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梁寶欣 界面新聞編輯 | 林騰 劉方遠
2025年8月14日晚,深圳。影石創(chuàng)新辦公樓內,一場為無人機研發(fā)團隊舉辦的團建活動正在進行。
90后創(chuàng)始人劉靖康站上二樓平臺,自掏腰包將大把的百元鈔票撒向樓下的研發(fā)人員?,F(xiàn)金如雨,在燈光下飛舞,樓下百余名員工的哄搶與歡呼,構成了一幅“現(xiàn)實版爽文”的“撒錢名場面”。
這段視頻迅速在社交網(wǎng)絡瘋傳。同時疊加影石“無人機概念股”的催化,資本市場的反應更為直接。8月15日和8月18日兩個交易日,影石創(chuàng)新股價連續(xù)收獲兩次“20cm”漲停,總市值達1080億元。
一場看似粗暴的“撒錢”狂歡,制造了中國第一家90后創(chuàng)始人的千億科創(chuàng)上市企業(yè)。所有聚光燈都投向了劉靖康和他所帶領的這家年輕公司。
劉靖康幾乎完全符合大眾對于一名90后硬科技創(chuàng)始人的想象:短時間內擊潰海外巨頭GoPro,宣戰(zhàn)本土王者大疆,名氣與財富急劇上升,個性狂放不羈、抽象、甚至有些荒誕。
影石的企業(yè)文化為“Think bold”(始于敢想)。從南京大學的宿舍起步,到如今全球影像行業(yè)的巨頭,這家年輕的公司,正用一種極具沖擊力的方式,向世界宣告自己的存在。
一個后來者的非共識勝利
劉靖康最早一次“出圈”,是因為他大學時期憑借一段撥號錄音,就破解出了360創(chuàng)始人周鴻祎的手機號。其實,就讀于南京大學軟件學院的他還做了很多“不安分”的事。
比如用算法總結院系“標準臉”;分析南大學生的飯卡消費記錄;入侵教務員郵箱。這些舉動有的充滿爭議,卻也清晰展現(xiàn)了他的動手能力和性格底色。
劉靖康1991年出生于廣東中山,小學五年級自學編程,后來憑編程比賽加分20分考入南京大學軟件學院。
曾任劉靖康小學信息技術課教師的陳緒淼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劉靖康從小就表現(xiàn)出了很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有自己的主見。比如他會為了去專研自己感興趣的研究方向, 主動退出老師認為他很有潛力拿獎的信奧班。
這份“敢闖敢試”的個性,也讓他在大學時代就踏上了創(chuàng)業(yè)探索之路。2013年,劉靖康和小伙伴們做了一款“名校直播”的APP,隨后又開發(fā)出了面向企業(yè)的“V直播”。
畢業(yè)后,劉靖康投身全景相機領域開啟創(chuàng)業(yè)之路,于2015年創(chuàng)立了影石Insta360品牌。同年,他將業(yè)務方向轉向硬件領域,把公司從南京遷至深圳,并確定了出海戰(zhàn)略。在成立未滿半年的2015年底,影石便推出了首款產品,企業(yè)級VR全景相機4k beta。
2016年,影石迎來首個“高光時刻”。影石推出首款消費級產品Nano全景相機,優(yōu)化了三星、理光等產品傳輸慢的問題,軟件適配手機即插即用,甚至獲得蘋果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沃茲尼亞克“了不起”的評價,月收入迅速從0飆升至2000萬元。
但這款產品高開低走,因缺乏常見使用場景,消費者新鮮感過后設備閑置,收入驟降至每月幾百萬元。2017年影石處于產品遇挫、融資不順的脆弱時期。
轉機來自劉靖康對用戶反饋的敏銳捕捉。他在Nano用戶群發(fā)現(xiàn),有用戶用并不具備運動相機功能的Nano來記錄運動。原因是全景相機“先拍攝后取景”的特點,適合需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極限運動,解決了傳統(tǒng)運動相機的痛點。
滑雪者用影石相機記錄。圖片來源:影石
這一細微反饋,被劉靖康迅速轉化為戰(zhàn)略方向——影石果斷轉向“全景+運動”賽道。
2017年8月,影石推出首款面向運動人群的全景相機Insta360 ONE,該產品需搭配手機使用,并非獨立產品,卻打入蘋果官方直營店,受到全球用戶歡迎;2018年10月,又發(fā)布全景運動相機Insta360 ONE X。
“GoPro是運動相機,但它不全景;三星和理光是全景相機,但是它不運動。”這句日后被劉靖康反復提及的話,精準地定義了影石的初始戰(zhàn)場。
2018年,成立僅三年的影石,便超越了在影像領域積累多年的日本理光和韓國三星,成為全球全景相機出貨量第一的品牌。2024年,影石在全球消費級全景相機市場的占有率已經(jīng)連續(xù)六年穩(wěn)居第一。2025年第一季度,影石營收首次反超GoPro。
