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了幾次皇帝,就真把自己當皇帝了,深扒后才發(fā)現(xiàn)原來早就“后宮佳麗三千”了!
張鐵林曾因《還珠格格》中“皇阿瑪”一角紅遍大江南北,深受觀眾喜愛。
可是,當一張張鐵林坐輪椅的照片傳開,底下評論卻不是同情,而是清一色的嘲諷與“報應(yīng)”之聲。
感情糾葛、國籍爭議、帶貨鬧劇......
從萬人追捧的實力派演員,到如今這個模樣,張鐵林這些年到底經(jīng)歷了什么?
戲外的“皇權(quán)”錯覺
九十年代末,《還珠格格》和《鐵齒銅牙紀曉嵐》系列,讓張鐵林成了家喻戶曉的“皇帝專業(yè)戶”。
他吹胡子瞪眼的表演風格,精準地塑造了一個深入人心的“皇阿瑪”形象。
這個形象,加上他與張國立、王剛組成的“鐵三角”,共同構(gòu)筑了那個時代最穩(wěn)固的國民度。
“皇阿瑪”這個標簽,很快就超出了角色的范疇,內(nèi)化為張鐵林本人最值錢的個人品牌。
這份品牌價值直接帶來了商業(yè)上的便利,他售賣自己的書法作品,很多人購買并非完全出于藝術(shù)欣賞,而是沖著“皇帝御筆”的噱頭。
后來直播帶貨,商家和平臺看的,也正是他身上那股獨特的“爹系”權(quán)威感。
可以說,這個符號為他帶來了名望、觀眾緣和實實在在的商業(yè)機會。
問題在于,張鐵林似乎混淆了演員與角色的邊界,將銀幕上的權(quán)威感錯誤地帶入了現(xiàn)實生活。
這種權(quán)力錯位,首先體現(xiàn)在他的私人情感關(guān)系中。
張鐵林的幾段著名情感糾葛,對象幾乎都是比他小二十多歲的在校女學生。
其中,侯俊杰是北影學生,比他小23歲。
訾曉敏是廣東某高校的大二學生,比他小24歲。
在這些不對等的關(guān)系里,他處理問題的方式充滿了“皇權(quán)”式的獨斷。
張鐵林的感情生活一直是公眾和媒體關(guān)注的焦點,他的私生活幾乎可以用“戲劇化”來形容,光是三個孩子就對應(yīng)三個不同的母親。
最早與張鐵林傳出戀情的,是80年代炙手可熱的女演員龔雪。
兩人在合作《大橋下面》時迅速擦出火花,感情升溫迅速。
好景不長,一樁“上海流氓案”讓龔雪名譽受損,她最需要支持的時候,張鐵林卻選擇抽身離場,去了英國深造。
隨后,為了避嫌,張鐵林在英國與波蘭籍女子結(jié)婚,并育有一女張月亮。
起初婚姻生活尚算溫馨,但幾年后,他因?qū)τ菟嚟h(huán)境不滿返回國內(nèi)拍戲,最終與妻子離婚。
回國后,他憑借侯俊杰的提攜成功出演“皇阿瑪”,事業(yè)達到頂峰。
但在侯俊杰懷有女兒期間,他被曝與多位女星曖昧,且對女兒漠不關(guān)心,導致二人分手。
真正將張鐵林推上輿論風口浪尖的,是與內(nèi)地女子訾曉敏的關(guān)系。
據(jù)訾曉敏回憶,兩人戀情初期熱烈,但她意外懷孕后,張鐵林以“年輕女孩就是麻煩”為由拒絕承擔責任。
他強行將孩子從母親身邊帶走,導致母子長年分離。
甚至在一次糾紛中,訾曉敏還因他遭遇車禍,落得九級傷殘。
他公開的擇偶標準更是令人咋舌,要求對方溫柔賢惠、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還要懂幾國語言,這不像在尋找伴侶,更像是在為自己的“后宮”設(shè)定門檻。
這種錯位感在張鐵林的商業(yè)活動中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
比如,他在直播間帶貨男裝時,一邊展示衣服,一邊反復向觀眾喊話:“你多久沒給你老父親買衣服了?”
他試圖把消費行為與孝道倫理綁定起來,用“皇阿瑪”的熒屏形象施加情感壓力,希望以角色光環(huán)增加銷量。
但是,這種營銷策略卻適得其反。
網(wǎng)友們紛紛吐槽他的言辭“做作”、“爹味十足”,評論區(qū)很快被負面評價淹沒。
有人直言:“你演的是皇帝,不是我們的父親!”
還有網(wǎng)友調(diào)侃:“給你自己買衣服吧,別強行教育別人孝順?!?/strong>
品牌方也因此受到牽連,銷量效果遠不如預期。
觀眾對角色的敬意并不等同于對演員本人的認可。
熒幕形象帶來的光環(huán),不能直接轉(zhuǎn)化為現(xiàn)實中的情感認同和商業(yè)信任。
當“皇帝”沒了民心
真正徹底動搖他“皇帝”符號根基的,是他一系列的言論和選擇,讓公眾覺得他背離了這個符號所應(yīng)承載的文化與道德立場。
首當其沖的就是國籍問題。
他早已加入英國國籍,此事被曝光后,他解釋說是為了生活方便,也為了更方便地向世界弘揚中國文化。
這個解釋顯然無法說服大眾。
主持人金星的評論代表了很多人的心聲:藝人更改國籍是個人自由,但作為外籍藝人在中國賺錢,就應(yīng)該繳納雙倍的所得稅。
你不能一邊享受著外籍身份的便利,一邊心安理得地在國內(nèi)收割基于文化認同的紅利。
他還曾評價中國博物館“視野狹隘”,只展出本國文物,轉(zhuǎn)而夸贊外國博物館“格局大”,愿意展出中國文物。
這番言論徹底點燃了公眾情緒。
一個靠扮演“中國皇帝”而成名的人,回頭竟然公開流露出對其文化根源的輕視。
當私德有虧、立場存疑,他賴以生存的“皇帝”符號便開始反噬自身。
直播帶貨時,評論區(qū)刷滿了“先承認自己有幾個孩子”、“改了國籍別裝孝順”的質(zhì)問。
最終,侯俊杰與訾曉敏兩位母親聯(lián)手將他告上法庭,他敗訴后被判支付女兒一百多萬的撫養(yǎng)費。
至此,他苦心經(jīng)營的形象在法律與道德的雙重審判下,徹底崩塌。
公眾不再將他視為那個值得尊敬的“皇阿瑪”,而是一個言行不一、德不配位的反面教材。
回看與他合作過的演員,比如沙溢,同樣是國民熟臉,卻因踏實演戲、家庭和睦而一直保有良好的觀眾緣。
這或許說明,任何深入人心的角色符號,最終都需要演員本人最基本的品行來支撐。
張鐵林把自己活成了一個符號,享受了符號帶來的所有紅利,最后又因無法承擔符號背后的責任,被其徹底反噬。
當“皇帝”的光環(huán)褪去,剩下的只有現(xiàn)實生活的一地雞毛,和一個無人同情的背影。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