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人傾轉旋翼機曝光,作為航空史的黑科技,傾轉旋翼機可以說是難度最高的飛機類型之一,世界上只有美國一家獨有。
傾轉旋翼飛行器是一種將固定翼飛機與直升機融為一體的新型飛行器,它既具有常規(guī)直升機的垂直起降和空中懸停能力,又具有渦輪螺旋槳飛機高速巡航飛行能力的旋翼飛行器。由于傾轉旋翼機獨有的動力裝置和獨特的結構布局。
這種結構布局的飛行器,其概念其實誕生很久了,1955 年,貝爾公司就研制了第一架傾轉旋翼原型樣機 XV3,通過 XV3 的飛行試驗驗證了傾轉旋翼飛行的可行性。
隨后貝爾公司又相繼研制出了 XV-15 和 V22“魚鷹”傾轉旋翼飛機。隨著傾轉旋翼有人機的研制成功,以及航空電子尤其是飛行控制技術的發(fā)展,美國的貝爾公司又相繼研發(fā)了V-280“勇氣”、“鷹眼”無人機、V-247“警惕”無人機,以及和意大利萊昂納多公司合作的AW-609運輸機。
當前,“魚鷹”傾轉旋翼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達到實用并裝備部隊的傾轉旋翼機,不過,它是有人駕駛的。它的兩個旋翼和發(fā)動機艙分別安裝在機翼兩端,改變飛行狀態(tài)需要旋翼隨著發(fā)動機艙同時傾轉角度。
也因為這樣的特性,它無需跑道,就可以在艦船甲板上就可正常起降,最大速度可以達到1000KM/h。而且續(xù)航也很高,美國的“魚鷹”如果加上兩個輔助油箱,總航程可達3950km。
這樣的特點讓它很適合部署在島礁、高原山地,也非常適合執(zhí)行登陸作戰(zhàn)任務,可以說如果中國能夠掌握,將會成為南海、臺海重器。
但是美國的“魚鷹”問題也很多,技術也不成熟,盡管傾轉旋翼機廣受青睞,但是技術難度非常高,尤其是在旋翼/機翼氣動干擾、旋翼/短艙/機翼耦合氣動穩(wěn)定性、傾轉過程飛行控制等方面,傾轉旋翼機復雜度極高,雙旋翼同步率要求極高,意外故障以后容錯率很低,起飛降落階段一旦一點小錯誤就是平衡失去傾覆,基本都是機毀人亡。
自1987年首飛以來,魚鷹已發(fā)生16起墜機事故,造成61人死亡。這是因為既然要結合了直升機和固定翼飛機的特點,那這種設計就必然導致"技術整合困難"。
因為直升機的旋翼和固定翼飛機的螺旋槳在轉數(shù)、直徑、槳葉角等多個方面存在差異,讓一套系統(tǒng)兼顧兩種功能必然要做出犧牲,帶來安全隱患。
美國研發(fā)了40年都沒有搞定這些技術缺陷,也正因為如此,V22魚鷹的繼任者V280遲遲沒有服役。
而現(xiàn)在,中國曝光了有人傾轉旋翼機,這說明中國或已經(jīng)解決了這些技術難題。根據(jù)媒體的報道,中國不僅在研發(fā)有人傾轉旋翼機,還在研究傾轉旋翼無人機,最大航程可達4000公里,巡航時速最高可達550公里/小時,巡航高度最高可達7620米。
我國是一個海域遼闊的國家,在黃海、東海和南海,均與數(shù)個國家存在領海和島嶼之爭。尤其是在南海海域,所以對傾轉旋翼機的需求很強烈,傾轉旋翼機正是適合我海軍使用的、大航程、無需起降跑道、能在艦艇上垂直起降的(尤其適合航空母艦) 一種武器裝備。
到時候它可以列裝在島礁上,這些南海島礁后勤補給比較麻煩,而傾轉旋翼無人機就不需要擔心后勤問題,可24小時接力完成偵察、巡邏和對敵艦攻擊等任務,也能為遠離大陸的南海海域提供及時的空中支援,可以有效地減小作戰(zhàn)反應時間,擴大我海軍航空兵的作戰(zhàn)半徑。也可以部署在難以修建飛機場的墨脫、林芝等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