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4歲就參加了紅軍,后來又成了毛主席的警衛(wèi)員,1955年的時候,卻只被授予上校軍銜。令人意外的是,轉業(yè)后,他竟然還享受了上將待遇。
這位同志就是陳昌奉。
1915年,陳昌奉生在嶺腦村最破的一間土坯房里。家里實在是窮苦,父親一年四季給地主扛長活,一天忙到晚,掙的糧食還不夠一家人塞牙縫。后來,母親得了場風寒,沒錢抓藥,只能躺在稻草堆上硬扛,最后活活餓病交加走了。
下葬那天,陳昌奉抱著母親冰冷的手,眼淚混著泥巴往下掉,他問父親:“為啥咱們窮得連口飽飯都吃不上?”父親蹲在地上,半天憋出一句:“世道就這樣,認命吧?!?/strong>
可陳昌奉不認命。那會兒民國的關稅低得嚇人,外國的面粉、大米順著港口往內地運,價錢比本地糧便宜一半還多。地主家的稻谷賣不出去,自然也給不起長工高工錢,有些小地主甚至自己扛著鋤頭下地,連長工都雇不起了。
陳昌奉的父親在地主家干了好幾年活,工錢沒漲過一點,反倒因為年歲大了,時常被地主嫌棄干活慢。
1929年冬天,年關將近,地主上門要債,見陳家實在拿不出東西,硬是把灶臺上那口傳了鐵鍋卸下來扛走了。看著空蕩蕩的灶臺,陳昌奉攥著拳頭對父親說:“我要走,我要去尋條活路?!?/strong>
就在這時,村口傳來消息:毛主席和朱老總帶著紅四軍到了贛南,說是“打土豪、分田地,讓窮人過好日子”。陳昌奉聽說后,連夜找了同村的發(fā)小,倆人揣著家里僅剩的幾塊干糧,趁著夜色跑出了村子。
一路上,他們跟著紅軍留下的標語走,餓了就挖野菜,渴了就喝山泉水,走了好幾天,終于找到了紅軍隊伍。
一開始,紅軍干部見他倆年紀太小,不想收。陳昌奉急了,拽著干部的衣角說:“我能扛槍,能挑水,啥活都能干,你們不收我,我就跟著隊伍走,走到哪兒算哪兒?!?strong>干部被他的韌勁打動,又看他倆實在可憐,就把他們留在了炊事班,讓他們幫忙燒火、挑水。
陳昌奉干活麻利,眼里有活兒,每天天不亮就起來劈柴,晚上等大家都睡了,還會把灶臺收拾得干干凈凈。沒過多久,炊事班的班長就把他推薦給了朱德。
朱老總見陳昌奉機靈,又踏實,正好毛主席身邊缺個勤務員,就把他調了過去。第一次見到毛主席時,陳昌奉緊張得手都不知道往哪兒放。毛主席笑著問他:“小鬼,叫啥名字?。俊标惒畹椭^說:“沒名字,大家都叫我‘伢子’?!?/strong>
毛主席聽了,從口袋里掏出紙筆,手把手教他寫“陳昌奉”3個字,還說:“你姓陳,以后就叫這個名字吧,跟著我好好干,不光要學干活,還要學認字,學革命道理。”
從那以后,陳昌奉就成了毛主席的勤務員,白天幫著整理文件、端茶倒水,晚上就在油燈下跟著毛主席學認字。
毛主席耐心得很,一個字一個字地教他念,一筆一劃地教他寫。有回,陳昌奉把“革命”的 “革”字寫錯了,毛主席沒有批評他,而是拿著他的手,重新寫了一遍,說:“寫字就像打仗,一筆都不能錯,革命更是這樣,一步都不能走歪?!?/strong>
1934年10月,紅軍開始長征。陳昌奉跟著毛主席,踏上了兩萬五千里的征途。過草地的時候,他得了瘧疾,渾身燒得滾燙,走路都打晃。毛主席把自己的馬讓給他騎,自己則牽著馬韁繩,在齊腰深的泥水里走。
有天晚上,陳昌奉迷迷糊糊醒過來,看見毛主席坐在篝火旁,借著微弱的光看地圖,眼里滿是紅血絲。他想爬起來給毛主席添點柴火,剛一動,毛主席就按住他:“躺著,養(yǎng)好了身子,才能跟我走出草地?!?/strong>這句話,陳昌奉記了一輩子。
長征路上,危險無處不在。有一次,部隊在貴州境內遭到敵人襲擊,子彈像雨點一樣飛來。陳昌奉緊緊護在毛主席身邊,把自己的身體擋在前面。毛主席拍拍他的肩膀說:“別怕,有我在。”
后來,他們躲進一個山洞里,直到槍聲平息才出來。事后,毛主席笑著說:“昌奉啊,你這膽子比我還大?!?strong>陳昌奉撓撓頭說:“我是您的警衛(wèi)員,我得保護好您?!?/strong>
1935年,紅軍到達陜北。毛主席看著身邊這些跟著自己出生入死的戰(zhàn)士,心里很是欣慰。他覺得陳昌奉不能一直當警衛(wèi)員,得讓他去學習,將來才能為革命做更多貢獻。
于是,毛主席找陳昌奉談話,說:“昌奉,我送你去紅軍學校讀書吧,在那里你能學到更多知識,將來能當更大的官,做更多的事?!标惒钜宦?,眼圈就紅了,他舍不得離開毛主席。毛主席勸了他好幾天,他才不情不愿地答應了。