前員工陳淇向界面新聞總結說,影石的核心競爭力來源于軟件能力和用戶洞察。他認為影石是一家“披著硬件外殼的軟件公司”。
陳淇表示,其實大疆在硬件的電池、性能等方面的能力是更優(yōu)的,但影石能提供對方無法企及的獨特解決方案和功能,在體驗與定位上更勝一籌。
“人們購買影石的產品,通常是因為軟件功能、獨特定位或符合審美的外觀,而非硬件比大疆強?!标愪空f。
比如影石全景相機 “先拍攝后取景”功能——用戶運動中只需舉著自拍桿或頭戴相機,即可收錄360度沿途風景,后期能自動剪輯,大幅降低了使用門檻與成本。此外,產品搭載的Flow State防抖、智能追蹤、隱形自拍桿等深受歡迎的功能,均是影石軟件能力的集中體現(xiàn)。
影石的理念是,用戶購買相機本質不是為了買強大的硬件,而是最方便地獲得自己需要的影像。事實上大量的用戶買了高端相機還是不懂如何拍攝,因為它有很高的學習成本。
陳淇告訴界面新聞,影石是所有影像廠商中最早投入AI的,很早便開始做自動剪輯功能。劉靖康也曾說過,“做硬件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支撐我們的軟件?!?/p>
硬剛大疆
當一家公司在一個領域做到極致,它必然會望向鄰近的疆土。隨著影石在全景相機、運動影像領域的市場聲量與份額持續(xù)攀升,其業(yè)務向消費級影像設備的核心領域延伸時,自然會與在該領域深耕多年、占據(jù)龍頭地位的大疆正面相遇。
2025年夏天,影石和大疆,幾乎在同一時間向對方“后院”發(fā)起了突襲。
大疆于7月31日推出首款全景相機DJI Osmo 360,直接對標影石Insta360 X5。而影石則于8月14日公布聯(lián)合第三方孵化的全景無人機“影翎 Antigravity A1”,進軍大疆擅長的無人機市場。
影翎全景無人機。圖片來源:影石
界面新聞記者留意到,今年7月28日“影翎Antigravity”及品牌標識宣布后,劉靖康發(fā)朋友圈稱,影石做無人機的起心動念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公司使命愿景驅動,二是大量客戶需求未被滿足,可以創(chuàng)造市場增量,三是牽引公司成長。
“我們做無人機是五年前的決策?!?劉靖康表示。他早已預料到,可能會刺激大疆做全景相機“抄家”。即便以此為代價,還是選擇了啟航。原因很簡單:領跑馬拉松的是頂級選手,你也會跑得更快,是選擇在“新手村”停留,還是選擇一個“魔鬼教練”。
劉靖康的這番話,充滿了年輕創(chuàng)業(yè)者特有的好斗與自信?,F(xiàn)實中的劉靖康長著一張娃娃臉,說話時喜歡望著天花板,像孩子一樣一邊思考一邊解答問題。他的表達極為簡約、質樸、同時也不失周密。
影石創(chuàng)新創(chuàng)始人劉靖康。
但他的另一面是極致的狂熱。他曾穿著競爭對手大疆的文化衫,背著GoPro的包參加訪談;也曾為了慶祝公司上市,戴上夸張的金鏈子,捧著Hello Kitty貼紙的電腦接受采訪;上市當天還一度想穿蠟筆小新衣服敲鐘。
劉靖康很早就在籌劃進入無人機市場。影石招股書顯示,自2020年7月1日以來,影石創(chuàng)新連續(xù)注冊了多項“無人機”、“全景無人機”專利,覆蓋無人機結構、螺旋槳、動力系統(tǒng)等環(huán)節(jié)。
影石與大疆正在進行的這場較量,本質上是兩種不同核心能力的碰撞。
劉靖康認為,客觀上汪滔一定是對自己很警惕的,畢竟在眾多公司中影石和大疆的業(yè)務是最重疊的。
大疆的王牌,是其自身多年積累的硬件技術壁壘。無人機是一個技術鏈條極長的行業(yè),涉及飛控、圖傳、云臺、避障等多個復雜系統(tǒng)。大疆在這些領域擁有近二十年的積累,其強大的飛控算法和云臺增穩(wěn)技術,可以應用到手持相機產品上。這是影石短期內難以企及的“硬實力”。
影石的利刃,則是其對用戶需求的深刻洞察和“軟件定義硬件”的敏捷創(chuàng)新能力。其不僅有著全景拼接和 FlowState 防抖算法等 900 多項專利技術,更重要的是帶有快速響應用戶需求、通過AI影像處理技術極大降低創(chuàng)作門檻的“軟實力”。他們推出的“AI高光助手”、“AI魔術師”等功能,能自動為用戶剪輯出精彩的視頻大片,這恰恰是大疆相對薄弱的環(huán)節(jié)。
從推出的產品形態(tài)來看,大疆的無人機在于景,人在看景;影石的無人機在于人,人在景中。這延續(xù)了影石一貫的打法:我不打你最強的地方,而是用我的長板,去開創(chuàng)一個你沒能完全覆蓋的新戰(zhàn)場。
劉靖康曾表示,無人機業(yè)務會牽引公司成長,鍛煉十二邊形能力。
