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8月14日新聞版報道了這樣一條震撼人心的消息:88年前,一位法國人饒家駒以創(chuàng)立南市安全區(qū)的壯舉,拯救了上海三十萬難民。
而我在這里書寫的這位英雄,巧得很,也是一個法國人。他是個醫(yī)生,名字叫貝熙葉。
是北京的朋友邀合作,錄制廣播劇《貝家花園》。我因而得以“結(jié)識”這位可敬的貝熙葉大夫,在劇中,我就扮演這位貝大夫。按照我的習(xí)慣,我本會在此文中,從著重理解開始,抒發(fā)我在塑造角色過程中的心得體會。但我決定不這么寫,而要以滿腔熱忱,向大家推介這位貝大夫,讓大家都知道他,知道他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可歌可泣的事跡。
我首先被他骨子里的那份使命感深深打動。救死扶傷,是醫(yī)生的使命。他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廣播劇開頭就有這樣一個情節(jié):他坐在疾駛的車中,突見一個老大娘攔路:“來人啊,快救救我兒子,他被日本人的刺刀捅了!”貝大夫即呼:停車。車上有人勸阻:算了,戰(zhàn)爭難民這么多,你救不完的。貝大夫回答:“不行,能救一個是一個!”話音未落,他就打開車門,朝有生命危險的難民沖了過去……
童自榮在錄制廣播劇中
七七事變后,面對北平城內(nèi)到處都是難民、傷員的嚴酷現(xiàn)實,貝大夫認為,自己有許多要緊的事必須做,如:成立紅十字隊,為民眾、難民義診等。這些救死扶傷的事很快在他策辦下一一做起來了。而我注意到,此時他年事已高,完全可以像別人所建議的馬上到上海去避亂,然而他遵從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那份自覺:我是醫(yī)生,北平需要我。就這樣,他毫不猶豫地選擇留下。
我還要告訴大家,貝熙葉大夫的原則和信念的堅定和鮮明。
他常常推心置腹地對朋友直言:“人可以在強權(quán)上求生存,但不可以沒有自己的立場。面對日本人,人應(yīng)該有點氣節(jié)。”又說:“我沒有你們說話那么繞圈,我可以告訴你,雞蛋和石頭,我站在雞蛋那邊!”
了不起的貝大夫!他為何能擁有這樣堅定的信念?謎底還是他自己揭開了。在一次和特殊身份的“牧師”黃浩對話中,他深沉地坦言:“我是法國人,我愛我的祖國??墒敲鎸Ψㄎ魉沟聡?,法國政府選擇了投降。我的祖國就這樣淪陷了。我真是不甘心??墒侵袊灰粯印木乓话耸伦兊浆F(xiàn)在,日本侵華十年,中國人一直在不屈不撓地抗爭,從不言敗。所以我要幫助你們。中國,我的第二故鄉(xiāng),一定會贏!”啊,原來如此。我于是大悟:所以,他會在盧溝橋事變那天,冒著槍炮,把眼前發(fā)生的一切都拍下來,這是日本侵略中國的罪證;所以,他會巧妙地和不速之客、日本軍官松井次郎周旋,擺脫所謂中日親善“新民會”的圈套;所以,他會兩次誤會來貝家花園的那個朋友,以為他是在做黑市買賣、掙黑心錢、發(fā)國難財;所以,他不但無私幫助中國民眾義診,還替中共地下黨秘密從城里向根據(jù)地運送藥品和電臺,開辟了自行車的“駝峰航線”,他的住所實際上成為抗日的秘密交通站……
今年是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是啊,我們深深地體會到,勝利來之不易,先烈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勝利一定要萬分地珍惜。在抗戰(zhàn)中幫助過中國人民的國際友人,無疑不應(yīng)忘記,像貝大夫這樣作出過重大貢獻的外國友人,更要記住他們。
北京的朋友告訴我,貝熙葉大夫在北平的住處——貝家花園,幸獲保留,現(xiàn)已成為北京海淀區(qū)的一個特殊景點。朋友,你若去北京游覽長城、故宮,有時間也請你去貝家花園一游,相信不會讓你失望。
原標題:《讀者作者編者|童自榮:還有一位不應(yīng)忘記的法國友人》
欄目編輯:郭影 文字編輯:史佳林
約稿編輯:史佳林
來源:作者:童自榮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