在紅軍學校里,陳昌奉格外珍惜學習機會。他文化底子薄,就比別人多花時間看書、寫字;訓練的時候,他也從不偷懶,不管是射擊還是格斗,都練得非??炭?。
畢業(yè)以后,他被分配到陜北保衛(wèi)局保衛(wèi)隊擔任指導員。陜北保衛(wèi)局保衛(wèi)隊是今天武警部隊的前身,主要負責邊區(qū)的安全保衛(wèi)工作。陳昌奉雖然沒接觸過公安工作,但他肯學肯鉆,很快就熟悉了業(yè)務。
有一次,他發(fā)現(xiàn)幾個特務在城門口偷偷發(fā)傳單,就帶著兩個戰(zhàn)士蹲守了好幾天,最后把特務一網打盡。毛主席聽說后,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說:“昌奉啊,你這手比在戰(zhàn)場上還準?!?/strong>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陳昌奉一直在邊區(qū)公安戰(zhàn)線工作。他帶領戰(zhàn)士們打擊特務、維護治安,為邊區(qū)的穩(wěn)定做出了很大貢獻。
1945年,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黨中央決定派大批干部到敵后開辟新根據地,陳昌奉主動申請去山東。在山東,他先后參加了漣水、周家口、孟良崮等重大戰(zhàn)役,還參與了山東解放區(qū)的剿匪反霸工作。
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陳昌奉先后擔任濟南市公安總隊總隊長、山東省公安廳武裝處副處長、山東省公安總隊副總隊長兼參謀長等職。在這些崗位上,他始終保持著紅軍時期的優(yōu)良作風,兢兢業(yè)業(yè),任勞任怨。
1955年,全軍實行軍銜制,陳昌奉被授予上校軍銜,還榮獲了二級八一勛章、二級解放勛章。要知道,二級八一勛章通常授予工農紅軍時期的團級和營級干部,二級解放勛章則授予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師級干部,能同時獲得這兩枚勛章的上校,整個軍隊里都沒幾個。
有些人替陳昌奉抱不平,說他跟著毛主席出生入死,資歷這么老,怎么也得授個少將。可陳昌奉卻看得很開,他說:“多少戰(zhàn)友都沒能活到新中國成立,我能活著看到這一天,還能被授予上校軍銜,已經很滿足了。”
在他看來,軍銜高低不重要,重要的是能為國家、為人民做事。
1964年,陳昌奉被晉升為大校軍銜。1966年,他調回江西工作,擔任公安部隊江西省總隊總隊長。在江西,他深入基層,了解老百姓的需求。當地老百姓都說:“陳司令真是個好官,心里裝著咱們老百姓?!?/p>
1972年,陳昌奉被任命為江西省委書記。在當時,能從部隊轉業(yè)直接擔任省委書記的,大多是開國上將,像陳昌奉這樣的開國上校,還是第一個。上任以后,陳昌奉更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
有人背后議論他,說他一個上校,管的事太多,越權了。可陳昌奉根本不在乎這些,他說:“老百姓的事,沒有什么權不權的,只要能解決老百姓的困難,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我做什么都愿意?!?/strong>
他在江西工作期間,始終保持著艱苦樸素的作風,省里給他配的車,他很少用,下鄉(xiāng)的時候經常搭農民的拖拉機;給他安排的高級住房,他也覺得太浪費,堅持住公社的土坯房。有一次,他去井岡山調研,在老鄉(xiāng)家吃了一碗紅薯粥,臨走的時候硬是塞給老鄉(xiāng)幾塊錢。
1972年,陳昌奉調任武漢軍區(qū)副參謀長。在武漢軍區(qū),他依然保持著嚴謹的工作態(tài)度,經常深入部隊基層,了解戰(zhàn)士們的訓練和生活情況。1985年,陳昌奉離職休養(yǎng),但他依然關心國家大事,經常閱讀報紙和文件,還會給部隊和地方政府提一些建議。
1986年12月13日,陳昌奉在武漢病逝,結束了輝煌的一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