在企業(yè)價值排序上,影石有著明確且反常規(guī)的定位,即做一家“員工發(fā)展第一、客戶價值第二、股東回報第三”的公司。其中,劉靖康的邏輯很簡單:員工影響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影響產品,產品影響一切。
具體到行動層面體現(xiàn)為,自2022年起,影石連續(xù)3年在程序員節(jié)發(fā)放“黃金鍵帽”——2022年10個黃金C鍵,2023年10個C鍵+1個空格鍵,2024年14個黃金鍵帽;前年年會獎勵“家庭轎車”,劉靖康的解釋是“公司平均年齡上漲,很多同事成家,這是適合家庭的車”。
盛世還是危機
2025年6月11日,影石正式登陸上交所科創(chuàng)板,上市首日,股價較發(fā)行價暴漲285%,市值突破700億。兩個月后,在“撒錢事件”和“無人機概念股”的催化下,市值更是沖破千億大關。這家由“90后”掌舵的年輕公司,迎來了屬于自己的高光時刻。
影石創(chuàng)新在科創(chuàng)板上市。
然而,對于劉靖康和他的團隊而言,真正的挑戰(zhàn),或許才剛剛開始。
值得一提的是,影石的無人機公測,被前員工張霖視為“應對大疆發(fā)布全景相機、穩(wěn)定市場信心的營銷動作”,按正常流程應先進行外測、以及媒體測試再進行產品發(fā)布。
盛世之下,危機暗藏。從一個成功的“極客公司”成長為一家偉大的“世界級公司”,影石也有自己的難題需要解決。
比如組織管理問題。
在影石Insta360的產品體系中,劉靖康扮演著“總設計師”的角色——所有產品從初期概念構思、核心功能定義,到研發(fā)方向把控、最終上市決策,均由其個人全權負責。
這種高度集中的產品管理模式,在影石發(fā)展初期曾展現(xiàn)出顯著優(yōu)勢:決策鏈條短、執(zhí)行效率高,能夠快速捕捉市場機遇并推出契合用戶需求的創(chuàng)新產品,這也是影石Insta360在運動相機、全景相機賽道快速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陳淇在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回憶,在影石工作期間,公司所有產品經(jīng)理的角色,更像是創(chuàng)始人劉靖康的“外接大腦”。這一“外接大腦”的定位,可理解為一種圍繞劉靖康構建的“金字塔式”協(xié)作模式 ——諸多產品創(chuàng)意與核心想法,均由他主導發(fā)掘并向下傳遞。
在具體工作中,劉靖康對產品決策的把控極為細致,關注范圍不僅限于產品本身,還延伸至品牌宣傳環(huán)節(jié)。例如,即便是產品預告片這類細節(jié)內容,他也會親自跟進審核。也正因如此,當時他的辦公室外常出現(xiàn)排隊等待溝通的場景,團隊成員需逐一與他對接需求、確認方向。
但隨影石規(guī)模擴大、產品增多,早期“一人把控全局”的模式也顯現(xiàn)出了隱患。產品決策過度依賴劉靖康,易因他判斷偏差或精力不足致研發(fā)走偏、錯失窗口期;且缺多元意見與分權,會限制團隊自主性、創(chuàng)造力,不利于培養(yǎng)人才,影響長期創(chuàng)新。
劉靖康在今年6月的訪談時也提到,公司依賴少數(shù)人決策很危險,去年便聚焦構建不依賴個人的科學組織,過程比預想復雜但收益大。目前他多精力投入技術產品、組織架構與人才管理,近兩年學習華為IPD改革。
不過影石在修正“創(chuàng)始人公司”毛病的同時,又陷入“大公司病”的泥潭。2024年,影石推動聯(lián)合決策,也因此帶來了內部管理混亂。
陳淇認為,那時候公司仍屬創(chuàng)業(yè)公司,卻出現(xiàn)“大公司病”癥狀——推進事項流程繁瑣、阻力大,推動一件事需與多人對接,過程中易遭反對。
另外一個難題是人才梯隊。當前影石的人員規(guī)模遠不及大疆。以兩者的行業(yè)背景與品牌影響力對比,大疆的號召力更強。
影石目前找到的成長邏輯是,先找到巨頭忽視的“場景空白”,后用軟件能力構建護城河,最后用企業(yè)文化留住核心人才。
在前員工向界面新聞的描述中,劉靖康是有個人魅力的老板:年會時會模仿“坤坤打籃球”,帶著“人來瘋”的特質;會帶員工去廣州滑雪;會在廁所里貼一些“康言康語”,用輕松幽默的方式傳遞想法。
影石的公司氛圍,也完全由劉靖康的個人特質塑造,充滿著“不按老板套路出牌”的鮮活感。
界面新聞記者曾經(jīng)問劉靖康,影石想要成為像安克一樣商業(yè)模式先行的公司,還是成為像九號公司一樣,產品創(chuàng)意先行的公司?
劉靖康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后者,他說:先做更好的產品,再做更大的生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