區(qū),以色列為何急攻加沙城?》
欄目主編:楊立群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安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